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能养老设施对老年人的影响分析

智能养老设施对老年人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主要探讨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和精髓“参与”对于老年人认知能力与服务响应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老年人使用智能养老设施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将为后续的设计研究奠定基础。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出现衰退。邓娟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影响最大。

智能养老设施对老年人的影响分析

祝忠杰

摘要影响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因素众多,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较为肯定的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程度、婚姻状况等因素。本节主要探讨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和精髓“参与”对于老年人认知能力与服务响应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分析国内外养老机构基于“参与”的智能设施配置经验,对智能化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参与;智能设施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其中,机构养老作为三大养老方式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理念,将“参与”维度作为重要的理论框架之一。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养老方式逐渐改变,养老实践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老年人认知能力与机构养老智能设施的使用相关性研究将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智能设施的规划与部署。通过对老年人使用智能养老设施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将为后续的设计研究奠定基础。

(一)认知能力的定义及价值

作为行为基础的认知,是个人处理外部信息的一种心理活动,而衰老则是认知能力下降的其中一种表现。如果老年人患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则无法实现日常自我照料和护理。从社会的层面来看,认知功能的下降给老年人带来的损害,意味着家庭内部照顾的成本增加,这将对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社会医疗水平的规模还将扩大,卫生资源、社会和经济资源的占用也都随之而增加。因而,老年人的认知程度不单单影响了他们自己,也会影响到整个家庭和社会。认知能力是指大脑认知加工、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即一般所讲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具体表现为大脑精神或智力活动的各个方面,如记忆、执行、认知、语言、思维和想象力的能力等。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将认知能力分为了语言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五种。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认知能力逐渐降低,具体表现在信息的处理速度和信息处理的能力逐渐降低,响应速度变慢,记忆衰退,注意力功能下降等。认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具体表现在:

(1)身体健康层面,认知能力的衰退意味着身体功能的衰退,二者互为影响;

(2)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知能力影响着老年人的情绪和意志行为,随着老年人的记忆力和智力下降,他们通常表现为焦虑、沮丧和强烈依赖;

(3)从社会层面看,老年人的社交活动显著影响着其认知能力,认知受损的老年人将影响他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交活动、日常工作、兴趣爱好的发展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等方面。

(二)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

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较为肯定的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程度、婚姻状况等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地区、婚姻、工作性质睡眠时间、锻炼时间、社交、吸烟、饮酒等。具体如下。

1.性别、年龄与认知能力

高龄老人的认知功能随年龄变化非常明显,这或与生物学生理学规律有关系,在现有的研究结果中显示认知下降比方面,女性要比男性增加48%,年龄越大,认知功能之间的差异也就越大,认知下降的发生比也加速增加。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出现衰退。认知受损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越高的老年人认知受损患病率高于年龄相对较低的。年龄的增加,使得老年人各生理器官功能衰退明显,脑功能尤其显著,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使脑功能变化更为迅速明显,而认知功能正是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内容,所以影响较大。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表明,老年妇女比男性具有更好的认知功能,还有其他研究表示认知功能与性别没有显著关系。因此,在本文中,依旧会针对性别、年龄两者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论证。

2.文化程度与认知能力

文化程度也就是受教育程度对认知功能有重要影响。与高学历者相比,低学历者的老年人的认知水平较低。邓娟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影响最大。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中国高龄老人认知下降及相关因素》的文章中显示,文化程度1到6年的认知受损的发生是文化程度7年以上人的1.32倍,而受教育程度小1年的人是大于7年的人的2.38倍。受教育程度低是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的危险因素。此外,教育水平越低,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就越大。

《中国高龄老人认知功能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中结果表明,受过教育的90~99岁老年人的认知受损的程度要比80~89岁的未受教育的女性低,这充分说明文化的高低积极影响着认知功能,或者说,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认知程度的受损率越低。国外的大量研究显示,受教育少是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无论受教育程度如何,工作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职业为务农的老年人的认知比例低于从事其他职业的老年人,前者严重认知障碍的比例更高。这表明职业为务农对认知功能具有不利影响。国内外关于受教育程度与认知能力之间关系的结果一致,即不同认知能力的老化与受教育程度是有差异的,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在邓娟等的文献研究结果中,显示文盲发生率为23.5%,大专或以上的发生率为8.3%。对于老年人来说,在以往进行认知储备时,受教育程度是认知储备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直接地反映个体的认知储备能力。也就是说,高储备,即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认知功能要好于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并且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越低。

3.婚姻状况、居住安排与认知能力

通过前人已有的研究发现,婚姻状况也是影响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婚姻状态为单身的老年人的认知受损率是有配偶老年人的1.39倍,从未结婚的老年人的认知受损程度是已婚夫妇的2.98倍。居住安排和年纪较大老年人之间的联系是:单独居住的高龄老人认知受损的概率最小,其次是和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最次的就是居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研究发现,由于研究对象、方法、随访时间、研究区域差异等因素影响,国内外关于婚姻状况对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也有差异。但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有配偶的老年人的认知受损率要优于无配偶老年人。大多数研究支持稳定和健康的婚姻能够减少认知受损的发生率,相反,则会增加。总体研究结果表明,有一部分认为,单身老年男性比有配偶的老年男性认知受损的危险性更高,而在不同婚姻状况的女性中,认知受损率则没有太大的变化;另一部分则认为,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一样,但老年男性的影响相较于老年女性而言要小。

4.情绪、健康与认知能力

老年人的自我情绪也是影响老年人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情绪长期处于悲伤的老年人认知受损的可能性是长期处于乐观情绪老年人的1.94倍。情绪处于较不乐观的老年人的认知受损程度是情绪处于较乐观的老年人的3.05倍。健康也是影响老年人认知程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自我评估健康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是自我评估良好的老年人的1.63倍。运动可以防止认知能力下降,没有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认知下降比有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认知下降高1.33倍,这说明,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老年人的认知健康。吴振云等人的研究显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相互作用,例如,具有焦虑情绪的老年人记忆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认知受损同时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认知受损意味着心理健康的不良好,如焦虑、忧虑等不良情绪常由记忆力减退引起,抑郁症患者常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问题。

5.其他因素

除以上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影响着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例如吸烟饮酒、各类体育锻炼、环境因素等。

(一)“参与”对积极老龄化的建构意义

《国际老龄行动计划2002》中积极老龄化所包含的三个维度:健康,参与,保障。承认老年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享有平等的机会与权利。总体而言,它的目标是让所有步入老年的人,能够更有保障、更有尊严地生活。“参与”作为积极老龄化的三个维度之一,是其实现的前提条件。WHO中将“参与”定义为“在劳动力市场、就业、教育、健康和社会政策都支持他们能充分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条件下,他们年老时就能按照他们基本的人权、能力和爱好,以有偿或无偿两种方式为社会做贡献”。老年人通常经过了长时间的经历与岁月的沉淀,相较于年轻人而言,有更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都优于年轻人。老年人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有益于积极老龄化的构建,能更好地营造敬老孝老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进步,使老年人在年老时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面对庞大数量的老年人群体,传统思想认为,老年人退休后就应选择不劳动、“养尊处优”地生活,很显然,如今这样的想法无法得到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要根据社会所需和老年人参加的可能性,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酌情的情况下参加以下活动:

(1)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

(2)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

(3)提供咨询服务;

(4)依法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

(5)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

(6)参加志愿服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7)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协助调解民间纠纷;

(8)参加其他社会活动。

从这个角度来讲,老年人参与经济活动、社区政治议事活动、老年文化宣传活动、社会公益事业及志愿活动等都属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活动。而本文研究所涉及的老年人参与到智能设施的学习和使用当中也属于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类型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在以前的生活和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退休下来的他们仍然可以在退休后的养老生活中发光发热,融入生活,成为积极的贡献者和参与者。这不仅只是出于人道主义而对老年人的尊重,更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的老年人,也能更好地提高他们自身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从而相辅相成,更好地生活。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参与是老年人的自然人权,要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权归还给他们,这样,老年人将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帮助整个社会创造并积累财富,与此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因此,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便转化成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此。而实现这一意义的途径正是参与。参与是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和精髓。选择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老年人,作为社会中人的一分子,社会也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环境,他们只有参与融入整个社会当中才能产生更多的幸福感和社会的认可度,才能一直在感受参与中获得更高的幸福,因此机构养老中的老年人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参与到智能设施的了解、学习、使用当中来能够成为积极对抗老龄化的有效工具,能够维持和发展自身的技能,通过参与在机构养老中获得更多的自尊感和价值感,保护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

(二)参与和认知能力的关系

在人类逐渐衰老之时,认知能力的意义表现在对个人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决定了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但社交活动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它们共同作用,延迟衰老,增强生理功能。痴呆症是认知功能减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这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认知能力下降会影响日常生活。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存在过渡性的一种状态,即轻度的认知受损,它是指记忆,语言或其他基本认知功能出现的问题,其严重程度足以引起他人注意,但不足以使正常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在不同的群体中,认知能力下降的表现是不同的,例如,有些人在老年时仍具有良好的认知表现,但有些老年人的认知表现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这种差异的导致可能是由自身的先天条件或后天的生活经验引起的,如教育、职业、生活环境等的差异。其中,参与到日常的社交活动中也能影响认知功能受损程度(Newson&Kemps)。日常参加到具有刺激性的活动可以延迟认知能力下降的过程,而随着刺激的减少则可以对其产生不好的影响。Rowedder和Willis在文章《Metal Retirement》中,通过12个不同国家的退休政策来预估不同的退休选择能如何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他们发现,越早退休的人,心理刺激越少,认知分数相应的就越低。换句话说,可以用达尔文的“用进废退”来进行理解。除了上述影响认知能力的因素分析外,长期具有很大的压力也会给自身的认知产生不好的影响。不同的人能够承受不同的压力,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也千差万别。关于压力一些假设表示,性格和日常行为越活跃的人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的机会越多,这有助于形乐观、积极的性格情绪的形成,从而压力越来越少,相反,认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好,痴呆症的易患率便减少。最后,还有一些假说指出,社交、心理和体育活动越多,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越低。

日常积极活跃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有助于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的观点已普遍被大众接受。在现有的研究中,已有众多文献支持积极参与对于老年人认知能力的积极影响,例如,在老年时,经常参加各式社交活动,能减缓认知受损的速度。例如,在老年时,经常参加各式各样的社交活动,可以使认知受损的速度变慢。经常参与学习性活动(如协助小朋友完成作业,参与读书活动、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等),持续性的时间越长,老年人认知能力越好,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老年人提高行动能力和执行能力。在参与时,有益于人际关系网的形成,能更多更好地给老年人们提供帮助,同时增加老年人的自信心以及自我肯定,使寂寞孤独感减少的同时预防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

现有的相关研究都一致地发现参与对减缓认知功能衰退有积极作用。老年人参与的程度越高,能使得认知能力更健康,是提高认知能力健康的有效策略。总体而言,参与和认知能力的关系是互为因果关系,两者互为因子,互相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认知能力影响参与。具有较高认知能力的老年人参与率也较高,即参与到社会活动的两个重要因素,组织类的文化活动和家庭中的个人活动的程度较高;

(2)参与影响认知能力。参与率较高的老年人具有更好的认知健康和较低的死亡风险;也就是说,参与到组织类的文化活动和家庭中的个人活动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更好,死亡的危险性更低。

(三)参与和服务响应的关系

老年人的参与总共分为了三大块,主要在于总体社会参与、文化组织活动参与以及家事个人活动方面的参与。老年人参与到相应的社会活动时,涉及相对应的服务响应问题,即相对应的养老服务问题。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主要在于需求现状和供给现状两方面。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增长、消费结构的转型和教育程度的提升,老年人参与的现状不断发生变化,老年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供给也就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日常护理和医疗方面的需求仍然是老年人养老需要的两大核心,但是,随着人民日益提高的经济收入和教育水平以及消费方式的不断改变,老年人的情感需要也相对应的越来越丰富,参与到社会当中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根据社会嵌入理论,老年人在社会中、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发生变化,类似于青壮年时期的复杂社会网络变得单纯,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随之减少,作为独立个体的自己在角色的转变中,容易产生孤独寂寞之感。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老年人的情感、精神以及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的需要更应当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就需要各个部分,包括政府、社会等在设计老年人护理服务内容的时候,不仅要保护老年人的日常护理和医疗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情感、精神以及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的需要。(www.daowen.com)

以重庆市青杠老年护养中心这所医养结合的公办养老机构为例,他们以政府为依托,相较于其他养老机构具有更大的政策和资金优势,在护养中心旁还专门设立了护理学院,培养养老机构中所需的医护人员。相对而言,他们的人员充足且稳定,设施服务较好。同时,导致他们的房间床位紧张,一位难求。与此同时,也存在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老年人与机构和其他服务提供方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不到位的问题。随着老年人参与的需求的增多,服务响应也需要更加丰富完善,更合理地进行资源分配。例如在养老机构中,当老年人有了需求时,传达给养老机构,管理部门进行记载然后按照需要进行服务,这整个过程基本都是人力,手动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暂时缺乏服务对象,导致某些服务无法适时需要的提供,并且还有一些原因导致手动匹配非常耗时且费力,无法按时供给,使得服务耗时耗力,还无法精准保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与此同时,老年人未全面地了解养老机构的服务,或者对其养老机构中提供的服务具体如何使用不明白,在这个过程中,导致了资源浪费、时间浪费以及精力的浪费。就服务提供来说,渠道的单一性,使得其既不方便,也没有标准快捷化的应用程序和系统。由于提供服务者无法准时了解老年人当下最需要的实际,导致提供出的服务不仅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而且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合理,资源配置的机制不科学,从而产生“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能”的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非常有必要把信息技术用来作为构建供需渠道的平台,这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使用,而且可以提高资源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总体来讲,参与和服务响应的关系是互为因子,互相影响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服务响应和参与是因果关系,相应配置的服务越好,老年人参与的水平越高,也就是,参与的三个因素(整体的社会参与、文化组织活动和个人家庭活动)的参与率越高,参与度越好。

(2)参与和服务响应是因果关系,参与程度较高的老年人,对于相应服务响应的需求越高;即参与水平较高的老年人需要更多匹配相应需求的服务和更好的服务响应。

(一)总体发展情况

学者左美云认为:“智慧养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使用诸如信息技术之类的现代技术(如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来关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安全、医疗保健、健康康复、娱乐和休闲、学习和分享等各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理与老年人有关的信息,实现这些技术与老年人之间的互相配合,使得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通过自主、个性化和智能化互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另外,在充分利用老年人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方面,智能技术和老年人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为了使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使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和尊严得到实现,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智能设施随着智慧养老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进步,老年人对于“参与”的要求日益变化,已不仅仅局限于总体社会参与、文化组织活动以及家事个人活动方面的基本参与,更在于对于科技化产品渗透于这三大因子中的使用以及应用的参与。在机构养老中,便指的是智能设施的运用、学习、使用的参与,包括做好应对危险的安全类准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服务、使生活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与外界的交流等方面,正是为了满足这种社会需求,养老机构居住空间的智能化便适时产生了。

发达国家率先尝试了智能化在养老相关服务中的使用,并在技术领域的研究上有了显著提高。在中国的某些城市,也开始开展关于智能老年人护理服务的试验,并取得了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二)国际经验

1.日本智能养老

日本的智能化应用程度最高,达到60%。“真心香里园”是其典型代表,它是松下电器公司开设的智能化养老院,依托于政府和企业,在他们的领导下,智能化的老年建筑发展迅速,相关智能化的设施配备和服务体系都相对完善,是一所高科技智能养老机构,电子产品无处不在。

养老院中,每个老年人随身携带一个电子呼叫器,可随时呼叫医护人员,养老院还为老年人研制了一款“Baby Lloyd”机器人,可以与老年人进行实时的交流,以此来治疗老年人的孤独、抑郁等症状。除此以外日本还设计了多种陪伴性的机器宠物,包括“爱波”、“派诺”、智能婴儿“海豹”等,这些机器宠物能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吃饭、走玩、简单的日常护理等。它与普通养老院最大的区别是,使人工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真正照顾了养老院里老年人的一举一动,从卧室到厕所扶手,所有都是运用的高科技产品,例如远程医疗终端和智能机器人,以实现对老年人的精心护理。

在养老院里,可随处看到老年人胸前挂着一个使用塑料制作的拇指般大小的小型设备。据香里园院长小泽邦一介绍说,它是一个两用的装置,既可作为开关,也可以是一个定位装置,它的作用就是只要带着它的老年人,不管在哪儿,养老院的控制中心都了如指掌。当突遇意外时,一摁开关,护理人员能及时赶到并及时进行救治,保证了意外状况发生时救治的及时性。类似的装置在很多地方都设有,如床脚处、床单夹层处、厕所顶部、抬手可到达的地方等,他们可以防止老年人睡觉时不慎掉下床,可以探测出老年人大小便是否正常、是否急迫性的尿失禁打湿了床单,可以探测老年人如厕时间是否过长或如厕时的异常反应,在老年人所及的地方设置的拉环,可直接呼叫中心,室内外都能很好地被覆盖,同时运用小灵通接受传感器注重了对老年人隐私的保护。床头配备了遥控器,可调节头和脚的高度。床是可拆卸的,它可以通过拆卸转换成轮椅,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也可以依靠自己轻松地在房间内活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各个老年人有需要的地方都设置了无障碍的设施,如床头栏杆、扶手,浴室随处可见的扶手等。在淋浴室内,设计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洗澡方式,如坐着洗澡、躺着淋浴等。如厕时,设置有智能化的马桶,配备有马桶座圈,可自动冲洗、自动加热。卧室内的桌上装有传真尺寸的显示屏,配备有摄像头,可作为远程医疗终端使用。老年人可以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自测,如血压、脉搏等,数据将自动保存在机器中,只要老年人按下发送按钮,数据就一目了然呈现在了医生及护理人员前。医生分析报告后,可以和老年人通过视频电话进行交流。在饭厅的橱柜上有一个智能玩具熊,高约40cm,蓬松,非常可爱,取名为“好奇”,可以说360多个句子,听懂2000多个短语。会唱歌、说谜语或解数学问题,老年人们非常喜欢和“好奇”玩猜谜的游戏。有趣的是,松下目前只生产了5只类似的智能玩具熊,不能供某位老年人一直使用,只能轮流“玩耍”。除此之外,还有可以帮助老年人洗头的机器人、帮助老年人就餐的机器人等,有了这些机器后,自理能力非常差如头部以下瘫痪的老年人,也可以自己洗头、吃饭。

2.德国智能养老

作为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的德国,高度重视智能化家居在本国的应用与发展,直至2050年,智能家居得到全面应用,以使更多的德国家庭能够将智能化的技术运用到家居当中。通过使用现代感应式传输设备将房屋中各种类型的仪器智能地连接到可扩展的智能技术平台,以建立对房主环境状况的即时响应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立即做出判断和反应。德国运用的智能家居技术可以有效整合生活环境中的所有设备,在智能技术平台上统一部署,并与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相互渗透。这种智能的系统具有许多功能,例如生命护理,医疗等,它具有自动喂食机、可移动智能病床和其他可帮助老年人的科技化产品,如血压计、血糖仪等,与此同时,为老年人建立记录健康状况的档案,保存监测处理这些数据。除此以外,还有陪伴性的电子宠物和床边感应毯等日常监测老年人的行为状况。

服务在德国养老机构中被视为重中之重,具体指生活类、文化娱乐类、医疗保健类、诊断护理等服务类。在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前,首先应对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饮食爱好等进行了解登记。同时,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等级,了解老年人的既往病史以及当下的身体状况、认知能力等,然后针对每个老年人的情况建立档案,以便查阅。

德国的养老机构,将与医生根据每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的治疗计划进行配合,从饮食、药物、医疗、心理、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调整,使老年人能够有尊严和有质量地生活并愉快地在养老机构度过最后的旅程。当老年人走进德国的养老机构,扑面而来的是“家”的气息,他们可以将自己喜爱的用品带至养老机构,并根据老年人的参与意愿帮助老年人布置好他们的物品。养老机构会与老年人们的亲人们保持密切的联系,使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仍能够感受到亲情,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在经过养老机构的同意后,老年人可以随时与家人待在一起。德国的养老机构通常都会和多家医院保持密切合作,通过智能平台,定期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扫清时间上、空间上所导致的不及时性的问题。还运用各类高科技跟踪和监测平台,密切关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身体状况。除了固定的职工外,还保证了充足的志愿服务人员,他们经过严格的培训,可以实现高效率、高精力和高专注的服务于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们。德国养老机构的目的是让老年人尽可能多地做力所能及的事,而护理人员主要扮演咨询的角色。他们会给老年人像老师一般布置一些小任务,老年人则像小朋友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锻炼自己的认知能力,常用脑,减缓认知受损的程度。在德国养老机构中最值得我国借鉴参考的主旨是:老年人总是有想做的可做。硬件方面,找解决方法;生活方面,积极参与,使居住在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们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能够得到满足。

(三)国内经验

在响应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积极老龄化”和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背景的基础上,北京、河南等一些地区,已经根据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建立了适合自己特点的智能化养老机构。

1.北京普乐园爱心养老院(图1)

全国首家“智联网养老院”,总旨为让老年人用上人工智能。“普乐园爱心养老院”联合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和LifeSmart云智能,使用高科技来解决养老的一系列问题。在这个养老机构中,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70%,但是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就达到90%,为了这些无法自理的老年人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护理,充足的人手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可是按照国内大部分养老院的情况,想要完成这一目标非常困难。在这个时候,科技的介入显得无比重要。在园内设立的“智联网养老样板间”中,“主角”就是由阿里开发的智能音箱“天猫精灵”,帮助老年人和AI实现人机语音交互,能让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免去弯腰、下蹲等劳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还能帮助养老院减少人工成本。“天猫精灵”能够控制客厅窗帘,能完成简单的开关电视、电灯等任务,还能根据老年人需要播放相声、音乐等。天猫精灵能用海量的大数据完美还原场景,会对所有的场景都有所准备,无论老年人说什么,都能对其进行控制,还能帮助老年人一键呼叫护工。房间内部安装有摄像头,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看老年人的情况,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能及时赶到。房间内还设置有“请求帮助”按钮,值班人员可以通过摄像头第一时间观察老年人的情况,并且和老年人沟通。摄像头的另外一个功能可以通过APP和子女的手机连接,让子女随时可以通过手机检查房间内的情况,防止老年人发生意外,或者是虐待老年人的情况发生。通过远程APP监控,子女也能预防老年人走失,防止意外发生时无法及时沟通的情况。在室内还安装了可以对人体、空气的湿度、温度进行监测的装置,可以确保老年人居住的环境温度适宜、舒适安全,房间里还安装了自动感应灯,可以使老年人在起夜时声控灯光。甚至在出现紧急状况时,直接呼叫工作人员。还有扫地机器人能帮助打扫房间,使用便利。对于那些不能自理或者半自理的老年人来说,“天猫精灵”的作用非常大。针对传统养老的四大痛点,智能养老可以在安防监护、生活辅助、娱乐养老以及体验升级四个方面有的放矢。安防监护方面,通过室内和室外全方位的安防监护服务,提前预警老年人可能发生的走失或意外状况;在生活辅助方面,语音控制天猫精灵即可开关灯、窗帘、空调以及温度,让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感到关怀;在娱乐养老方面,天猫精灵搭载的全套娱乐内容以及跟老年人的互动方式,给老年人枯燥的生活带来陪伴和乐趣;在体验升级方面,天猫精灵作为唯一呼叫入口,既帮养老院节省人力成本也降低老年人使用成本。除此之外,通过老年人参与到对于“天猫精灵”的学习与使用,使老年人日常的生活乐趣增多,老年人的陪伴更多,孤独感减少,从而使老年人的认知程度的受损率降低。

图1 北京普乐园爱心养老院部分智能设施

图片来源:网络

2.河南兰考县禧仁养老院(图2)

兰考县老年公寓是一所公建民营性质的养老机构,由河南禧仁养老承接运营,主打医养结合和智慧养老。其中智慧养老方面主要是由阿里巴巴打造的人工智能系统+智能终端,为老年人开启智能、便捷的晚年生活方式,目前兰考县老年公寓是阿里巴巴在全国打造的第二家人工智能养老院。这家养老院:仅凭声音,便可操控窗帘、电视机、空调、热水器等家电设备,老年人们无需用手机,可随时拨通子女和工作人员的电话。进入养老院,医务室、棋牌室、书画室、阅览室、影音娱乐室等功能室配套完备,老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娱乐功能室。除这些常规的功能室以外,这家老年公寓的独特之处在于随处可见的智能化痕迹,其在每个房间配有“智能管家”,电灯、空调、电视等通过物联网全部连接在了一起,老年人们只需要喊一声“天猫精灵”,说出自己的需求,就能让房间里的设备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调整。“天猫精灵,帮我打开窗帘。”“天猫精灵,把空调温度调到26摄氏度。”“天猫精灵,把电视频道调到央视一台。”这样的场景每天在老年公寓都在上演,而老年人们也渐渐对这些“智能管家”形成了依赖感。“它非常听话,让它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年底住进老年公寓的王奶奶说到,现在吃药时间、闹钟定时、开关热水器等都是通过天猫精灵来提醒,不仅如此,王奶奶还跟着天猫精灵学唱歌、听戏曲。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多,养老问题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一批智能化、专业化的养老机构正帮助很多家庭履行这个职能,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选择。据了解,兰考县老年公寓是传统养老院的升级项目,在环境设置、适老化改造、功能分区、细节处理等方面做了很大提升。公寓设施设备齐全,设有独立卫生间、衣柜、空调、电视、桌椅、毛巾拖鞋等,老年人可拎包入住。“目前入住老年人除来自省内部分城市以外,还有来自省外的老年人。”王鹏飞说,目前兰考县老年公寓共设有80间房间,入住老年人114位,有套房,有标准间,入住老年人平均年龄80岁。

图2 河南兰考县禧仁养老院部分智能设施

全公寓126个摄像头科学设置,既确保隐私,又确保安全管理。部分房间配备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通过智能魔镜、睡眠检测仪、体脂秤以及智能血压仪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通过对老年人血压、心率、血糖以及睡眠实时监测和分析,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能够有效地开展疾病预防和控制,享受健康生活。老年公寓内所有公共区域易碰撞尖角,均采用硅胶防撞角进行了防护,老年人房间家具采用皮质拉手,其柔软舒适的特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碰撞风险。公寓内所有墙体90度直角棱处理均设计成45度圆弧棱面,降低老年人碰撞伤害几率。自理老年人的房间以天猫精灵为载体,通过语音可操控灯光、窗帘、空调、电视、热水器等,让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备感关怀。卫生间按照适老化标准配置有可折叠洗浴凳、安全扶手、呼叫器等。洗衣房为每个房间设置了独立的洗衣机,从老年人思想感官及清洁卫生方面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失能区采用德国进口老年人墙体益智玩具,充分锻炼老年人手脑协调能力,减缓大脑退化。公寓各个公共区域设置了呼叫器,工作人员随叫随到。新风系统在送风的同时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消毒、杀菌、增氧,让老年人不用开窗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公寓失能房间配备有集中供氧和吸痰装置,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

通过国内外经验来看,养老机构中运用的智能科技化有监测系统、通讯设备、智能感应系统、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几个方面,还有给无法自理的老年人配置的一系列智能产品,包括机器人、智能玩具等。

1.监测系统

养老机构中监测系统包括各类报警器(如防盗、摔倒、一键紧急呼叫、摄像监控等),还包括对老年人身体状况的监测、对紧急情况的监测等。如在各个房间里都设置有触手可得的按钮和呼叫装置,危急时刻能够及时通知控制中心,保证救治的及时性。能够支撑监测系统的相关系统包括地理信息监测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监控系统等,还包括与这些系统相对应的相关APP、软件、可移动可穿戴可监测的设备等。例如,养老机构中的某位老年人患有较为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外出时不慎迷路。这位老年人手上戴了养老机构配发的智能手环,这个手环具有定位传感器的装置,老年人按下手环按键,手环将老年人求救的信息传给了机构平台中心,机构中心能够立即通过GPS系统精准定位老年人所在的位置,及时将老年人带回机构。就算在信号不好的地方,手环上的信息辅助定位也可以推出老年人大概的行动位置。这样的设备上还可以为老年人专门定制允许活动的范围,当失智老年人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超出活动范围时,佩戴的设备便会通过震动来告诉老年人开始偏离他的活动范围了,若继续偏离,设备便会及时通知机构中心或亲人子女,从而有效地减少老年人走失的可能性。

2.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它主要指可以运用声控、肢体感应来对家用电器、日常灯光、门窗、马桶、床等设施进行控制,例如自理能力弱的老年人,只要微微一声,便能控制灯光,床旁按钮控制窗帘的开关,脚步感应自动打开马桶盖等,同时,还能实现定时开关、场景控制。智能家居系统通过电脑、互联网等,设计出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生活方式,不仅方便于自理老年人,更关注于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同时减少养老机构的人力成本。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养老机构中的半自理区居住了一位老年人,在传统的养老机构里需要专人专户对老年人进行照料和看护,缺人不可。而在运用智能化家居的养老机构里,运用了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对老年人居住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当危险情况发生时,家里的一系列智能设备可以将整个环境调到紧急状态,减少损失,机构中心的报警器也能及时的发现危急情况,救治老年人。其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以自行监测老年人居住室内的空气、温度、湿度等,能根据老年人的身体自行调节最适合老年人的环境,智能化的门窗和窗帘可以适时调节室内的光线和自然通风。老年人自己还可以通过行为动作、语音等来得到自己最舒适的环境状况。

3.远程医疗控制系统

远程医疗包括对老年人的信息收集、远程监测、治疗诊断等方面。在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时,中心护理人员就会对老年人的各项信息进行采集,包括基本信息、身体状况、既往病史等,建立档案,并上传至云端的数据库进行收录保存,同时,老年人自入住之日起每天定时进行血压、血糖等的测量,上传至平台,建立属于老年人自身的健康数据库,当老年人身体有问题时,每天的数据可以为医生就诊提供信息,还可以按时、自动发送至亲人手机上,让子女亲人能随时了解到入住在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远程医疗控制系统的核心在于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云端操作,养老机构可以与多家医院合作,通过视频通话进行医疗诊断,从而使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减少。远程医疗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以及检测系统共同实行远程监测、就诊,日常数据的测量、分析,都可以为养老机构提供极大的便利,尤其是有效地将医养结合模式运用到养老机构中。

4.陪伴性宠物和护理型机器人

老年人居住在养老机构中,娱乐性活动非常有限,尤其是那些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根据老年人的爱好和需要相应的配置有陪伴性宠物,能和老年人们猜谜语、唱歌、做游戏等,能使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感受到“家”的热闹和温馨,同时陪伴性宠物还具有智能检测和报警功能,能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确保老年人的安全性和娱乐性。护理型机器人可以帮助老年人,尤其是残疾老年人、失智老年人等,它们可以帮助老年人就餐、给老年人洗头、给老年人量血压、帮老年人拿东西等,能极大地减少养老机构中人力配备,使老年人基本都能独立进行日常的生活,同时有效减少认知能力的受损程度,帮助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减缓老年人的衰老和减少因突发状况不能及时救治的死亡率。

[1]顾大男.中国高龄老人认知功能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2).

[2]刘超.苏南地区城市老年人幸福感、认知功能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郑海清,张维森.婚姻状况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03).

[4]涂原野.社会活动参与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D].福州大学,2016.

[5]陆博文.“互联网+”在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

[6] Newson R S, Kemps E B. General lifestyle activities as a predictor of current cognition andcognitive change in older adults:a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5, 60(3).

[7] Hultsch D F, Hertzog C, Small B J, et al. Use it or lose it:engaged lifestyle as a buffer ofcognitive decline in aging. Psychology and aging, 1999, 14(2).

[8] Rowedder, S., Willis, R.J. Metal Retire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0, 2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