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芒种:二十四节气与健康

芒种:二十四节气与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公历6月6日或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位置时为芒种。芒种真是亦稼亦穑的大忙季节。而5月芒种时,就要把庄稼种到节气之后。所以,人们通常也把“芒种”称为“忙种”。对我国大多数地区而言,芒种时节是一年中最为繁忙的节令。南方民间有芒种祭祀花神的仪式。节气与健康芒种节气,炎热的夏天来临,天气会越来越热。

杏子树上黄,麦子割回场。

忙收又忙种,只怨黑夜长。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公历6月6日或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位置时为芒种。《淮南子·天文训》曰:“(小满)加十五日斗指丙则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收获;芒种的“种”,是指北方谷、黍、稷类作物开始播种,还有南方有芒的水稻也要赶快插秧了。种曰稼,敛曰穑。芒种真是亦稼亦穑的大忙季节。然而,在华北地区有农谚曰:“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这种情况是由于阴历计年的算法造成的。因为按照阴历的计算,每年只有344—345 天,这要比地球实际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因此,农历必须用闰月的办法来与阳历每年的天数补齐。闰月时,节气会出现提前或推后的情况。所以,节气提前,庄稼就要种得早一些,即种在芒种前。而5月芒种时,就要把庄稼种到节气之后。芒种时节可以说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天气开始炎热起来,同时也是一个农事忙碌的节气。有农谚曰“春争日,夏争时”“蚕老一时,麦熟一晌”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人们通常也把“芒种”称为“忙种”。但是,年轻的学子一定要注意,节令的“芒种”一定不能写成“忙种”。

农业生产的播种讲究“适时播种”,就是说要把庄稼在最能实现高产的时段种下。对我国大多数地区而言,芒种时节是一年中最为繁忙的节令。宋虞似良有《横溪堂春晓》诗曰:“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此时,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作物要播种,而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起来,真是到了最为紧张的季节。在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芒种芒种,样样都忙”。在晋南黄河中游地区,明显进入了冬小麦收割,夏玉米、豆类等作物夏季复播,畜禽养殖管理,蜂群转场等重要时段。在这个时期,风、雹、连阴雨及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增多,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芒种时节有谚语曰:“麦黄农忙,绣女出房。”唐代白居易的诗作《观刈(yì)麦》也刻画了此时的大忙情景和农家的辛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dān)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yàn)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而长江流域则也处于“栽秧割麦两头忙”的时期: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xiān);芒种过,好种糯(nuò)”,江苏则是“芒种插的是个宝,夏至插的是根草”。再加上江南至江淮、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季节,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田间作业。宋代范成大有《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曰:“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描绘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蓑衣插播秧苗忙碌的画面。所以,到芒种节气,我国从南到北都进入了农业生产高潮阶段。

古代北方芒种时节正处于夏收、夏种的大忙季节,而天公有时会不作美,连日的阴雨往往会造成小麦直接在穗上发芽,烂于田地之中,使农民们心急如焚。而夏种时,如遇伏旱严重的天气,会使复播的秋苗直接旱死,造成绝收。在农耕时期人们靠天吃饭,往往只能祈求上苍,所以官方和民间都会有一些祈雨和祈晴活动。南方民间有芒种祭祀花神的仪式。时至芒种,百花就要开始凋零了,民间多在芒种之时祭祀一下花神,为其饯行,同时表达人们对百花的感激之情。另外,芒种前后还有很多民俗,诸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戴香包、饮雄黄酒等。有童谣唱曰:“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此时节还需要人们铭记的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民俗大节。端午节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mì)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的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则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内涵相沿迄今。端午节各地风俗虽不尽相同,但食粽子与扒龙舟是普遍的习俗活动。端午民俗的形成与定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www.daowen.com)

端午节广泛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将中国的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节气与健康

芒种节气,炎热的夏天来临,天气会越来越热。要注意晚睡早起,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锻炼以慢热型方式、强度相对适中为佳。夏天的饮食要遵从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辅的原则。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夏季饮食养生“六宝”,值得借鉴:第一饮酸梅汤,第一菜黄瓜,第一菌木耳,第一谷薏米,第一粥绿豆粥,第一瓜西瓜。酸梅,又叫“青梅”,含有多种天然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降血脂、抗疲劳、美容、调节人体酸碱平衡、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但新鲜的梅子酸涩难吃,需要加工后方可食用,这就是煮梅。《三国演义》中的“青梅煮酒论英雄”说的就是此种食用方法。日常生活则应注意房间勤通风,忌赤膊贪凉。

芒种有三候:初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自芒种开始,小螳螂出生。过五天,伯劳鸟开始鸣叫。又过五天,百舌鸟不再出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