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公共空间布局模式为我们在进行公共空间的布局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儿童活动空间布局是有层级和距离偏好的,这类似我们国家对绿地、对居住区、对公园等建设的规定,有城市级别、居住区级别、组团级别、街道级别等。类似的,对于儿童公共空间在整个城市的布局,是不是也可以有如此详细的规定,这种规定可以细化到每种类型的非正式活动空间,以此引起足够的社会重视?回答是肯定的。空间无论大小,首先要以儿童到达为首要考虑因素,每个空间都能方便儿童通过公共交通方式直接到达,而不是非要借助私家车或者旅游大巴。此外,每个空间的组织要考虑所在城市区域的特色,融合进儿童游乐空间的设计元素,孩子们在玩乐中就认识了城市的文化,身份认同感无形加强,城市归属感自小便在玩乐种被塑造。
4.2.2.2 各空间间的有机联系
儿童公共空间像细胞与人体的关系一样分布在我们城市,有机生长。我们的城市规划需要考虑“胞间连丝”——连接儿童玩耍空间的通道,这些通道应该是绿色且只由非机动车所属。儿童和家长可以从一个大空间骑自行车到另一个大空间,或者步行或者奔跑,沿途有很多绿色的风景和稍小的空间。用于儿童活动和玩耍的公共空间就是这样一个连接一个,丰富着我们的城市。
4.2.2.3 空间组织(www.daowen.com)
图4-20 荷兰海牙Billie Holiday公园里的蓝色小丘
(图片来源: http://huaban. com/pins/296489354/)
对于单个空间设计,要考虑儿童的活动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铺好塑胶、然后放置一些玩法单一的器械。空间内的器械是用于对儿童活动的有序组织,设备是为了引导孩子们进入其中进行探索,玩法不止一种,孩子们可以借此发现多种游戏方式,这样的空间能带动周边社区的活力。荷兰海牙的Billie Holiday公园就是这样的案例。公园之前并没有太多人来关注,包括附近的居民,后来社区委员会组织了当地居民参与公园的改造,让居民进行公园远景描绘,在此基础上,足球场被翻新,自行车道重新改善,最重要的是增加了一处孩子们游玩的设施。这是由设计师Carve设计的有机体外形的蓝色小丘,小丘有三个高起的部分,整个形体围绕场地的大树自由弯曲延伸,延续变化,形成了一个可供各个年龄段的儿童玩耍的游乐设施(图4-20)。这个小丘上有很平缓的平台,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座位;还有逐渐升高的看台可以观景;比较高和厚的地方被从中挖开,形成可以进出的“隧道”,满足儿童猎奇心理;最高处形成一座2米高的攀爬墙壁,这个有着流动形式和连续表面的雕塑式游戏设备非常自然地组合了各种活动形式,成为儿童甚至成人的兴趣空间,在短期内成为这个地区的聚会焦点,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