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历史建筑外饰面清洁技术:泛碱分类和矿物成分

历史建筑外饰面清洁技术:泛碱分类和矿物成分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白色堆积物在水中溶解的能力,可以将其分为可溶解泛碱(水溶盐)和不可溶解的泛碱两大类。通常泛碱现象是两者混合在一起的。水溶盐对历史材料的危害很大,会引起表面出现硬皮或硬壳等。水溶盐的来源大致可以分成5 类。植物生长及其死亡的循环产物中也有水溶盐。近些年冬季大量使用的融雪剂也加剧了历史建筑的泛碱。图2-12木材腐朽菌图片来源:陈琳图2-13建筑外墙上的植物图片来源:戴仕炳表2-1泛碱的主要矿物成分

历史建筑外饰面清洁技术:泛碱分类和矿物成分

泛碱是指在既有建筑材料表面产生带有各种不同色调的白—灰色(有些略带黄色)堆积物。这些堆积物或者分布在表面,或者在表层以下数毫米至数厘米的深度内。按照白色堆积物在水中溶解的能力,可以将其分为可溶解泛碱(水溶盐)和不可溶解的泛碱(如钙华等)两大类。通常泛碱现象是两者混合在一起的。

水溶盐对历史材料的危害很大,会引起表面出现硬皮或硬壳等。水溶盐的相变化(如无水的Na2SO4遇水后)在一定温度下,会引起结晶形成硫酸钠水合物(Na2SO4·10H2O),体积增加数倍;其还可能产生次生矿物,如石膏与铝酸盐反应,形成钙矾石。越容易溶解于水的盐,其结晶压力越大,对材料危害越大;温度降低,盐在材料水中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易结晶。因此,冬季更容易观察到建筑表面泛碱。

泛碱的成分很复杂,由材料本身固有的组分(如石英碳酸钙等)和新生成的水可溶解的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等组成(表2-1)。水溶盐的来源大致可以分成5 类。第一类为传统材料自身分解的产物,如岩石长石分解出K+、Na+等。第二类为大气污染物与材料发生反应形成的,如汉白玉被含SO2的大气污染形成石膏(CaSO4·2H2O)、泻利盐(MgSO4·7H2O)等。第三类是地下水、雨水等蒸发后残余在蒸发面形成的。第四类为人、动物的排泄物,特别是磷酸铵、硝酸盐等。植物生长及其死亡的循环产物中也有水溶盐(图2-14)。第五类为后期修复、加固的新材料,如水泥、过去采用的水玻璃加固剂(如PS 材料)等带来的泛碱。近些年冬季大量使用的融雪剂也加剧了历史建筑的泛碱。

图2-12 木材腐朽菌

图片来源:陈琳(www.daowen.com)

图2-13 建筑外墙上的植物

图片来源:戴仕炳

表2-1 泛碱的主要矿物成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