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老年居住空间坐息与座椅设计研究:针对老年群体的设计

老年居住空间坐息与座椅设计研究:针对老年群体的设计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和心理特征出发,有针对性提出老年人对坐息空间和座椅设计的特殊需求,进而详细讨论了坐息空间的边界设计、座椅设计中的供座能力和摆放组合等问题。随着老年人身体衰老,行动能力受限,社交范围逐渐缩小,因此居住空间室外的坐息空间就成为老年人重要的交往手段。

李敏敏

摘要老年居住空间的室外坐息空间,应充分尊重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征,满足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需要。坐息空间中座椅的摆放与组合直接影响着老年人对室外坐息空间环境的利用率。本文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和心理特征出发,有针对性提出老年人对坐息空间和座椅设计的特殊需求,进而详细讨论了坐息空间的边界设计、座椅设计中的供座能力和摆放组合等问题。

关键词:老年居住空间;坐息空间;座椅摆放;边界效应

人是空间活动的主体,营造空间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人,具体到老年居住空间的坐息空间设计,除了要满足坐息、安全、舒适感的基本需求以外,还需要重点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综合全面地考虑老年人的行为特点,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对领域和场所的占有感、私密性和围合感,以及交往和联系的需要等。

1.坐息空间的场域感 [1]

相对于步行空间的线性空间而言,坐息空间具有很强的“场域感”。坐息空间应该是一个具有开发性的空间,具备清晰、明确的边界,并且适度围合,具有私密性、尺度亲切的休憩空间。只有遵循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经过良好设计的坐息空间才能吸引老年人参与,并得到良好的心理感受,由此可见,一个安全的、具有亲切感和人情味的场所,才能够提供更多的交往和精神体验,赋予整个坐息空间以场所精神和活力。

2.坐息空间的私密性

领域感是指人对周围空间的融入和控制,而私密性则是对空间更进一步的隔绝和占有[2]。私密性和安全感是有联系的,私密空间意味着一个纯粹的、旁人不宜轻易打扰的空间。老年人希望在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中独立活动,因此对空间进行适当围合,可以增加空间的私密性,满足老年人对安全感、私密感的心理需求。如座椅应远离入口处的通道,因为出入的人多,会干扰坐在这里的老年人。用绿植、矮墙、花台、栏杆等作为隔离、围合的手段,对空间进行划分,限定空间的边界,使坐息空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尤其是坐憩空间中的角落、凹处,是老年人最好的选择,既可以提供私密感,又有良好的视野,既能观看他人的活动,又能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3.交往与联系的需求

在坐息空间中的老年人不只有私密性的需求,还有交往与联系的需要[3]。随着老年人身体衰老,行动能力受限,社交范围逐渐缩小,因此居住空间室外的坐息空间就成为老年人重要的交往手段。因此对坐息空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既具有开放性,方便与其他人的联系,满足老年人交往的潜在需要,同时由于空间限定度低,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老年人参与到空间来。尤其是座椅位置的摆放不仅要便于休憩,同时还要为在空间里活动的老年人提供交往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良好的坐息空间除了满足老年人身心休息的需要,还是提供与社会交往的场所。

综上所述,坐息空间必须同时满足老年人以下三种层次的需求:首先满足老年人休憩的需求,这是最低的生理层次的需求;其次,相对独立、适度围合的空间,可以满足老年人对安全感、私密感的心理需求;空间限定度较低,适当与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方便与其他人的联系,满足了老年人交往的潜在需要。

坐息空间既然是空间,就具有明确的边界和范围,具有界面、比例、围合、边界等空间特征,设计也必须就这些因素进行讨论。

1.空间的尺度

坐息空间是为人服务的,因此空间必须具有宜人的尺度。一般情况下,人的视野是一定的,最大不超过70~100m,而能够较为准确地辨别他人面部表情的范围一般为不超过20~25m[4],因此空间的设计尺度必须以此为依据。具体到老年人来说,考虑到他们视力、听力下降,行动困难的实际情况,这一数据还应该适度降低,大空间最好控制在50m左右,进行交往的小空间最大距离应在15m左右,过大的空间尺度会强化老年人孤独、寂寞的心理感受,还会由于缺少供依托的物体或边界,加深老年人的惶恐和孤独感。当坐息空间尺度过大时,可以利用铺地、高差或绿植等手段进行分割,把大空间划分为几个小空间,化整为零,从而创造具有亲切感的空间。同时增加坐息空间的软质要素,如座椅、柱子、绿植等,单调而空旷或边界缺少变化,空间就会缺少活力。而小尺度的坐息空间比较适合老年人,因为小空间具有明确的边界,使老年人有一种安全感;小空间相对比较亲切,比较有利于老年人交往和交谈的进行。

2.边界效应

社会学家德克·德·琼治首先提出了边界效应原理[5],指出人们更喜爱逗留在空间的边缘,而一般不会选择开敞的中间地带。这也清楚地反映出人在空间中的心理状态:因为占据空间边缘,既可以让自己拥有最佳的视点,又使背后受到保护。由此可见,设计中的边界效应完全是基于人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人交往时的心理:既有与人交往的心理需求,但同时还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需要有个人的空间,这完全是基于一种安全感的需求。当然,这里的安全感不是生理层面的安全感,而是心理层面。而边界效果既能够帮助个体与他人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又使个体具有明显的心理优势,因此边界效应成为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同样也适用于老年空间的设计。

3.边界的处理

在坐息空间的设计中,置于开敞空间中央的座椅凳子几乎不会有人坐,而位于边缘或其他空间划分明确的座椅才更吸引人,因为空间边缘防护良好,并且不受干扰,因此必须把空间的边缘作为重点进行设计。一个边界缺少变化的空间是没有生气的,只需稍稍对边界做些处理,就可以大大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从而使坐息空间更有活力。对于坐息空间的边界处理,设计师一般是通过改变边界的线形,从而形成了一些凹凸空间,同时增加边界的长度。或者采用向外凸出的线形,从而在空间内形成一个凹角空间;或者采用向内凹进,使空间的边沿出现凸出的“阳角”空间。这些或凹或凸的坐息空间,由于独立性和私密性较好,能够更有效地使人逗留和聚集,增加了边界的吸引力,客观上增加了坐息空间的面积。由此可见,边界的不同处理会影响人们在空间中的感受,强化方向感、场所感。

坐息空间中座椅的摆放与组合形式,直接影响着老年人对室外坐息空间环境的利用率。

1.提高供座能力(www.daowen.com)

应该说,良好的座椅布局与设计是吸引老年人参加户外空间活动的前提,也是坐息空间生动性的保证,对空间的质量至关重要。因为老年人们的体力和精力等因素,坐息空间对在室外活动的老年人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老年居住室外空间环境中,坐息空间的面积应占6%~10%以上[6],因为座椅等坐息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老年居住空间室外空间的使用,如果想改善老年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提高供座能力,能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空间中。由此可见,对老年居住空间来说,供座能力、座椅的位置、舒适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定了老年人的聚集和活动,直接影响着老年人对空间环境的选择。

2.座椅的位置设置

座位的布置需要精心策划,在通盘考虑场地的空间与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设置,尽量让有限的座椅发挥最大的效用。座椅位置的摆放受地理、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老年人来说,坐息空间的座椅应考虑通风、朝阳、避雨等天气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处于阴凉地方的座椅才会被选择。其次,座椅的设置还应考虑气候因素,座椅的设置应尽量考虑不同的气候条件、自然条件和光照条件,如冬天座椅应朝南向阳,盛夏要有遮阳设施,冬天应筑矮墙避风。应在不同的位置,如有阳光和阴凉的地方分别设置座椅,以满足保证不同时间、气候条件下坐息的需要。

座椅的摆放,除受以上因素影响以外,还应遵循边界效应和依托感两大原理。边界效应原理在前面已论述,坐息空间的座椅摆放应根据人流情况,以空间的边缘为重点进行合理布局,做到主次分明,有聚有散。在户外,由于安全感和依托感的驱使,人们倾向于从环境中寻求支持物,这一原理对座椅的设置具有指导意义。依托感原理也是空间设计的重要原理,依据这一原理,坐息空间的座椅应面向开阔区域或者景观的方向,或背后有依托物,如背靠植物、墙、柱子等,或者巧妙地围绕树木布置座椅,或者利用树池做成辅助座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老年人在一个边界明确、有适当围合感的空间,背靠围护结构,并且视线不受干扰,才能不受打扰、安心地休息,同时可以观看到空间里其他人的活动;而在过于开放的地方设置座椅,往往给老年人过于暴露和不舒适的感觉。

1.适合老年人的座椅形式

对于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来说,座椅的舒适度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等,尤其是椅面、扶手的高度,椅面和椅背的硬度,以及靠背的倾斜程度,都和舒适度有很大的关系。许多老年人站立或坐下的时候会发生一定的困难和不便,如果坐的时间过长会感到疲劳,或者从座位上起身时感到吃力。因此考虑到老年人使用的舒适性,室外坐息空间的座椅一定要带有扶手、靠背,靠背可以增加休息时的舒适性,而扶手可以在老年人站起或者坐下时具有支撑作用。座椅靠背倾角为100°~110°为宜,弧度契合人体脊椎的弧度,过于向后倾斜,老年人站起来可能更加吃力。扶手应固定并在转弯处做成圆弧形,手感要圆滑,结构要结实、牢靠。室外座椅应该多样化,既有固定式的,也有可移动式的座椅,各种形式相互结合,才更有利于老年人灵活使用。座椅材质的选择也很重要,首先要考虑易清洁、防腐、防锈、防蛀、耐用等因素,其次是考虑选材,木质塑料质地的座椅比较适合老年人,能够满足不同季节的使用。

2.多样化的座椅组合形式

由于人的心理状态不一样,行为意愿也不同:独自坐、成组座、面向街道坐、阳光下坐、遮阴处坐,因此坐息空间应提供多种选择,座椅的摆放要满足各种人际距离的需要,提供多种排列和组合方式。由此可见,座椅的组合形式远比座椅造型本身更为重要,因为座椅的造型只是影响人们的生理舒适度,但对于室外座椅来说,摆放位置可能影响人们的心理、精神层面的舒适度。如熟识的老年人愿意聚在一起聊天、打牌,这就需要环绕成圈形排列的座椅,有助于形成一个活动中心。或者只是双方之间的交谈,座椅呈直角摆放的方式,更有利双方的交流,如果是固定的长椅,迫使交谈双方必须扭头才能相向面对,必然会引起不适。而向内凹进的扇形座椅形式,无疑更有利于老年人之间的交谈,而向外发散的弧形座椅,则较适合不想进行交流的陌生人,因为向外发散的弧形可以避免眼光的交流,避免陌生人之间的尴尬。双人椅或三人椅则可以考虑通过控制坐的方向、角度等,方便熟悉人们彼此交谈,如果是陌生人又不会互相打扰。当然,也要满足老年人有独处或者晒太阳的需要,这时座椅应面向道路或活动区域单独设置,采用背靠背的形式。可移动的座椅当然方便老年人随意地移动,或按亲密交谈的距离摆放。

综上所述,如何创造有场所性的坐息空间,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一个丰富生动、积极的坐息空间,必然是具有一定的边界围合,既能保持个体的相对独立性,又有助于老年人之间的交往,能够克服心理上的孤独感、失落感,让人产生一种向心力归属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的空间。

[1][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程琼.现代城市养老居住环境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8.

[3]高蓉.公共休憩空间研究[D].天津大学,2004.

[4]黄晓静.商业步行街座椅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1]场所和领域。英国人戈登·库伦(Gordon Cullen)提出了“场所”的概念,能够激发人们进入空间之中,就是具有场所感。领域就是人所占有与控制的一定的空间范围。(丹)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第185页.

[2]高蓉.公共休憩空间研究[D].天津大学,2004,第19-20页.

[3]黄晓静.商业步行街座椅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第28页.

[4]高蓉.公共休憩空间研究[D].天津大学,2004,第19页.

[5]在空间中,人们趋向于伫立在空间中界面的边沿及两个空间的过渡区域,这就是所谓“边界效应”.

[6]杨海鹰.城市步行环境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第6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