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黄河以北减产忧心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黄河以北减产忧心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霜降是红线,收种两减产。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渐冷,露水凝结成霜。霜降之后,黄河以北地区开始变得荒凉萧瑟起来,而黄河以南地区则刚刚进入深秋。因此,“霜降始霜”真正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霜降时节通常出现在农历十月初一前后。人们长期以来都有霜降前后进补的习惯。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黄河以北减产忧心

农事往前赶,千万莫迟缓。

霜降是红线,收种两减产。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霜降。《淮南子·天文训》曰:“(寒露)加十五日斗指戌(xū)则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渐冷,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周语》曰:驷(sì,房星)见而陨(坠落)霜。”

有农谚曰:“霜降见霜花,立冬见冰碴。”此时,我国黄河流域晋南地区已开始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在这个时节,树叶枯黄,叶片纷纷掉落。民间有“霜杀百草”之说,白昼秋云散漫远,冷月萧萧霜飞寒,冬天已经在叩门了。霜其实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而在古代,由于人们认识不清,常常把这种露水凝霜的现象认为是“降霜”,所以才取名为“霜降”。一些诗词作品不乏这种表述,如“繁霜降兮草木零”“霜降夕流清”“霜降碧天静”等。霜降时节,天气渐冷,这是一个秋季与冬季过渡的节气。有农谚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其实,霜降的“变天”,是有一种累积效应的。从入秋开始到霜降,无论是降水还是降温,都有一个极速下滑的过程,而下滑最陡的一段则是霜降节气。《西厢记》里就有关于霜降时的描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气象学上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作“早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早霜和晚霜之间的时期,就是通常说的“无霜期”。秋霜和春霜统称为“霜冻”。霜降之后,黄河以北地区开始变得荒凉萧瑟起来,而黄河以南地区则刚刚进入深秋。而在黄河中游地区,不耐寒的植物将会停止生长,枫树、黄栌等树木在秋霜的洗礼下,呈现出红黄遍野的深秋景色,十分壮观。“霜叶红于二月花”便是其真实的写照。而此时也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古有谚语“霜打菊花开”,因此,也有人把早霜叫作“菊花霜”。此时,也正是人们外出秋游赏景的大好时机。

霜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秋收扫尾阶段,即便是比较耐寒的葱,也不能再继续生长了。农谚曰:“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同时,大秋田也要进行整理,诸如收获秸秆、清理根茬,以处理掉隐藏的越冬虫卵和菌丝。大白菜也进入收获时期,要加强管理。而在南方,此时正处于“三秋”大忙时节,单季杂交稻和晚稻正要收割,早茬麦和早茬油菜正是最佳播种时段。棉田也要及时清理秸秆,耕翻整地。而黄河流域的羊群正处于秋冬发情期。农谚曰:“霜降配种清明乳,赶生下时草上来。”而在华南地区,到隆冬时节,才会见到霜冻的天气现象。因此,“霜降始霜”真正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www.daowen.com)

霜降时节通常出现在农历十月初一前后。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是“祭祖节”,民间通常有“十月一,送寒衣”的说法,它与春季的清明节和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十里一乡风”,地域不同,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家祭也有墓祭。

节气与健康

霜降时节,天气由凉转冷,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防寒、防秋燥、防秋郁是健康养生的重点。人们长期以来都有霜降前后进补的习惯。民谚曰:“冬补不如霜降补。”“一年补到头,不如霜降补。”“霜降时补,来年打虎。”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肺、健脾养胃、调肝补肾为宜。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晚秋时节,气候肃杀悲凉,容易使人忧思消沉,精神抑郁。因此,要多参加一些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霜降有三候:初候,豺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霜降前后,豺把捕来的鸟兽陈放起来拜祭。过五天,草木在寒风中枯黄落叶。又过五天,冬眠的动物们都行动迟缓,进入蛰伏前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