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腥风血雨:不幸命丧的帝王—帝王生死录

腥风血雨:不幸命丧的帝王—帝王生死录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目失明的老夫人是新帝王莽的王皇后,中年汉子是新帝王莽的第四个儿子,新近由太子贬为统义阳王的王临。立刘骜为太子,王政君为皇后。数月不解衣带,比王凤的亲生儿子更为尽孝,使王凤倍加感激和痛爱。时年,王莽24岁。王根向成帝举荐了王莽和淳于长。淳于长是皇太后王政君的姐姐王君侠的儿子,与王莽姑表兄弟。不久,因向成帝举荐赵飞燕为皇后一事成功,倍受恩宠,被赐予关内侯,不久,再封为定陵侯。

腥风血雨:不幸命丧的帝王—帝王生死录

地皇二年(公元21年),初秋。

长安城上空被一片灰黑色的云层严严实实地笼罩着。狂风、暴雨、雾霭,淹没了未央宫。

未央宫的紫云殿里,一位白发苍苍、双目失明的老夫人坐在床沿上嘤嘤地啜泣,一位中年汉子跪在床前惊恐、焦急、悲恸不已地哭诉着。

双目失明的老夫人是新帝王莽的王皇后,中年汉子是新帝王莽的第四个儿子,新近由太子贬为统义阳王的王临。

“父皇要杀我,母后,现在只有你能救我……”王临泪流满面地紧抱着母亲的双腿,充满绝望和恐怖地仰望着王皇后。

泪水像两股小溪,从王皇后失明的眼里汩汩而下,滴落在王临的脸上,她用颤抖的双手在儿子的头上、脸上慌乱地摸索着:“不,不能,你父皇心再狠也不会忍心杀掉他最后一个儿子的。”

王临唯恐母亲不相信,急切地抓住母亲的手说:

“母后,父皇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毫无人性的铁石心肠的人。要杀我的念头早已有之。去年,长安城一场飓风毁掉父皇苦心营造的王路堂,他以災变符异为借口废掉了我的太子位,把我贬为统义阳王,赶出京师长安。这是父皇要除掉我的信号。最近,鑑于义军四起,民怨沸腾,社稷危难,儿臣冒死呈上启奏,结果触怒龙颜,说我心有反意,企图逼父皇退位,还有……母后侍女原碧……父皇已听到风声,他怎么能饶恕我?”

“嗨……”王皇后长长地叹了口气:“你跟随父皇这些年还没摸透他的脾气吗?他听过谁的逆耳之言?进谗者升官加爵,进谏者非贬即杀,忠臣良将有几个得到褒奖?知道父皇不喜欢你,又何必直言进谏?依母亲之见进谏倒也罢了,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和我的侍女原碧……她已是你父皇的人了。”

“母后,原碧委身父皇是迫于威逼,她真心爱儿臣,儿臣也真心喜欢她。只要母后答应,儿臣愿明媒正娶纳她为妾,她才十八岁,而父皇已是六十六岁……”

王临极力为自己辩解。

“是也罢,非也罢,这些事都动了你父皇的肝火。嗨……不过你父皇一生只有四子。你长兄王宇,二兄王获都被他迫令自杀,三兄王安生来神情恍惚,癫愚痴呆,虽然被父皇封为“新嘉辟”,因为受不了父皇呵责,忧郁而死。你长兄的儿子王宗和女儿王盼几个月前也被他赐死。我不相信,王家只剩下你最后一根血脉,他也忍心斩草除根吗?”

王皇后痛哭不已地诉说着。

“母后,长兄、次兄都死于而立之年,儿臣也年届三十,近日梦中常与兄长鬼魂相见,抱头痛哭,他们都说儿臣死期已近……”

王皇后身子猛地一颤,抱住王临的头放声大哭。

王临忙托起母亲的脸,惊恐地说:“母后,你已经为哥哥们哭瞎了双眼,如今身体又多病,日见沉重……别哭了,小心被人听到告知父皇……儿是趁下雨溜进后宫,千万不能让父皇知道。”

王皇后睁大着眼睛,盲无目标地望着紫云殿顶的雕梁画栋,悲悲切切地抚摸着王临的头说:“趁着今天刮风下雨,无人走动,你让母后痛痛快快哭一场吧。”

王皇后泪如泉涌,哭声撕心裂肝。

良久,母子二人止住哭泣。王皇后拄着龙头拐杖,在王临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到殿门前,王临轻轻推开楠木雕花殿门,一阵裹着潮气的凉风迎面扑来。

王皇后站在殿门口,侧耳听着殿外的风声雨声,感叹地说:“风是凉的,雨是凉的,我的心也是凉的。自从初始元年(公元8年)你父皇登基称帝,夺了汉室天下,十三年来,我跟他享尽荣华富贵,可是我的心却被他凉透了。当上皇帝后,整天疑神疑鬼,提心吊胆,好像谁都想篡夺皇位。今天杀这个,明天贬那个,十几年来朝廷里的大臣杀了一批又一批,就连自己的骨肉也杀。他真的变了,变得铁石心肠,残忍无道。你父皇当初可不是这样,我嫁给他的时候,他无官无职,家境贫寒,为人知书达礼,待人谦恭,尊卑有序,安贫乐道,豁达大度……。”

王莽,字巨君,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祖籍济南郡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后迁至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祖父王禁在朝中为官,生有四女:君侠、政君、君力、君弟;八男:凤、曼、谭、崇、商、丘、根、逢时。宣帝在位时,王政君十八岁入宫掖。不久,太子刘奭(shì)爱妃马良娣去世,身为宫女的王政君被选为太子妃。甘露三年(前51年),王政君生一子,名骜,三岁时,宣帝去世,太子刘奭继位,是为元帝。立刘骜为太子,王政君为皇后。王政君荣登国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的父母、兄弟、姊妹成了皇亲国戚,被封官授爵。王禁封为阳平侯。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元帝去世,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成帝。尊皇后王政君为皇太后,任命帝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总理朝政;封王崇为安成侯;王谭、王商、王丘、王根、王逢时为关内侯。唯独王莽的父亲王曼早殁,未得封赏。

自此以后,以皇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把持了汉朝权柄。

汉成帝刘骜大封诸舅以后,王氏家族位居权贵,鲜衣怒马,趾高气扬,过着骄奢淫逸的贵族生活。唯有王莽一家孤贫寒酸。王莽父、兄早亡,留下寡母、寡嫂和侄儿都要靠他恭谨侍奉。青年时代的王莽,勤奋好学,拜名儒沛郡阵参为师,孜孜不倦地攻读经书,在社会上广交名儒,切磋学问,同时,他还小心翼翼,谦恭有礼,热情周到地侍奏执掌朝廷大权的伯父与叔父们。阳朔三年(前22年)伯父王凤重病不愈,久卧病榻,王莽陪侍床前,不离左右,亲尝药汤,沐浴更衣,无微不至。数月不解衣带,比王凤的亲生儿子更为尽孝,使王凤倍加感激和痛爱。当这位权臣处于弥留之际时,特地嘱托汉成帝,一定要给侄儿王莽封官加爵。就在这一年,王莽初入仕途,做了皇门郎,不久晋升为射升校尉。此职系职掌弓弩兵的大官,秩二千石

时年,王莽24岁。

永始之年(前16年),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愿分自己的户邑以封王莽。同时,一班朝廷重臣和名流贤达经常上书成帝,盛誉王莽博学多闻,才干过人,且温良恭俭。不久成帝封王莽为新都侯,食南阳新野之都乡1500户,晋官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从此,王莽可以直接参预朝政,议论国家大事。更为重要的是侍中一官,可在皇帝左右侍奉。

时年,王莽三十岁。

绥和元年(前8年)王莽叔父、任大司马大将军的王根年高体迈身染重病,久治不愈。几次上疏请求离职养病。新任大司马大将军的人选是谁?王根向成帝举荐了王莽和淳于长。

淳于长是皇太后王政君的姐姐王君侠的儿子,与王莽姑表兄弟。当时淳于长官拜卫尉,负责统帅皇宫的南军。不久,因向成帝举荐赵飞燕为皇后一事成功,倍受恩宠,被赐予关内侯,不久,再封为定陵侯。

淳于长的官职和权势都远远超过王莽。在一些朝臣的眼里,大司马大将军的人选非淳于长莫属。

王莽的仕途上横亘着一块难以逾越的巨石。形势逼使王莽卷入一场关系终身命运的政治角逐。

王莽凭借自己的学识、才干、心机,巧设妙计,广为周旋。初试锋芒,一举成功。角逐的结果,淳于长以大逆之罪被成帝毙死狱中。绥和元年(前8年)成帝擢升王莽为大司马,代王根辅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时年,王莽三十八岁。

这次角逐的成功,使王莽深刻地感受到角逐中权利是最终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可以心狠手辣,所谓无毒不丈夫也。

王莽用一年多时间刚把大司马的交椅坐热,却发生了一件始料不及的事情。

绥和二年(前7年),成帝突然病故。

成帝无子嗣,元帝傅昭仪之孙,恭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即位,是为哀帝。不久,哀帝尊封傅昭仪为恭太皇太后,父刘康为恭皇,母丁姬为恭皇太后。哀帝的皇后又是傅昭仪的侄女。这样,随着哀帝登上皇位,傅、丁两家成了皇亲国戚。按汉朝惯例,必须由当朝皇帝的皇亲国戚执掌朝政。哀帝登基后,面临着王氏外戚与傅、丁两家外戚权力重新分配的矛盾。哀帝在位,傅、丁两家外戚自然不肯相让,王莽也不能厚着脸皮占住大司马位子。无奈,只好向皇帝提出辞呈。哀帝自然恩准。开始,让他闲居京师,两年后,又遣他回南阳新野都乡封地。

突如其来的变故,使王莽从政治的巅峰一下跌入谷底。王氏外戚的营垒土崩瓦解,全线溃退,很多人认为王氏天下已是大江东去。独有王莽从容不迫,泰然处之,他坚信王氏外戚必有东山再起之日,因为在王氏外戚大溃退时,王莽发现哀帝却为王氏外戚在朝廷里留下一位中流砥柱,一言九鼎的人物,这就是王莽的姑姑太皇太后王君政。

蛰居南阳的王莽,不卑不亢,一如既往。他礼贤下士,广交名流。扶贫赈炎,慷慨解囊。一时间他的美名誉满乡里,有口皆碑。于是,朝野上下为王莽唱赞歌者有之,为王莽鸣不平者有之,人们纷纷上书朝廷,请求哀帝为王莽恢复官职。太皇太后自然里应外合,大作文章。不久,哀帝迫于舆论压力,以侍奉太皇太后为由,宣召王莽回京师长安。

一年后,哀帝寿终正寝。太皇太后王政君急忙赶到未央宫,把皇权的象征——玉玺收在自己手里,重掌大权。然后,刻不容缓地重新任命侄儿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待政事稍安,太皇太后与王莽议立汉元帝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年仅九岁的刘衎(kàn)继承皇位,是为平帝。平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委政王莽。

王莽重操大权,东山再起,当机立断,铲除丁、傅两氏外戚在朝的势力。先以骄奢淫逸的罪名通令哀帝傅皇后自杀,继而把丁、傅两家外戚全部罢免官爵,赶出京师。同时,为避免新的外戚参与朝政,勒令禁止平帝的母亲卫姬、帝舅卫宝、卫玄等卫氏,不得进京参政,继续留居中山。

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平帝赐封王莽安汉公称号。

不久,太皇太后降旨,除封爵外,其它诸朝政皆由安汉公王莽秉决。自此,朝政大权又重归王莽。

从绥和元年(前8年),王莽初任大司马,到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再任大司马,前后经历八年。

事也凑巧,王莽执政后,批复的第一个廷奏,是扶风功曹申屠刚关于王莽不准平帝母亲卫姬进京,是有违朝制,有悖人伦,居心叵测的奏章。在对策时,申屠刚和部分朝臣要求王莽准予卫氏进京。王莽坚决不准。并以申屠刚歪曲经义,违背大义等罪名将他罢官,降为庶民。此事在朝臣中引起非议。王莽的长子王宇也感到父亲做得过分,退朝后,极力劝王莽收回成命,应顺乎民意准予卫氏入京。结果遭到王莽严厉斥责。王宇百思不解,心中不服,认为这样做名不正、言不顺,于理难容,不仅会引起众怨,而且日后平帝长大成人会怨恨父亲,危及王氏家族。于是便偷偷派人给平帝的舅舅卫宝送信,暗示卫宝联合卫氏外戚上书太皇太后王政君,请求入京。结果奏折被王莽截扣,不予转奏。王宇见此法无效,便密邀老师吴章和妻兄吕宽共商对策。吴章认为,王莽刚愎自用,不可劝谏,王莽迷信鬼神,可先伪造鬼怪变异来恫吓他,然后由他亲自出面推演災异,诱劝王莽。于是,王宇派吕宽在夜晚将一桶猪血洒到王莽府宅的大门上,结果吕宽当场被王莽的门吏捉获,经严刑审讯,王莽得知真相,大怒,当即将王宇及怀有身孕的妻子和吴章逮捕入狱。消息传出后,朝臣纷纷上书替王宇求情,朝野名流指责王莽心怀不轨,卫氏外戚也趁机紧锣密鼓地上书太皇太后。王莽见事态扩大,十分恼火,他认为这种时刻,若退让,后果不堪设想,因为事态的背后,显然隐伏着周密的夺权阴谋,若镇压,长子王宇应首当其冲。

怎么办?王莽陷入痛苦的思索和抉择当中。他想到,从绥和元年(前8年)到元始元年(公元元年)的八年中,大司马的宝座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他从自己的坎坷经历中悟出,政治上的角逐是残酷无情的,必须付出代价,必须消灭一切政敌,哪怕是不择手段。

为了保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司马宝座,王莽当即痛下决心,通令狱中的儿子王宇饮鸠自尽,怀孕的儿媳分娩后处死。

王莽确认,王宇是受了吕宽等人的操纵,便将吕宽诛杀。同时从中央到地方,朝野内外,凡王莽认为异己者,一律指为吕宽党羽,逮捕入狱,从严治罪。连元帝的妹妹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红阳侯王玄等人,均被通令自杀。当年与王莽竞争大司马一职的前将军何武、鲍宣,还有不愿归附王莽的官吏,以及王氏外戚的亲信等,无一幸免。死者数百人,震惊海内,历史上将这次事件叫“吕宽之狱”。

“吕宽之狱”平息不久,大司马府里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王莽次子王获,一次酒后舞剑,用剑将一个侍酒的奴隶穿腹而死。

按照汉朝的律制,奴隶是私属,像一匹饲养的牲畜。特别是大司马府中的奴隶被大司马的儿子所杀,官府不会追究。

王莽却想借题发挥,大作文章。

“吕宽之狱”使数百人锒铛入狱,屈死黄泉。尽管王莽赔上了一个儿子和媳妇,也难钳制人口,平抑民愤。“吕宽之狱”破坏了王莽的形象和声誉,为了弥补“吕宽之狱”的影响,为实现更大的野心铺平道路,王莽决定让次子王获用性命替他演一场刁买人心的戏。

一天,王莽下令将参加酒宴,亲自目睹王获杀死奴隶的宾客,全部请到大司马府,然后将王获五花大绑逮到大堂。众人面面相觑,王获跪地痛哭求饶,王莽毫不理睬,命令一个奴隶如法炮制,用剑穿腹,将王获杀死。

王获尸横大堂,血流满地。

王莽声色不变地当众宣布:“杀逆子王获以示天下,大司马一向秉公执法,不循私情。”(www.daowen.com)

当晚,王莽在书房里,悠悠然地品着茶,摆着棋谱,口中喃喃自语着:“好棋,一步绝妙的好棋。”

稍后,一个婢女慌慌张张跑来禀报:“相爷,夫人哭得突然双目失明。”

吕宽之狱终于使王莽达到阻挡卫氏入京的目的。但卫氏家族还在中山。人既在,心难死,日后取而代之的威胁就存在,他们倒底是皇亲国戚呀。更令王莽忧心忡忡的是,平帝逐渐长大,将来再娶皇后岂不又多一门皇亲国戚?届时,能否再将他们逐出朝廷?王莽每逢想到此处,便胆战心惊,不寒而栗。于是,萌发了一个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平帝作皇后的诡计。为此,他在朝廷内外大张旗鼓地演了一场为皇帝选皇后的闹剧。

元始四年(公元4年)未央宫里举行隆重的定婚大礼。新郎是十一岁的平帝,皇后是王莽十三岁的女儿。

王莽做了国丈,被皇帝尊为“阿衡”(古商初年大臣伊尹的尊称)位在三公之上。

王莽成了双重身份的外戚,被取代的隐患消除了,心病治愈了。然而,美梦不长。一年后,王莽得知日渐成人的平帝对自己母亲久居中山,终日不得相见耿耿于怀,常有愤懑之情。一次酒后,平帝愤愤地说:“阿衡不准朕的母亲入宫是何居心?”

不久,平帝患病,王莽入侍,百般殷勤,亲到泰寺(西汉祭天场所)请命,指无誓曰,愿以身代平帝受病。

是年,腊月八日,传统的“腊月”节,王莽派人给皇帝送去特制的“淑酒”。皇后见是父亲所送,甚为高兴,亲自斟给皇帝连饮数杯。不料顷刻之后,病中的平帝七窍流血而死。

皇后,王莽十五岁的女儿成了寡妇。

平帝死,何人继位,对此王莽煞费苦心。平帝无嗣,元帝世系绝嗣,宣帝曾孙中有诸侯王5人,列侯48人,按兄终弟继古制,可以从中选取帝位继承人。但王莽看到这53人年龄都较大,恐立新君后难以驾驭。最后,选中了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因为他只有两岁。

居摄元年(公元6年)二岁的刘婴登基称帝。

王莽自称“摄皇帝”。

届此,王莽代汉自立之心,已是路人皆知,无人奈何?就连太皇太后王政君也只能望洋兴叹。

居摄三年(公元8年),王莽身穿龙袍,头戴冕冠,腰系玉带,来到未央宫前殿,坐到皇帝的宝座上宣布:承天命,王莽代汉而立。国号“新”。立妻王氏为皇后,立四子王临为皇太子。

王莽登基,先后颁布了“王田令”、“私属令”、“五均”、“赊贷”、专卖盐、酒、铁,改革币制等措施。可惜,这些改革都是闭门造车,荒诞无稽,异想天开。不但没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给贪官污吏大开方便之门,导致混乱,社会矛盾迅速尖锐化。

王莽的帝位是从刘姓汉室手中夺来的,自然担心别人会再从他手中夺走。

登基前,借“吕宽之狱”杀了数百人,清除了异己,登基后,又对自己的心腹和知己产生疑虑,那些为他篡汉自立密谋策划者,王莽唯恐他们恃功自傲,篡夺权力。特别是王舜、甄丰和刘歆三个重臣他们原是汉朝大臣。王莽出任大司马后,引为心腹,王莽步步高升,获得“安汉公”、“阿衡”称号都是他们参与策划的。王莽代汉自立,他们成了开国元勋。王莽南面人君,称孤道寡,而他们都要北面称臣,唯命是听,心里自然不痛快。特别是甄丰,论学识、资历、才干,均不在王莽之下,且性格刚强,桀傲不驯,唯我独尊,一意孤行。王莽代汉前,他与王莽平起平坐,称兄道弟,现在却要给王莽叩头,三呼万岁,他不愿弯下两条腿,不愿低下高贵的头。思来想去,上书王莽,建议新朝分陕地为两部,立两伯治理,位同周、召二公。甄丰自荐右伯。王莽阅罢气得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但权衡利弊,免生事端,只好委曲求全,批复成命。甄丰的儿子甄寻官居侍中京兆大尹。见父亲上书王莽要官要权,轻而易举,以为王莽惧怕父亲,于是也异想天开地向王莽上书,要求王莽把汉帝的皇后,王莽的女儿嫁给他做妃子。王莽忍无可忍,认为是甄丰暗中教唆,有意寻衅。一怒之下,将甄丰父子逮捕入狱。甄寻入狱后,狱卒发现他手臂上刺有“天子”二字。王莽大怒,下令将甄寻刺字的手臂砍断送来验看,经验证后,王莽当即下令将甄寻父子处死狱中,并敕令追查同党。结果,国师刘歆的三个儿子,大司空王邑的弟弟等数百人被王莽推上断头台,一时间,朝廷内外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王莽也更加疑神疑鬼,动辄杀戮。

甄氏父子案发后,满腹狐疑的王莽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满朝文武的一举一动时,却做梦也没想到他的嫡孙王宗正觊觎着祖父的皇帝宝座。

王宗自从双亲及舅父吕宽被祖父王莽处死后,杀父之仇耿耿于怀,曾与舅父家的表弟立下盟誓,终未得手。王莽代汉自立称帝,他认为自己是嫡孙,理应立为太子,结果王莽立四叔王临为太子,心中不服,愈加怨恨。但他相信,有朝一日终会承继大统,于是躲在书房里刻了“维祉冠存已夏处南山藏薄冰”、“肃圣宝继”,“德封昌国”字样的三枚图章,意思是王宗当代替祖父王莽做皇帝。同时还画了一张自己穿着天子衣冠的全身像。为了诅咒王莽早死,他们知道王莽迷信,便与吕氏兄弟秘密“厌胜”刻制一个木人,在其前胸写着王莽字样,滴上三滴中指血,扎上几支钢针藏于密室,同时又刻一块书有王莽字样的石碑,埋在门口进出必经之处,以咒王莽早死。不料,一场大雨过后,急流冲走了门前积土,露出石碑,被人告发,王莽派有司验证属实,立即将王宗及吕宽的儿子全部处死。

从此,王莽倍添忧虑,心想孙子王宗急欲称帝,太子王临岂非不急?于是想索性把太子王临废掉,赶出京城。

地皇20年(公元20年)一场飓风把王莽视为神圣的“王路堂”毁掉,王莽便借题发挥,以“炎变符命”为由,将太子王临贬为统义阳王,赶出京师。

不久,王皇后患病,思念被撵出京师的唯一的儿子王临,王莽发了恻隐之心,让王临回长安侍母。不料,王临住进后宫不久,竟与王皇后的侍婢原碧相互倾心,彼此如胶似膝,海誓山盟,而原碧在此之前已被王莽所占。王莽称帝后,除双目失明的王皇后外未设嫔妃,后来见王皇后的侍婢原碧长得窈窕妩媚,楚楚动人,便老来怀春,将她据为己有。当他听到王临与原碧私通后很是气愤,王临惊恐不已,自从被废掉太子赶出京城后,对父皇又怕又恨,与原碧的事一旦败露,自己必死无疑。王临想,纸里包不住火,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先把父皇杀掉,不仅可保住性命,或许还可继承皇位。

王临的妻子是国师刘歆(xīn)的女儿刘愔(yīn),她通晓占星术,王临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以后,她立刻占测卜卦,说王临宫中必有“白衣会”,所谋之事,天意相助,必成大业。于是夫妻二人积极筹划,王临与原碧暗中密谋,伺机在王莽酒中投毒。一切布置妥当,只待相机行事。不料,王莽突然派有司将原碧逮捕下狱。

王临知其父皇有所察觉。原碧被捕下狱,一个弱女子,大刑之下岂能守口如瓶?只要原碧招供,王临将人头落地。危急关头,王临束手无策,只好求救母后。

王皇后站在殿门前,拂着凉风,听着雨声,一幕幕想着。自语着:“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王临站在母亲身后,焦急地催着:“母后,儿子的事……”

王皇后转过身,没有回答王临最担心的事,却问道:“临儿,听说外面的风声很紧,是吗?”

王临点点头,说:“父皇把边陲各少数民族国王一律降为侯,又派使臣去北方匈奴单于处收回汉朝颁发的印玺,授新朝的印章,更改匈奴单于名为‘降服单于’,惹得单于大怒,挥师南下,攻城占池,掳掠百姓,弄得边陲烽烟四起。”

“听说北方盗贼成千上万,扰乱地方,搞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不是什么盗贼,而是为生活所迫揭竿而起的义军,从天凤二年(公元15年),五原、代郡边民起义后,天凤四年又暴发了琅玡海曲(今山东日照)的吕母起义。同年,临淮人瓜田仪起而响应,还有新市人(湖北京山)王匡、王凤率领湖北一带饥民占据绿林山,号称“绿林军”,声势十分浩大。此外,还有琅玡(山东诸城)樊崇在莒县(山东莒县)聚众起义,各地义军少者数千,多者数万……”

王皇后吃惊地说:“这么说,你父皇的天下没有一片安宁的土地了。”

“正是这样。如今,边陲上的少数民族,横刀立马从四面八方杀奔中原,而中原大地成千上万的农民义军风起云涌,摇旗呐喊,攻城掠地,危逼都城长安。母后,父皇的新朝已是四面楚歌了。”

王皇后听罢,急忙摸索着抓住王临的手说:“临儿,既然如今天下大乱,你父皇已是四面楚歌,他还敢杀掉你这最后一个儿子吗?”

“母后!……”王临仍感到不放心。

“这次他要真的绝情绝义,我就豁上这条老命跟他拼了。”王皇后说着,把手中的龙头拐仗重重地在地上连连捣了两下。

话音刚落,一个宫女冒着雨,惊慌失措地跑进殿门,上气不接下气地:“皇后,不好了,原碧什么都招了,皇帝派有司来……来抓抓……人了。”宫女说着用手指着王临。

“什么?……”王皇后一惊,摇摇晃晃倒在地上。

当晚,王莽派人给狱中的王临和其妻刘愔送去烧酒,赐令他们自尽。王临接过鸩酒,悲愤地说:“父皇,你灭绝人伦,丧尽天良,终会得到报应。说罢,夫妻二人抱头痛哭一场后,同时将鸩酒饮下,片刻夫妻二人双双倒在地上。

倒下去的王皇后和他的儿子一样,再也没有站起来。

处死王临之后,王莽感到家中丑事太多,张扬出去实在丢人。索性把拷审原碧和王临的官员全部秘密处死,将他们的尸体一起埋在狱中。

第二天,王莽诏告天下:“统义阳王,天命不佑,骤染暴疫,夭年陨命。”

就在王莽萧墙之祸迭起时,派出镇压各路义军的军队连连失利,节节败退。起义军所向披糜,势如破竹,直奔长安、洛阳。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拥立汉室后裔刘玄在淯水之滨登坛称帝,年号“更始”。王莽大怒,孤注一掷地发郡兵百万,号称“虎牙王威兵”,派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寻统帅。

是年六月,王邑、王寻统帅的主力军队在昆阳与绿林军决战,结果莽军大败,主力丧失殆尽,王寻被杀,王邑只身逃向洛阳。义军乘胜追击,直逼长安,王莽君臣惊慌失措,一片混乱。

这时,卫将军王涉、大司马董忠、国师公刘歆见王莽大势已去,他们三人对王莽都怀有深仇大恨,便共推刘歆为首,密谋反叛,准备伺机劫持王莽投奔刘玄。一切筹措就绪,刘歆善星占卜卦,办事讲阴阳变异,他说此等大事必须等太白星出现,方可发难。在此期间,大司马董忠认为,司中大赘孙伋(jí)是宫中主管禁军的将领,又是他的挚友,便想拉他入伙。不料,孙伋胆小怕事,回家后坐卧不安,食水不进。妻子生疑,几经盘问,孙伋把密谋之事全部说出。其妻惊恐不已,便去找胞弟陈邯商量。陈邯是王莽近身侍从,忠实爪牙,便连夜向王莽告发。第二天,董忠正在操练军队,王莽派使者请董忠入宫议事,董忠麻痹大意,不以为然,随使者入宫,见王涉、刘歆业已被捕。

当晚,王莽在宫中将他们三人秘密处死。

不久,绿林军攻破武关,将长安城团团围困。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十月一日,绿林军攻破长安城的宣平门,拥入城中。王莽指挥残部负隅顽抗;日薄西山时,官邸府第均为义军攻占,只有皇宫尚未攻下。

次日,义军用板斧劈开敬法殿小门,涌入皇宫,四处杀人放火,未央宫陷入一片火海。王莽及其残部疲于奔命。无法抵抗,被迫无奈,在群臣侍卫簇拥下仓惶逃入未央宫西侧太掖湖中的“渐台”。

渐台,四面环水,无船可乘,义军便麕集于太掖湖四周放箭,矢如群蝗,飞向渐台。待王莽残部大部伤亡,义军便渡水冲上渐台,双方短兵相接,一场撕杀,至傍晚,王莽残部死亡殆尽,义军四处搜索。这时,一个叫杜吴的人冲进一间小屋,见面如土色的王莽正从一个躺在地上受伤的士兵身上剥衣服,杜吴用剑逼住王莽呵问道:“独夫民贼,你可认识我吗?”王莽吓得浑身发抖,语不成声地:“不,不认识……”杜吴用剑尖逼住王莽前胸:“告诉你,我就是被你砍掉手臂后杀死的甄寻的表兄杜吴!”王莽听罢,忙跪倒在地连声说:“壮士饶命,壮士饶命……”说着,忙从腰带上取下皇帝的印玺和绶带递给杜吴说:“我把这些送给你,请壮士饶我一命。”杜吴一声冷笑后猛地挥起长剑将王莽托着玉玺的双臂齐刷刷砍断,王莽一声惨叫伏卧倒地,杜吴上前,在王莽的后背上猛刺一剑。这时,一个叫公孙就的校尉跑进来,见王莽已死,便手起刀落,砍下王莽的头。

两天后,更始皇帝刘玄接到部下献上的装着人头的木盒。

次日,宛城(今河南南阳)城门上悬挂着一颗人头。一个青年人爬上城墙,取下人头扔到地上,一群年轻人嬉笑怒骂着,追逐着将这颗人头,像踢皮球似地踢来踢去。

王莽窃位于公元8年,死于公元24年,因是篡权窃位当上的皇帝,“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死后既无庙号也无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