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儿童安全空间:心理与认知分析

城市儿童安全空间:心理与认知分析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观点为现代环境心理学理论观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城市儿童安全空间:心理与认知分析

1.3.2.1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的知觉理论认为,人们在构建环境时知觉起着积极作用,人们理解环境的感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这一理论观点是当今阐述个体知觉环境信息过程的理论先导。心理学家勒温(K. Lewin)认为,个体内部对环境的表征是决定其在生活空间运动的关键因素,这种内部表征归根结底取决于个体对物理环境的知觉。总之,人类行为与物理环境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这些观点为现代环境心理学理论观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勒温的学生巴克(R. G. Barker)和赖特(H. Wright)在1947年创建了第一个环境心理学研究机构——中西心理学田野研究站(The Midwest Psychological Field Station),专门用来研究真实世界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从研究中产生出的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 psychology)是环境心理学的先导,它强调在自然情境中自然发生的行为,强调物理环境对人行为的作用。20世纪40年代末,巴克等人在中西心理学田野研究站对自然定居点中居民的行为进行生态学研究,之后陆续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50年代霍尔(E. Hall)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个体使用空间进行了研究;60年代城市规划师林奇(K. Lynch)对城市表象和环境认知进行了研究(伍麟,郭金山,2002;张溪明,2007)。这些理论研究都为环境心理学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1.3.2.2 环境认知理论

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觉器官,人们获得各种城市实体和空间要素的信息,经过大脑的整合,形成对客观物质环境的主观感受和印象。大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筛选,形成一个简化的关系模型来评价经历的环境。“人们解释世界时所遵循的基本维度之一就是可控制性—不可控制性。唯有遵循评价维度,才能考虑外界客体和我的‘好’与‘坏’”。这个评价即是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它是粗略的第一印象,建立在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基础上(伯纳德·韦纳等,1999)。这将决定人们使用公共空间的方式。接下来,在对公共空间的使用过程中,形成具体的感受,并修正、强化第一印象,以达到一个完整的印象。这时的过程和印象会作为以后对环境评价的知识或经验,将在下一次的使用、认知过程中得到检验和调整,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最终构成了人们对整个城市的印象(图1-2),即心理学家统称的印象(image)、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等。林奇(Lynch)提出的著名城市印象五要素:路径(path)、边缘(edge)、区域(district)、节点(nodes)、标志(landmark),就是因为受到《意像》(The Image) (Boulding, 1956)一书的启发后进行的关于城市印象和认知地图的创新研究成果。(www.daowen.com)

公共空间开发赋予了公共空间更多的政治经济功能,然而却较少地全面考虑使用主体,这是因为两者的认知存在差异。从使用者心理认知印象出发研究适合使用者的公共空间结构,这样的公共空间更具有城市有效性。这也是本文中儿童公共空间形式、类型和布局设计之依据。

图1-2 环境认知模式图

(图片来源:《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