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5 排盐清洁不同配比的排盐灰浆附着力试验
图片来源:戴仕炳
图1-6 贴文称“未清洗干净”的石人(www.daowen.com)
图片来源:http://culture.ifeng.com/a/20160506/48703161_0.shtml
研究清洁技术的同时,文物和历史建筑饰面清洁的理念也被广泛讨论。2016年5月5日晚,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胡武功的一篇帖子《唐十八陵石人石马洗澡,千年包浆被清洗》引起了对文物清洁问题前所未有的热议。贴文称“为了打造新景观,当地文物部门‘除污去垢’,石人石马身上的千年包浆被清除殆尽”(图1-6)。该文引起民众一片哗然,大量网民对文物部门如此的清洁行为表示愤慨,认为石人石马身上的包浆是其历经千年的印证;也有不少网民赞成文物应做如此清洁,认为所谓的“包浆”对文物更多的是破坏作用。之后陕西省文物局称该文内容不实,其反映的唐建陵和唐崇陵石刻没有进行任何人为清洗。“所有石人石马被清洗得干干净净”的现状是自然现象,文物部门也未安排过任何清理工作。随后,2016年5月7日,胡武功通过《法制晚报》发表声明,称“多年来他坚持拍摄陕西省文物遗迹,发文是呼吁大家关注文物保护。这次事件中,他未详细了解文物保护技术,造成不良影响,对文物部门表达歉意”。
新闻可能是假的,但引发的讨论是真的。话题可能是假的,但其中的情绪是真的。“胡武功事件”所引发的讨论如同欧洲18—19世纪,中世纪教堂石材清洁中的“刮擦与反刮擦”之争。我国民众反应出的情绪和担忧与几个世纪前欧洲的民众是相同的,甚至争执双方所给出的理由也是相同的。对于文物的清洁,我们最需要理解的是“度”的问题。而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需要从修复的意义、目的以及修复美学进行梳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2013年所资助的面上项目“我国砖石建筑遗产的古锈(patina)保护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历史建筑饰面清洁的“度”的问题。这一课题梳理与廓清了历史建筑面层古锈所具有种种价值的内在机制,丰富了我国对历史建筑清洁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