理论教育 八路军:华北游击战争的主导力量

八路军:华北游击战争的主导力量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第一一五、第一二〇、第一二九师。从而,在组织上和政治思想上有效地保证了共产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至此,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日军为解除后顾之忧,以数万人的兵力,对八路军初创的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等根据地进行多路围攻。

八路军:华北游击战争的主导力量

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北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军队。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即就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和开赴抗日前线等问题,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达成协议。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第一一五、第一二〇、第一二九师。每师辖2个旅,每旅辖2个团,每师编制定额为1.5万人。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延安召开红军改编动员大会。

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改编命令,将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编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后王稼祥兼),邓小平为政治部副主任。辖3个师和1个特务团,共4.6万人。所属第一一五师由红军第一方面军之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和红军第七十四师等部编成,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第一二〇师由红军第二方面军和红军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军等部编成,贺龙任师长,萧克任副师长;第一二九师由红军第四方面军和红军第二十九、第三十军编成,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在各师主力开赴抗日前线后,八路军在延安设立后方留守处(后改称留守兵团,直属中央军委),萧劲光任主任。各师留守部队统一编为警备第一至第八团,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新的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改称总司令部(简称总部),正副总指挥改称正副总司令。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八路军先后在西安、太原、兰州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设立了办事处或通讯处。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8月29日,成立中共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后称华北军分会),朱德任书记,彭德怀任副书记。在军委前方分会领导下,各师成立军政委员会。10月22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因受国民党干涉而取消了的政治委员制度和师、旅政治部及团政治处的名称。任命聂荣臻为第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关向应为第一二〇师政治委员,张浩(后邓小平)为第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同时,纠正了改编后出现的一些人不愿严格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展个人英雄主义和忽视政治思想工作等新军阀主义倾向。强调继续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从而,在组织上和政治思想上有效地保证了共产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在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环境中,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了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人民军队本色。

挺进华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 “七七”事变后,北平(今北京)、天津相继沦陷,华北战局危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于8月22日由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出征,第一二〇师主力和第一二九师主力先后于9月3日和30日,由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出征,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执行开创抗日根据地,牵制与消耗日军,配合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发展壮大自己的战略任务。

⊙平型关战斗中的一一五师指挥所

在八路军日夜兼程向抗日前线挺进时,沿平绥路(今北京—包头)西进之日军已侵入山西,并沿同蒲路(大同—风陵渡)南下,对中国军队形成右翼迁回包围的态势。为避免陷入日军迁回包围之中,确保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3个师改变原定集中于恒山地区的战略部署,采取疏散的战略配置,第一一五师挺进晋东北,第一二〇师挺进晋西北,第一二九师向晋东南地区开进,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作战指导方针,在日军翼侧和后方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配合退守平型关、雁门关内长城一线之第二战区国民党军部队阻止日军进犯,保卫山西腹地。9月25日,第一一五师于平型关附近伏击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利,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尔后,第一一五师一部由晋东北向察南、冀西地区出击,先后收复10座县城和部分地区,切断张家口至山西代县间的日军交通线。第一二〇师一部袭占井坪、平鲁,威胁大同;主力在雁门关南北打击日军运输车队,切断了大同至宁武间的日军后方交通线。第一二九师一部夜袭代县阳明堡日军机场。八路军上述作战行动,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军为保卫太原而进行的忻口防御作战。10月中旬,为阻止沿正太铁路(今石家庄—太原)西进的日军,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和第一一五师主力转向正太铁路沿线作战,并取得多次战斗胜利。但由于防守娘子关和忻口的国民党军败退,太原于11月8日失陷。至此,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为独立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八路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控制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对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日军取四面包围的态势和分兵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准备反围攻等指示,以一部兵力牵制和打击日军,大部兵力迅速分散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与群众武装,扩大部队和创建抗日根据地。至1938年4月底,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等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同时部队也迅速扩大,先后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晋冀豫军区,组建了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和8个步兵团,以及两个相当于旅的纵队和20个相当于团的游击支队,总兵力达12万余人,从而对华北日军后方构成严重威胁。日军为解除后顾之忧,以数万人的兵力,对八路军初创的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等根据地进行多路围攻。八路军采取广泛的游击战与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相结合、主力军与民兵游击队相结合、内线与外线相结合的作战方针,相继挫败了日军的围攻,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同时,为配合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还在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北段、同蒲铁路北段、正太铁路和邯(郸)长(治)公路上展开广泛的破袭战,并打退了进犯晋西黄河河防的日军。

为在华北敌后开展平原游击战争,使山地与平原游击战争更好地结合,1938年4月下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和第一一五师各一部深入冀南平原,协同当地中共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发展冀南和开创鲁西北抗日根据地。5月初,中共冀中组织领导的河北游击军和人民自卫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并开创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同月,第一二〇师和晋察冀军区各一部合编为第四纵队,挺进冀东,协同中共冀热边特委领导冀东20万人民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开创了冀东抗日根据地。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各地抗日武装起义组建起来的各支基干部队,于6月进行初步整编,统一使用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支队的番号,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7月,第一一五师一部组成的第五支队和第一二九师一部组成的津浦支队挺进冀鲁边区,会同当地中共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创冀鲁边抗日根据地。8月,第一二〇师一部挺进绥远(今属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协同当地蒙、汉人民游击队,开创大青山抗日根据地。9月中旬,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山西汾离公路三战三捷,打退进犯黄河河防的日军,巩固了晋西南抗日根据地。9至11月,晋察冀军区部队在第一二〇师和第一二九师配合下,挫败了日军5万余人的多路围攻,保卫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八路军为配合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继续对平汉、津浦、平绥、同蒲等铁路线展开广泛的破袭战,一度使平汉路北段的交通中断,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日军。

八路军自挺进敌后至1938年10月,经过一年多的英勇奋战,完成了在华北敌后的战略展开,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等大块抗日根据地。部队由出征时的3万余人发展到15.6万人,除原有的3个师5个旅共14个团外,新增的旅或相当于旅的纵队、支队达20多个,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在此期间,为加强前方指挥机关的领导,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左权为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傅钟(后为罗瑞卿)、陆定一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正副主任。

粉碎日伪军“扫荡”,巩固、发展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1938年10月下旬,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由于其国力、兵力不足和中国的持久抗战,不得不停止战略进攻,改变速战速决方针,转为以保守占领区为主,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逐步转移其主要力量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以华北为重点,进行大规模“扫荡”。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开始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并不断与八路军进行军事摩擦。

根据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新形势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针对华北日军先取平原,后攻山区的战略企图,八路军各师主力陆续向平原地区挺进。1938年12月,第一二九师主力挺进冀南,第一二〇师主力挺进冀中,第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与此同时,中共领导的山东各抗日游击支队,统一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与到达山东的第一一五师部队巩固并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八路军总部以第四纵队为基础组成冀热察挺进军,执行巩固平(今北京)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任务。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旅直一部进入冀鲁豫边区,与当地武装合编为冀鲁豫支队,创建冀鲁豫边抗日根据地。3月,第一二九师主力在冀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支援下,粉碎了日伪军3万余人的“扫荡”,巩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不久,当日军转向“扫荡”山区根据地时,第一二九师主力返回太行山区。第一二〇师主力开赴冀中,协同第三纵队粉碎日伪军的围攻,初步巩固并扩大了冀中抗日根据地。8月下旬,当国民党顽固派准备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晋西北形势紧张时,第一二〇师主力奉命返回晋西北。第一一五师主力到达鲁西地区后,大力发动群众和开展游击战争,接着进入泰山西和鲁南地区,打开了鲁西、鲁南的抗战局面。1939年8月,为统一山东地区八路军的指挥,组成了八路军第一纵队指挥机构。

1939年7至12月间,日伪军以重兵对各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八路军各部以小部队与民兵游击队在内线,采取伏击、袭击等游击战术,消耗、疲惫日伪军;主力部队或转移外线或于内线机动位置隐蔽待机,尔后,抓住分散、孤立、疲惫之日伪军予以歼灭,挫败了日伪军的“扫荡”。

1939年12月,在八路军对日伪军进行艰苦的反“扫荡”作战之际,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派兵首先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留守兵团,接着进攻晋西和晋西北、晋东南以及冀南等地的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八路军和山西新军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590页)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展开自卫反击,打退国民党顽军的进攻,保卫了抗日根据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后,山西新军进行整编(仍保留晋绥军番号),加入八路军的战斗序列。(www.daowen.com)

八路军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1939年总兵力达到27万余人。由于部队新成员骤增,军政素质亟待提高,八路军总部决定从2月开始,利用战斗间隙进行两期共8个月的整军,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纪律,增强团结,进行战术技术训练,提高战斗力。在整军中,加强了各级司令部工作、干部培训工作和后勤工作的建设。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和加强干部培养的指示,先后在各师、旅建立教导团、教导大队或随营学校。抗日军政大学大部分陆续由延安迁至华北敌后,在山东、晋察冀、晋绥、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分校。八路军后勤部除原有的供给部、卫生部,又成立了财经部和军事工业部,负责筹措经费和组织领导武器弹药的维修和生产,各军区和师、旅也建立了财经和军工生产部门,并在流动修械所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了兵工厂。

⊙1940年8月,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在宿迁地区胜利会师。图为会师后部分领导同志在泗洪境内留影。

1940年2月,为统一太行山南部地区八路军和山西新军的指挥,成立八路军第二纵队。4月,第二纵队奉命东进,与冀鲁豫支队会合,成立冀鲁豫军区。5月,第二纵队主力奉命南下豫皖苏边区,7至8月与新四军第六支队编成八路军第四、第五纵队。尔后,第四纵队执行向西防御坚持豫皖苏边区的抗战任务;第五纵队执行东进开辟淮海地区,并与渡江北上的新四军共同完成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第四、第五纵队分别编为新四军第四、第三师。

1940年秋,八路军在粉碎日伪军对各抗日根据地春、夏季“扫荡”之后,于8月20日对日伪军发动了有105个团的兵力参加的百团大战。经过3个半月的1800余次战役战斗,共歼灭日伪军4万余人,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鼓舞和坚定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自1938年10月至1940年底,八路军共粉碎日伪军1000~10000人的“扫荡”94次,10000~50000人的大“扫荡”10次,同时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11月,成立晋西北军区(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第一二〇师部队和在晋西北的山西新军。此时八路军发展到40余万人,共辖6个战略单位(军区),8个二级军区,44个军分区,40个旅和相当于旅的纵队、支队,170多个团和相当于团的支队、总队。

战胜严重困难,坚持华北敌后抗战 1941年至1942年是华北敌后抗战严重困难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其华北的占领区,使之成为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对八路军和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采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先后发动了5次“治安强化运动”,并采取“分进合击”“铁壁合围”“反复清剿”“辗转抉剔”等手段进行连续的、残酷的和大规模的“扫荡”,同时实行“蚕食”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摧毁八路军的生存条件。在这两年中,日伪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1000~10000人的“扫荡”达120余次,10000~70000人的大“扫荡”达24次。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军事摩擦,华北地区又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因而使八路军和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处于严重困难的境地。根据地面积缩小了1/6,人口减少1/3,部队人数由40余万人减少到30余万人。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在指挥反“扫荡”作战中,于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十字岭牺牲。8月,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滕代远为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又任命杨立三为前方总部副参谋长、张际春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

在艰苦的斗争中,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准备将来反攻的总方针和关于加强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等“十大政策”,普遍加强了军队和根据地的建设。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中国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八路军积极协调党政军民各组织间的关系,广泛深入地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增强了军政、军民团结,发挥了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推动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全面对敌斗争的展开。同时,实行精兵简政,大力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和战斗连队,撤销各纵队指挥机构,将大部分主力旅与二级军区或军分区合并,实行主力军地方化、地方武装群众化,构成主力军、地方军与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以适应敌后艰苦斗争环境和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的需要。1942年5月,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8月,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9月,晋西北军区扩大为晋绥军区。在对敌斗争中,各部队采取地雷战、地道战、交通破袭战等多种斗争形式和战术手段,打击“扫荡”“蚕食”和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的日伪军;同时实行“敌进我进”的作战方针,深入敌后,开展军事、政治攻势,从而扭转了被动局面。为克服日伪军的经济封锁和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困难,八路军自1940年开始,掀起了大生产运动,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军工生产,保障部队供给,减轻人民的负担,密切了军政、军民、官兵关系,克服了严重的财经困难。自1942年起,在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风运动中,八路军结合部队实际,进行了以反对军事领域中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分期分批的整风,广大指战员的政治思想觉悟、马列主义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此外,八路军还协助地方党和政府宣传与贯彻“减租减息”政策和加强“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由于八路军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发布的“十大政策”,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战胜了严重困难,积蓄了力量,为准备反攻创造了条件。

恢复和壮大力量,开展局部反攻 1943年,日本侵略者仍以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巩固其占领区为主,并且加紧对国民党军的诱降活动,大力扩充伪军,以便腾出更多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在日军诱降下,许多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以“曲线救国”为幌子,投降日军,进攻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在此形势下,八路军继续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十大政策”,进一步实行“敌进我进”的方针,或组织大批武装工作队和小部队深入敌占区,开展政治攻势和军事斗争,或以主力部队采取“敌人打到我这边来,我就打到敌人那边去”的“翻边战术”,给日伪军以更有力的打击,不断挫败日伪军的“蚕食”“扫荡”,制止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扭转了根据地退缩局面,恢复、壮大了部队和抗日根据地,并逐步由分散的游击战转为集中较大兵力对日伪军进行攻势作战。3月,第一一五师和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8月,冀鲁豫军区和太行军区部队于平汉路东西地区相继发起卫(河)南、林(县)南战役,共歼灭日伪军1.2万余人,收复大片国土。9至11月,又粉碎了日军华北方面军统一部署的对晋察冀、冀鲁豫、太行、太岳和山东等抗日根据地进行的大规模“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

1944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开始了局部反攻。经过春、夏、秋季3次大规模攻势作战,共歼灭日伪军20余万人,收复县城16座和大片国土。八路军在内线开展攻势作战的同时,以一部兵力转入外线作战,向河南和湘粤边进军,开辟中原和华南的反攻基地。至1945年4月,进军河南的部队,扩大了豫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河南行政公署和军区。1944年11月,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主力组成的南下支队由延安出发挺进湘粤边,至1945年6月,在开辟湘鄂赣边抗日根据地后继续南下,8月到达湘粤边地区。由于日本投降和遭到国民党军的围攻,南下支队北返到鄂豫皖边区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八路军在1944年局部反攻中,部队迅速发展到47万余人。为适应部队发展和准备全面反攻的需要,八路军从10月起,首先以反对军阀主义、改善官兵关系为中心,展开政治整训和尊干爱兵活动;尔后,又进行了以射击、投弹、刺杀三大技术为主,以游击战和攻坚战战术为辅的军事整训。1945年,八路军为执行毛泽东提出的“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战略任务,向日伪军发起更加猛烈的春、夏季攻势,共歼灭日伪军10万余人,收复县城50余座。

举行全面反攻,收复华北、东北失地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通令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一切抗日武装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朱德以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的名义命令各解放区武装部队向被包围城市和交通线上的日伪军发出通牒,限期投降,如拒绝投降,即予以歼灭。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八路军向被包围的敌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为统一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鲁豫边等地区的军事指挥,以适应反攻形势需要,20日成立了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与此同时,晋绥、晋察冀、山东和晋冀鲁豫等军区相继编成野战纵队和师、旅。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投降。但被八路军包围的日伪军仍拒绝投降,八路军继续歼灭拒降之日伪军。至10月,八路军在全面反攻中共歼灭日伪军20余万人,收复县城200余座和华北大片国土,并以主力一部进军东北,收复东北国土。

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对日伪军共作战近10万次,歼灭日伪军124万余人,收复华北、东北大片国土,在华北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和山东四大解放区,面积约63万余平方公里,人口7000余万,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伟大贡献。八路军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先后共伤亡损失40余万人。在艰苦卓绝的持久抗战中,八路军不仅战胜了敌人,而且发展壮大了自己,至抗战胜利时,已有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等四大军区,下辖16个二级军区、69个军分区,野战部队40多个师、旅,总兵力达102万余人,成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组成力量。

(傅吉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