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17 家属院落儿童的活动场景
相对于现代居住区,家属院是另外一种传统的居住模式。家属院里通常没有太多的绿化和可供活动的公共空间,甚至连游戏设施都没有,这里的孩子日常的活动方式又是怎样的?我们选择了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的一个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油厂家属院进行调查。该油厂创建之初的生产能力在整个地区较为知名,院子里的多数居民在企业倒闭以前都在同一个单位上班,一直居住在这里至今,邻里关系比较融洽,家家户户基本都能互相认识。该院的儿童年龄涵盖范围很广,年龄相仿的大多是同学、是伙伴,因此,虽然院子里几乎没有任何正式的玩乐设施,但是年龄相仿的孩子们会呼朋引伴一起玩耍。小区里的公共空间地面最多的就是水泥铺装,但是经常被汽车停放占去,只有一个小院落因为汽车无法进入而成为孩子们的玩乐天地(图5-17)。
这个小院里的地面由水泥地、沙地、裸露土壤和表皮长满青苔的草地组成。在一块青石板周围常年长满野生的蒲公英,经常会有蝴蝶、蜜蜂等在这片小花丛中飞舞。周围的建筑形成三面围合的凹式空间,且主要门窗的位置均朝向该空间,渗透性较好(图5-18)。
图5-18 院落空间基本要素分析图(www.daowen.com)
没有玩具,孩子们会围在堆有废弃砖块的沙地上挖沙、“寻宝”;或者三五成群地追逐嬉戏;或者跳绳、踢球、玩滑板车;有的孩子会从家拿来包装泡沫塑料盒悬挂起来当做投掷框用,引来其他小朋友一起投掷(图5-18中第三幅);没有球筐,大点的孩子会在墙面上用粉笔画出圆形区域进行投掷。天气好的时候,看见飞舞的蝴蝶,会有孩子拿网兜来扑;蒲公英的种子长出来后,从各层跑出来的孩子们会摘下蒲公英并将其吹散。下雨的时候,由于整个场地有高低起伏,雨水汇集在一起,顺着较低的地面一直流向下水道中,孩子们会撑着雨伞观察小水流。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家长们基本不用尾随,因为整个小院呈三面围合状,两个主要的出入口经常聚集着闲聊的人们。孩子们经常玩儿得忘了回家,只有在听到楼上的父母扯着喉咙呼唤“回家吃饭了”,才会依依不舍地散开回家。
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正式设施的场地,因为具有围合的看护功能和少量自然要素,便成为居住在这里的孩子们的乐园。由此可见,居住区的邻里融洽氛围是孩子安全活动的根本设计。和前文提到的陈老巷社区类似,这样的空间建筑的主要开口都是朝向活动场地,能最直接地从室内监视儿童,也能吸引其他在室内的儿童加入游戏;其次,这里的人们邻里关系非常和谐,住户之间都比较熟悉,对玩耍的孩子能主动担当看护的责任,保证了活动的安全。此外,由于孩子之间的熟知,非常利于开展集体游戏,而集体游戏的环境有助于延长活动的时间。空间中自然要素的引入,能让儿童直接对其观察、近距离接触,大大提升活动空间的趣味性,这和前文论述儿童爱好自然的活动天性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