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儿童安全公共空间的结构与设计

城市儿童安全公共空间的结构与设计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文已经进行过设想,如果存在从学校到居住区的无车步行通道,那么儿童在通勤路上所遇到的车辆、犯罪等威胁将会大大减少。选择的调查案例位于襄阳市樊城区人民路小学300米左右范围内的一段连续的路径,此路径一端连接人民路小学,然后经过人民路人行道、一建道子,最后经由各条巷子通往各个居住小区,居住小区密度较大。该路径从人民路小学开始,到各个居住小区的主要道路分析如下。

城市儿童安全公共空间的结构与设计

前文已经进行过设想,如果存在从学校到居住区的无车步行通道,那么儿童在通勤路上所遇到的车辆、犯罪等威胁将会大大减少。实际上,我们的城市存在这样的通道,但在实际空间中会遭遇其他不安全因素。

选择的调查案例位于襄阳市樊城区人民路小学300米左右范围内的一段连续的路径,此路径一端连接人民路小学,然后经过人民路人行道、一建道子,最后经由各条巷子通往各个居住小区,居住小区密度较大。通过对小学生的上下学观察和访问,得知这里的儿童多数都就读于人民路小学。该路径从人民路小学开始,到各个居住小区的主要道路分析如下(表5-2)。

表5-2 人民路小学到居住区连接路径主要路段分析表

(续表)

分析表5-2可以发现,在整个联通路径中,路段2上一侧已经停满了汽车,原有的步行空间被机动车明显压缩,车辆成为了儿童放学步行回家的不安全威胁要素;路段3上的建筑随意搭建,密度极高,没有任何凹进空间,导致光线偏暗,空间色彩不明快,且有的住户门直接朝向巷子,存在潜在威胁因素;路段3和路段4较为狭窄,高宽比例在5∶1到2. 5 ∶ 1之间,相对于儿童身高,空间局促狭隘,不利于大量人流通行;路段4虽然狭窄,但是整条道路处于各家各户能够监视的范围内,视线能及时渗透,监督力强。整个连接路径除了人民路人行道一侧的商铺门口聚集了购物的儿童,其他的几乎只有通行的功能,偶尔有孩子们追打嬉戏,没有其他可以吸引他们驻足观察或者玩耍的设施或者空间。灰色是这条路径的主色调,这也就不难理解孩子们为什么一放学就直接奔向家里了。

但是,儿童及家长反映这里较为安全,很多人都是多年老邻居,很多孩子都是自己独自上学放学。如果将这段路径的停放车辆进行转移,那么车辆的威胁将会大大降低。(www.daowen.com)

车位紧张是很多城市老城区居住区面临的难题,城市建设应该采用积极应对政策,比如就近另辟新的停车空间、采用立体停车、开采地下空间等,当然在城市土地价值飙升的今天,让所有的建设都以儿童为中心,这确实需要时间。

由该样本调研可知,安全的连接空间应具有以下特征:

①和谐的邻里关系。不论居住建筑如何陈旧、通行路径如何乏味,如果对这里居住的人熟悉,而且能互相照应,那么儿童就认为是安全的。

②自然监管。通行路径若能处在建筑内部所有住户的视线之内,则人为自然监管力会相应提升,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也会相应降低。

③离家近。离家的近距离和家的熟悉感保障了儿童心理安全需求。这和第三章中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是儿童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心理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