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液化地基抗震措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成果

液化地基抗震措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液化地基,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箍液化等级的大小,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尚可计入上部结构重力荷载对液化危害的影响,根据液化震陷量的估计,适当调整抗液化措施。不宜将未经处理的液化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表2-10抗液化措施注:甲类建筑的地基抗液化措施应进行专门研究,但不宜低于乙类的相应要求。3)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可采用的措施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对于液化地基,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箍液化等级的大小,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当液化砂土层、粉土层较平坦且均匀时,可依据表2-11选取适当的抗液化措施。尚可计入上部结构重力荷载对液化危害的影响,根据液化震陷量的估计,适当调整抗液化措施。

不宜将未经处理的液化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表2-10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已进行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等措施的具体要求如下:

1)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

(1)采用桩基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黏性土和密实粉土不应小于0.8m,对其他非岩石土不应小于1.5m。

(2)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5m。

(3)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4)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或增加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

(5)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

2)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

(1)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减少,其值不宜大于5;大面积筏基、箱基的中心区域,处理后的液化指数可比上述规定降低1;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下液化土特征深度和基础宽度的较大值。

注:中心区域指位于基础外边界以内沿长宽方向距外边界大于相应方向1/4长度的区域。

(2)采用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3)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

(4)采取减小液化震陷的其他方法,如增厚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和改善周边的排水条件等。

表2-10 抗液化措施(www.daowen.com)

注:甲类建筑的地基抗液化措施应进行专门研究,但不宜低于乙类的相应要求。

3)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可采用的措施

(1)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2)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3)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如采用箱基、筏基或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加设基础圈梁等。

(4)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形式等。

(5)管道穿过建筑处应预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等。

在故河道以及临近河岸、海岸和边坡等有液化侧向扩展或流滑可能的地段内不宜修建永久性建筑,否则应进行抗滑动验算、采取防土体滑动措施或结构抗裂措施。

地基中软弱黏性土层的震陷判别,可采用下列方法:饱和粉质黏土震陷的危害性和抗震陷措施应根据沉降和横向变形大小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8度和9度时,当塑性指数小于15且符合下式的饱和粉质黏土时应判为震陷性软土。

式中:Ws——天然含水量;

WL——液限含水量,采用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

IL——液性指数。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黏性土层和高含水量的可塑性黄土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采用桩基、地基加固处理或采取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各项措施,也可根据软土震陷量的估计采取相应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