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抗战英雄李先念与大别山战斗

抗战英雄李先念与大别山战斗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失败后,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祁连山石窝地区召开会议,决定李先念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统一军事指挥。1939年1月14日,李先念在竹沟北窑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迅速南下敌后,扩大抗日力量,开辟豫鄂边抗日根据地。以灵山寺会议为标志,李先念联络豫鄂边区各地党组织和抗日武装的工作告一段落,并从此由独立分散活动走向协调统一行动。

抗战英雄李先念与大别山战斗

李先念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毕生奋斗,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抗战爆发后,他抖缰中原,南下四望山,创建了豫鄂边抗日根据地,旌旗猎猎。在李先念的指挥下,豫南敌后军民齐心协力,共御敌寇。歼灭了大量日伪军,使豫鄂边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李家大屋。9岁读私塾。12岁起先后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1926年10月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11月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他率游击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第五大队,任副班长。参加了鄂豫边区反三次“会剿”的战斗。1929年底转地方工作,任中共高桥区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黄)陂(黄)安南县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10月,他率领300余名青年加入红军,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政治委员,后参加长征。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失败后,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祁连山石窝地区召开会议,决定李先念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统一军事指挥。他以挽狂澜于既倒的超凡胆略和惊人毅力,率领西路军余部千余人西越祁连山雪岭,继而穿越号称“死亡之海”的茫茫戈壁滩,经过47个艰苦的日日夜夜的转战,终于脱离九死一生的险恶境地,于4月底将西路军左支队420人胜利地带入新疆星星峡。这是西路军在极其惨烈而悲壮的血染征程中,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支成建制部队。为党和红军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对于李先念在西路军建树的功绩,毛泽东曾给予高度评价说:李先念是不下马的将军。1937年底,他到达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学习深造。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坚持独立自主地放手发动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会后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随后,李先念奉中共中央和中原局之命,带领几十名红军干部战士从延安出发,奔赴中原抗日前线,于12月26日,到达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所在地——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担任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军事部长。不久,为加强党对军事工作的领导,成立了豫鄂边区党委军事委员会,省委书记朱理治任主任,李先念、王国华任副主任。1939年1月14日,李先念在竹沟北窑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迅速南下敌后,扩大抗日力量,开辟豫鄂边抗日根据地。

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率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与随行干部160余人从竹沟南下,经过信北尖山,于1月20日下午到达四望山北麓的黄龙寺,与豫南特委及信阳挺进队会师。李先念向豫南党政干部传达了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原局关于发展抗日武装、保证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等一系列指示,对豫南敌后抗战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1月下旬,李先念派参谋长周志坚率队深入敌后,在信南鸡公山歼灭伪军一部,在柳林铁路伏击日军装甲车,在信应公路诱歼日军通信兵,取得了三战三捷,既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又相继与信罗边、应山等地的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取得联系。与此同时,李先念亲自往返奔走于崇山峻岭之间,在四望山与抗日县长李德纯彻夜长谈,去随县长岗店与鄂中区党委取得联系,到大洪山做李范一的统战工作,前往国民党五战区各部进行统战“交友”联系,争取合作抗日。

1939年3月初,李先念在灵山寺大雄宝殿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灵山寺会议”。会上,李先念听取了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详细传达了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原局指示,并就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决定:设法与鄂东特委张体学率领的鄂东第五游击大队取得联系,迅速发动群众,打开鄂东的抗战局面;李先念率豫鄂独立游击大队沿平汉铁路西侧进入鄂中,发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为进一步向武汉外围挺进创造条件;为加强党对信罗边抗日斗争的组织和领导,建立信罗边中心区委和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留守处;鉴于被徐宽控制的“铁破队”有投靠国民党的可能,责成在这支队伍中的党组织加紧工作,设法拉回队伍在敌后坚持游击战争。以灵山寺会议为标志,李先念联络豫鄂边区各地党组织和抗日武装的工作告一段落,并从此由独立分散活动走向协调统一行动。

4月,李先念率领部队离开灵山向鄂中挺进。出发之时,李先念提议把部队调整一下,让信阳挺进队一中队回归原建制。参谋长周志坚考虑到随行部队比较薄弱,想把这个中队留下,李先念不容置疑地说道:“不用留下,信阳那边更需要他们,那里是豫鄂两省交界处的桥头堡。”为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创建一支足以打开局面的抗日人民军队,陈少敏奉中原局指示率领信阳挺进队两个中队和50多名干部南下,在安陆赵家棚与李先念会合,并于6月中旬在京山召开“养马畈会议”。这次会议按照中原局的意图,确定首先着手统一整编豫南和鄂中的抗日武装,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任政治委员,部队整编为7个团队。李先念统一指挥部队,高举抗日旗帜向鄂中、豫南敌后作战略展开,在朱堂店、新街等地对日军作战告捷,在汉阳、应城云梦孝感等地大量歼灭伪军,打出了军威,开创了豫鄂地区敌后抗战的新局面。(www.daowen.com)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实现党对整个豫鄂地区抗日斗争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朱理治、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等于1939年11月中旬齐聚信阳四望山,共商抗日大计。四望山会议决定并报请党中央同意,筹建新的豫鄂边区党委,统一领导豫南、鄂中、鄂东党的工作,将这三个地区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

1940年1月19日,党中央通电表扬:“华中是我们在全国最好发展的区域”,“李先念部几百人发展到九千人”。5月5日,党中央又通电表扬:“武汉附近新四军挺进纵队(有9个团)的创造是一个伟大的成绩。这次经验证明了一切敌后地区不论在华中或华南,我党均可建立自己的武装部队,并且可以生存和发展。”美国著名作家、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于1月11日进入豫鄂边抗日根据地,接受李先念的建议,对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斗争情况,进行为期3个月实地采访,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随后,她将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向世界广为宣传和报道,还将其精彩的篇章载入她的名著《中国的战歌》,在国际上引起良好的影响。

1941年1月,国民党发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日军也趁机发动豫南作战。值此关键时刻,李先念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毅然就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和政治委员,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1942年7月,作为一个独立的战略区域,新四军五师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1943年2月,中共中央又任命李先念为鄂豫边区党委书记,全面主持边区和五师的领导工作。

1944年5月1日,李先念为谋求团结抗日,代表五师全体指战员致电蒋介石及国民党各军将士,呼吁消除成见,放弃摩擦。随即又选派五师第十三旅副旅长黄林率第三十八团等部分河南籍的干部战士回河南,及时做进军河南的准备工作。黄林到河南后,李先念十分关心他们的行动,经常给予指导,并将所掌握的河南实际情况及时上报中央。中共中央密切关注河南战局的发展,当机立断,作出了发展河南、绾毂中原的战略决策。为此,李先念迅速调兵遣将,组织成立以豫南抗日武装为主的游击兵团1200余人,任命黄林为兵团指挥部指挥长,向河南敌后进军,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迎接八路军南下。

1944年8月29日,黄林率部远距离奔袭胡冲店,一举歼灭投敌反共的正阳县保安团600余人,初步打开了汝(南)正(阳)确(山)边的局面,创建了进军河南敌后的前进阵地。李先念随即一面命令三十八团政委周庆鸣率一部分兵力火速赶往淮北与黄林会合,命令以淮南、汝正确、汝蔡遂三县为基础成立路东指挥部,负责领导坚持淮河南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建立根据地;豫南游击兵团的主力则继续挺进路西。黄林率部突破敌顽防线,并在沙河店至驻马店公路上伏击日军运输队后,南下确山西南木掀岗与周庆鸣部会合,遂又以竹沟东南的孤山冲为中心,创建了路西的豫南抗日根据地。随即,为迎接八路军南下,李先念又命令黄林奉命率部日夜兼程向豫中挺进,从嵖岈山经舞阳西南到达叶县西南的三皇店、罗冲一带,迅速打开了豫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11月,李先念命令豫南游击兵团改为河南挺进兵团,黄林任兵团司令员。1945年2月8日,河南挺进兵团在嵖岈山母猪峡全歼伪军石品侯部300余人。次日,击溃了日军的“扫荡”。继之,又粉碎了2000余日伪军的“合围”,歼敌数百人,击毙日军联队长,取得了母猪峡战斗的胜利。为了进一步加强河南的军事领导力量,李先念命令十三旅旅长周志坚率两个营进入嵖岈山与黄林会合,3月26日,兵团集中力量分东西两路夹击舞阳尹集敌据点,歼灭和击溃伪军各一个团,俘敌800多人,解放了这个重镇。4月13日,兵团主力向西平合水镇敌据点发起进攻,击毙日军指挥官松木,全歼伪二师。扫除这些敌伪据点后,兵团完全控制了豫中的抗战局势,创建了以嵖岈山为中心的豫中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五师在发展河南之初,受到“以巩固为中心”方针的限制,但李先念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先后三次增兵河南,周志坚、方正平、栗在山等一些著名军事指挥员,率部纷纷开赴河南前线,从而开辟了东起汝南、西至泌阳、南至信阳、北接舞阳,东西70余公里、南北100余公里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军河南的豫南游击兵团也由1200余人发展到1万余人的部队。挺进豫中时,根据发展河南形势的需要,李先念及时将豫南工委扩大为河南工委,豫南游击兵团改为河南挺进兵团,并派任质斌代表边区党委和五师前去负责领导。黄林任兵团司令员,任质斌兼工委书记和兵团政治委员。接着又建立了两个地委、专署和军分区,辖11个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迎来了最后胜利。中共中央发布命令:五师集中主力进占信阳、武汉一线。延安八路军总部命令:在鄂豫两省的日军应派出代表至新四军五师接受李先念将军的命令。据此,李先念于11日下达紧急命令,要求五师及各军分区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占领被日伪盘踞的大小城市、交通要道,限令日伪军缴械投降,并按指定地区集结待命,否则将予以消灭。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李先念指挥五师及各军分区部队迅速开展受降工作,共受降日伪军数千人,歼灭拒降敌军3500余人,攻克大小城镇12座,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其中在河南境内的五师所属部队——第四军分区受命进占信阳至漯河(包括漯河镇)一线;第六军分区进占信阳至武胜关(包括信阳县城)一线;豫中军分区进占叶县、舞阳(包括这两个县城)一线。这些胜利成果为随之创建的中原解放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