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中午时分,记者一行来到了一个叫方家大院的地方。这里面朝小潢河,远处拱形的桥梁连接河两岸,行人的太阳伞五彩缤纷,近处绿树成片,恰似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山水画。
黄波告诉记者:“当年,这里是中共潢川中心县委所在地,是豫东南最早的县级党委机关之一。”
走进方家大院,记者眼前一亮:一个很大的四合院,主楼有两层,所有房屋都是砖木结构,青砖灰瓦,一看就知道是当年的大户人家。院子里有高大的桂花树、腊梅树,窗下的海棠花开得正艳,小水池里几条锦鲤自由自在地游着……
穿过一道小门,一棵枝干斑驳的木瓜树映入眼帘。潢川县委党史研究室办公室主任唐晓辉指着木瓜树告诉记者:“这是当年共产党接头的暗号树。”
“1938年11月,中共潢川中心县委成立,当年方家大院的主人名叫方曼卿,如今的主人叫方勇,是方曼卿的侄孙子。”潢川县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王新中告诉记者,“当年的中心县委由李丰平任书记,周新武任组织部长,辖潢、光、息三县,属鄂豫皖省委领导。同年11月,鄂豫皖省委撤销,归属皖西省委领导。1940年10月,中心县委机关迁至张庄集小学,12月改为豫东南地委。”
方勇告诉记者:“这里是二爷爷留下来的,我们很珍惜,基本上留存了当年的模样,包括院子里的树,我们也是精心护理着。”(www.daowen.com)
从方家大院往东大约步行100米,记者看到了耸立在小潢河边上的望河楼,这是一个集楼、台、亭、阁于一体的建筑。
据王新中介绍,望河楼原有5层,高约26米,现仅存3层,建筑面积147平方米。望河楼第一层有碑记,第二层的楼外四面刻有文字,西面是“汲古”,南面是“滴翠”,北面是“崇文”,东面缺失。
“1938年11月底,当地进步青年学生在望河楼成立潢川战时教育工作团(简称为战工团)。战工团发展高峰时有60多人,经常以戏剧、绘画、歌咏、演说、墙报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王新中说,“战工团还组织有读书会,参加此项活动的青年,大多数人政治思想成熟,作风稳重踏实。当时学习的书报有《论持久战》、《大众哲学》等,还有鲁迅与苏联进步作家的作品。参加读书会的青年,在地下党的教育培养下进步很快,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参加了新四军。”
走出望河楼,凭栏远眺,小潢河尽收眼底。望着缓缓流淌的河水,看着鳞次栉比的楼房,记者眼前浮现出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炮火硝烟中为保家卫国而奔走、呐喊……
(《信阳日报》记者:栗萍 郝光 马迎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