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冬至:节气寒,数九娱乐活动

冬至:节气寒,数九娱乐活动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冬至气候寒,进入数九天。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季的第四个节气。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太阳到达黄经270°为冬至。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同时也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到汉代,冬至正式成为一个节日。究其原因,主要是周朝时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岁首,而冬至日总是在其左右。数九是民间冬至期间的一种节气娱乐活动。

冬至:节气寒,数九娱乐活动

冬至气候寒,进入数九天。

人人怕冻伤,煮饺示保暖。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季的第四个节气。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太阳到达黄经270°为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淮南子·天文训》曰:“(大雪)加十五日斗指子则冬至。”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同时也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这一天,太阳就会逐渐北移,北半球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所以,俗话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自冬至始,我国便进入了“数九寒天”,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在东北地区,天寒地冻,琼装玉宇;黄淮地区也常常呈现出银装素裹的冰雪景象;而在长江中下游两岸,平均气温一般都在5℃以上,作物还在继续生长,田野青青,一派生机,正是“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而华南沿海地区气温却在10℃以上,温暖舒适。

冬至前后,是黄河中游地区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大好时机。人们整修水利设施,大积大沤农家肥,开展以冬灌和追肥为主的小麦冬管及果园越冬保护管理。畜禽养殖也进入越冬管理期。对大棚蔬菜、瓜果作物,应注意草帘的早揭晚盖,使其多见阳光,以促进生长。而在江南地区,要加强冬作物管理,清沟排水,培土壅(yōng)根。对尚未犁耕的农田进行深耕,以蓄水抗旱。对已经开始春播的沿海地区,则要搞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冬至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早在尧、舜时期便有用土圭法测影进行时间节气探索的记载。晋南陶寺古观象台的发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到周代,周公也在洛邑用土圭测影法,确定了天下之中。同时,国家也有在此日祭祀神鬼的活动,以求其庇佑国泰民安。《周礼·春官》有冬至日于圜丘祭天,夏至日于方泽坛祭地,意取天圆地方之意的记载。到汉代,冬至正式成为一个节日。《后汉书礼仪》曰:“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皇帝在这天都要率文武大臣到郊外祭祀。在唐、宋、元、明、清各朝,冬至都和元旦并重,被称为“亚岁”甚至“过大年”,百官放假并进表朝贺。究其原因,主要是周朝时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岁首,而冬至日总是在其左右。同时,这种文化也与古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观念有关。(www.daowen.com)

古代冬至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还有贺冬、迎冬、祭孔拜师、祭天祭祖、占卜、数九等一系列礼制习俗,也有吃饺子、吃冬至汤圆、吃冬节丸、捏冻耳朵的节令习俗。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是冬至的常见风俗。传说,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东汉医圣张仲景而来。当年,他不做官后,回归故里。当看到很多百姓耳朵都冻伤时,便用面皮掺上药材制成耳朵状的食物,煮熟后分发给大家,就这样治好了他们的冻耳。所以,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就流传了下来。而三国时期魏人张揖所著《广雅》有“月牙馄饨”的记载,西晋束皙所著《饼赋》有“牢丸”的记载,与饺子最为相似。数九是民间冬至期间的一种节气娱乐活动。民间有在冬至时印制“九九消寒图”,或绘有九朵梅花的“素梅图”的习俗。

节气与健康

冬季是健康“储蓄”的最好季节。冬季闭藏,万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内。人在这时只要顺应这一时令,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就能健康长寿。中国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易经》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受其影响,中国人十分重视冬至时段的养生。此时,应选择既味美又益补的食物。就起居调养而言,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注意早睡晚起。

冬至有三候:初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冬至起,地下的蚯蚓开始盘结起来抱团取暖。过五天,麋鹿角开始脱落。又过五天,地下水泉会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