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领域,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其所说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知识、宗教、信仰、政治、经济、艺术、道德、法律、科技、教育、观念、价值、习俗等广泛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人类在社会生活里所得一切能力与习惯”,并且说“文化是人类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而云南的民居建筑则是云南各族人民生活方式的缩影。其形式质朴、古拙,充满了生机,而由民居集合而成的聚落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和民族等因素的不同,形式复杂多变。民居及聚落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民族所特有的审美追求、伦理思想、价值取向、民族性格和宗教信仰等深层的文化内涵,极大地丰富了云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在于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瑰丽多姿的民族历史文化,在西南大地上形成了多彩的画卷。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城镇,一栋栋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书写着云南的多彩生活,叙述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说明世界接纳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然而历史的脚步在不断地前行,一些云南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资源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另一些记载地域文化的经典传统元素也不得不面临时代的变革与创新。伴随上述这些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演变,现在这又再次幻化成一种新的文化,而这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与创新,则更是代表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文化,重点在于“化”,它是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变化的。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地区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世界文化呈某种趋同的态势。但与此同时,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越发显得突出。在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新的本土文化:一方面本民族原有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得到了更新;另一方面,外来文化在本民族和本地域的特殊条件下产生了“折射”,形成了新的本土文化。本土文化提倡符合各地、各民族的“以我为主”的多元文化的交融,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如从2004年“创意腾冲”开始,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开展了軎洲、富民、峨山、香格里拉、石林、鹤庆、瑞丽、个旧、寻甸乃至创意云南等一系列创意活动。十年的创意活动,设计学院一直都植根于云南丰富的各种资源的沃土之上。然而,个旧和我国众多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扰和巨大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过度开采严重滞缓了城市的发展。被废弃的矿区失去昨日的喧哗,闲置的厂房了无生机,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原来以采矿为生的工人成为低收入的弱势群体,这一切都成为城市发展的灰色斑块,如何将这些斑块以一种可持续的新形式再续辉煌是个旧再次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创意个旧的过程中,对旧工业区进行改造和更新,重新挖掘锡文化特色,其策略不是废旧立新,而是旧物再利用。通过改变原有建筑、设施及场地的功能,既再现了工业区的历史,又为人们提供了文化、娱乐生活的园地。将旧工业区经过修整、翻新、改造直至改变功能后,不但能重新焕发活力,还具有新建筑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提高原有工业建筑的有效生命周期,使其合理化,这将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益于保持城市的固有文脉,并创造与时代感相符的城市新空间。改造设计所体现的积极理念和社会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其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旧工业园区的改造可以看作个旧城市发展的“第二春”。
对“美丽云南”现代环境空间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营造在云南这块多彩的土地上聚居着26个少数民族。走进云南,你就在不经意间走进了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贝叶文化……走进汇集了神话、歌舞、绘画、古乐的民俗风情。在平和的丽江古城中,人们更喜欢的是慵懒地闲居在古城的民居里,沉浸在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的熏陶中;滇西南的西双版纳是婉约的,柔情的孔雀赋予了傣家姑娘优雅的气质,袅娜的筒裙下包裹的是西双版纳似水的风情。在大理喜洲风花雪月的浪漫人文氛围里,流传弥散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白族与汉族的交融。不论何时何地在这片神奇的红土高原上,你都能深切感受到云南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风情,而在设计创新中,也将最终寻求的是营造地域文化在环境设计空间中的运用,让人们时刻感受到云南文化之美。在“创意鹤庆”活动的过程中,紧紧围绕鹤庆悠久的历史、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独特的高原湿地景观、浓郁的宗教文化、极具影响的银器文化,以草海湿地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水乡银都、民俗文化为内涵,以生态保育为主,建咸集享受自然、休闲购物、游憩健身、生态教育、观光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原水乡旅游度假胜地。“创意鹤庆”活动的特点具体有:
(1)让“文化”来装饰建筑,让“文化”来营建环境,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对新华村背后所蕴藏的丰富文化进行解读与表现,能够与观者进行情感的互动,而不是仅停留于视觉的感受。用混凝土、钢筋、玻璃幕墙等现代材料,打破传统材料、题材、功能的限制,发挥想象,拓展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www.daowen.com)
(2)“新”的设计语言。我们在设计当中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设计语言,这种新的设计语言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的基础上,用新时代的思想、语言进行全新的解读。在白族民居中,不论是三坊一照壁,抑或是四合五天井,其院落是白族人民憩息之所,他们在这里交流情感,因此是白族民居的重要场所。我们用一种现代的私家园林“新”的设计语言,重新注入院落新的生命。
(3)整合、提升当地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创意利用已有的生态和景观资源,增强“乡土”意识,在尊重原有的生态景观格局的前提下,通过积极的保护和科学的生态设计手法,展现当地美好的自然景观。把自然的真山、真水融入建筑当中,通过建筑山墙的装饰凸显大理白族的民族特色。同时在满足人们“住”的功能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游”的需求,使酒店本身成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胜地的独特品牌。
传统民居核心价值系统再生设计何为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本土学者朱良文教授从建筑的本源出发,提出“民居乃民之居所,本原是居,传统民居如此,现代民居亦如此。探讨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取向,应以居之本源为起点。从居之本源出发探求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不在屋的外表之形,而在居的内在之理”。并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合理性、在时空发展中的变通性、在文化交流中的兼容性。云南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归根结底包括环境价值——建筑形态、材料构造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使用价值——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传统民居”本身就是发展的产物,不是静态的物体,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是可持续性的;文化价值兼收并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艺的进步、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特色的民族建筑濒临消亡,如何使之既不失传统,又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云艺设计学院师生在慕善村的创意中进行了尝试。慕善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哨冲镇水瓜冲行政村,属于滇南山区。在这里最具特色的是它的生态建筑——彝族土掌房,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民居。土掌房是古老的彝族传统民居,大多建筑在干旱少雨的高寒山区和河谷地带。不管是建筑的形态还是它的建筑手法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展现。
在设计中,云艺设计学院师生采用当地的材料和土掌房的建筑形态通过现代的手法来体现它的环境价值;合理地解决通风、采光、卫生等问题来体现它的使用价值;通过构架层层叠落的屋顶平台形成步行的交通系统,打破原有极不便利的交通系统来体现它的持续发展的价值;通过当地民族服装图案的提取和转换来体现它的文化价值。总之,通过这次创意展现慕善村花腰彝文化魅力、生态建筑、特色民居;解决当地花腰彝的生活,在不丢失民族特色文化的前提下对原有民居进行改造;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设计更贴近当地的生活情况和民族文化、民族风俗。
特色城镇创新设计云南学者顾奇伟在《愉悦中的悲凉——十字路口的“云南派”》一文中指出:“云南的城镇、建筑文化正处在‘万花筒’式的十字路口。‘万花筒’,既淹没了精品,也使得拙劣和残次毫无羞涩地混杂其中。……‘万花筒’,其瞬时变幻的缭乱,抹去了民族和地方文化的光彩。”顾老一语道出了在云南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充斥着大量的“脸谱化”“庸俗化”、毫无地方特色的建筑,这些建筑到处“穿衣戴帽”“反复克隆”导致各地城镇犹如建筑的“万花筒”,进而形成了千城一面、日趋雷同之势,地方文化特色逐步消退。针对这一点,云艺设计学院师生在创意石林的过程中,紧紧围绕石林的历史、人文、民俗文化、特色民族、民间工艺、产品等,打造成具有时代特色、富含历史积淀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