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第一次统治时期,青岛市区住宅大致分为3种,即青岛区和别墅区的德国式、大包岛区的华洋折中式、新市街及若鹤山附近的和洋折中式。德管时期由于管制甚严,故房屋质量之坚固“在东洋堪称第一”。[6]日本占领青岛后,为尽快容纳约2万日本移民,房屋建筑进度很快,故其质量“较之德人时代坚牢远逊”,“然所泽町一带,如太古、铃木、三井、正金、邮局及将来之取引所、信托会社之建筑,亦为青岛有数之建筑物”。“房价对于建筑费,犹在一、二分利之间,较之津沪资本所得,尚为优厚。住房之不足,于此可见。”
中外投资建筑面积和建筑费一览表[7]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日本统治青岛时期房屋建设投入巨大,“故今日之青岛,较之昔日德人时代扩张之两三倍以上”,“殆以家屋之建筑,为扩张经济之基础故也”。[8]
日德战争结束后,大批日本人涌入青岛,住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导致青岛房租费飞涨,日本人每月在青岛租房费用达4万多日元。日本当局千方百计加快住宅建设,目的就是减轻日本移民的居住成本,使之安心在青岛扎根久居。
据1915年10月末调查,青岛市街平均房租费[9]大致如下(货币单位:日元):
注:红色字体似有误,原文如此。
不同构造房屋的平均房租为:
随着日本人来青岛的势头稳定和新住宅建设,青岛市区房租自1916年1、2月以后回落约20%。(www.daowen.com)
商业经营对青岛市区房租价格影响非常明显。下表数据表明中式住宅租金高于洋式住宅,其原因就在于中式住宅多数位于商业繁荣的地区。
青岛市区住宅房租价格参考表(坪/月)
刊载住宿价格的青岛グランドホテル(Grand Hotel)广告
与市区房屋采用先进建筑技术修筑不同,农村中日民众住房要简陋许多。《李村要览》记载:李村区等多数住宅依然是简陋的中式农村建筑。李村及其附近靠近山区,故住房建筑多用石料,大致房屋底部用石料,上部用砖头;砖又分烧制砖、土坯,大都是乡间土窑所制青砖,极少用洋式红砖者;屋顶大都铺以高粱秆,再以麦秆重葺其上,然后铺上瓦;木材以楸树、桐树、白杨为多,大都取材于本村或附近之山林中。屋之内部两侧或一侧以砖或土坯砌为炕,导炊烟通过以取暖。
住房建筑费大约草房每间(面积约4方步)为50吊,瓦房每间为80~120吊。
李村街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