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岛市区功能分区与李村政区的比较

青岛市区功能分区与李村政区的比较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李村政区主要是农业地区相比,青岛政区由于承担多种城市功能,其市街建设也是按照规划统一开发的,故不同区域具有明显的功能特点。但是,介绍青岛概况的部分指南书籍从城市规划、城区功能、城建特色等角度将青岛市区分为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不是设有行政管制机构的行政区,而是将市区按照功能和属性划分为若干功能区。

青岛市区功能分区与李村政区的比较

德国侵占胶州湾后,将胶澳租借地分为青岛区和李村区两个政区,分设青岛区公所和李村区公所,隶属于德国总督府民政长官。日本在第一次统治青岛时期,在行政区划上萧规曹随,延续了青岛政区和李村政区的行政区划,并分别设立军政署。1916年5月青岛军政署合并李村军政署后,在李村政区设立青岛军政署李村出张所,直接管理李村政区。

与李村政区主要是农业地区相比,青岛政区由于承担多种城市功能,其市街建设也是按照规划统一开发的,故不同区域具有明显的功能特点。

德占时期,1900年6月14日制定的《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26]规定:青岛附近等处作为内界,分为青岛、大包岛、小泥洼、孟家沟、小包岛、杨家村、台东镇、扫帚滩、会前等处。对此,编者编印《青岛全书》时注明“内界现在只有青岛、大包岛、台东镇、台西镇”。德国总督在各区简派区长,选派粮约,选拔董事,担任相应区政职责。

与德制不同,青岛守备军没有规定青岛政区再设二级政区。但是,介绍青岛概况的部分指南书籍城市规划、城区功能、城建特色等角度将青岛市区分为若干个区域。

青岛之舞鹤町(今太平路)海滨全景(日本第一次统治时期)

青岛市街全景(日本第一次统治时期)

青岛市街全景(日本第一次统治时期)

青岛市街全景(日本第一次统治时期)

青岛市街及其附近图

按照1918年版《最近之青岛(附山东沿线小记)》[27]、1919年版《青岛案内(附山东沿线小记)》的说法,青岛市街大致分为5个区:青岛区、大鲍岛区、埠头区、别庄区(即别墅区,日语“别庄”乃别墅之意)、新市街。[28]其中,青岛区位于市区南部,是德国统治时期欧美人的商业地、居住地,也是官衙、银行、公司所在地。日本占领青岛后,其统治机构、医院、市民会等均位于此区。大鲍岛区在青岛区以北,是日本人中国人的商业集中地带,住宅主要是欧华折中式的两层建筑,中国银行、大商店落户此区。埠头区在市区北部、大港以南,是青岛的贸易聚集区,设有埠头事务所、胶海关、大港车站等,系日本当局规划的青岛市中心地。别庄区位于青岛区以东,海水浴场、赛马场、公园等位于此区,系高端住宅和市民休闲之地。新市街是日本当局为安置其移民而兴建的街区,原田汽船、江商株式会社、三井物产、朝鲜银行、正金银行、邮局等位于此区。该区域还开办了多家日本工厂,其建筑造型系带有日本风格而有别于德占时期的建筑。青岛守备军编著的《青岛军政史》所分区域大致相同,但将埠头区称为“北部大鲍岛区”。

1921年出版的《青岛二年》将青岛市街大体分为4个部分,即青岛区、大鲍岛区、埠头区、别庄区,此外还有日德战争后由日本人建设的新市街。[29]其中,青岛区为欧美人居住区,大鲍岛区为中国人居住区,埠头区为欧美人、中国人共同的商业地带,别庄区作为别墅地带可以视为青岛区的延伸。此外,离市区稍远处还有台西镇和台东镇。

1922年,叶春墀在《青岛概要》中将青岛市街分为6区2镇:

青岛之街市,约可分为数区,为青岛区、别墅区、大鲍岛区、新市街、大码头区、工厂区、东镇、西镇各地。青岛区为青岛之主部,沿青岛湾,凡官衙及公馆群集于斯,为纯粹之欧洲街市,最为美观……别墅区在青岛区之东南,风景绝佳,住民鲜少,逼近海岸,空气清洁,为纯粹之住宅地,公园与海水浴场均在此处。大鲍岛区邻接青岛区之西北,中外杂居之地,中央之山东街在青岛最为繁盛,与上海之黄浦江畔、济南之西门大街同占重要之位置。况西邻帆船码头,山岭回抱,房屋比栉,如东莱银行之建筑则区内首屈一指者也。新街区为从前德人时代之大窑沟,系造砖瓦之地,自日人占领后,辟为新街市,以所泽街为中心,如朝鲜、正金、三井、太古、取引所、信托各大公司,比栉林立。日人之卖笑妇亦聚集此处。大码头区在鲍岛之北,负山面海,为青岛贸易之要区,如胶海关、码头事务所、大港车站、日本人之新市街地均聚集于此。大码头区与东镇之间为工场区,地势平坦,日人各种工场烟囱林立,将来工业更为发达,且日益扩张。至于东镇、西镇,则为华人中流以下之聚集地,与内地之普通乡镇相似,对于生活程度低下之住民亦不可少之设备也。[30]

上述对日本第一次统治时期青岛城市的分区在细节上虽然略有出入,但其基本方法和目的是一致的。这些区域不是设有行政管制机构的行政区,而是将市区按照功能和属性划分为若干功能区。这一划分方法不仅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青岛早期城市的特性,而且对我们理解青岛城市发展历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注释】

[1]影山卯一郎:《山东之研究》,日本山东研究会1916年版,第60—61页。

[2]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C08040241100,《青岛守备军公报汇集》(大正四年4月至大正六年12月)。

[3]青岛守备军:《青岛守备军第一统计年报》(大正四年度)。统计人数不含日本军人人数。

[4]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C08040241100,《青岛守备军公报汇集》(大正四年4月至大正六年12月)。

[5]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C08040258900,《青岛守备军公报汇集》(大正四年4月至大正六年12月)。

[6]青岛守备军民政部土木部:《土木志》,1920年版,第4页。

[7]青岛守备军:《青岛军政史》第5卷,日本陆军省1927年版,第578—579、445、580—581页。

[8]1间=1.818米。(www.daowen.com)

[9]青岛守备军:《青岛军政史》第5卷,日本陆军省1927年版,第578—579、445、580—581页。

[10]青岛守备军:《青岛军政史》第5卷,日本陆军省1927年版,第578—579、445、580—581页。

[11]青岛守备军:《青岛军政史》第5卷,日本陆军省1927年版,第444、575、445—446页。

[12]青岛守备军:《青岛军政史》第5卷,日本陆军省1927年版,第444、575、445—446页。

[13]青岛守备军民政部土木部:《土木志》,1920年版,第5、5页。

[14]青岛守备军:《青岛军政史》第5卷,日本陆军省1927年版,第444、575、445—446页。

[15]青岛守备军民政部土木部:《土木志》,1920年版,第5、5页。

[16]青岛守备军民政部土木部:《土木志》,1920年版,第6页。

[17]《民政概要(1921年)》记载为14.32余坪。

[18]青岛守备军民政部:《民政概要(1921年10月)》,第55—56页。

[19]青岛守备军民政部土木部:《土木志》,1920年版,第2、4页。青岛守备军民政部编《民政概况》(1921年)也采用60万坪说。

[20]风来坊:《青岛及山东见物》,青岛山东经济时报社1921年版,第2页。

[21]城区面积的另一说法来自《汉诺威—信使报》副刊1923年6月3日刊发的《胶州》(见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第360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一文。该文称“在德国统治时期有21600000平方英尺的城区,被拓展到31960000平方英尺”,分别折合为60.7万坪、89.9万坪。

[22]督办鲁案善后事宜公署编辑处:《鲁案善后月报特刊(公产)》,北京和济印刷局1923年版,第377页。

[23]部分研究成果称第一次日本统治时期青岛城区面积是德占时期的3倍,此说法来自对高桥源太郎所撰日文《青岛案内附山东沿线小计》(1921年版)的误读。该书第27页相关内容的原意为:按照日本规划的3期市街建设规划,“迟早青岛市的面积将发展为220余万坪,是德国旧市街面积的约3倍”。

[24]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B07090772400,《山东占领地处分一件/细目协定关系/公有财产问题》第2卷。

[25]风来坊:《青岛及山东见物》,青岛山东经济时报社1921年版,第8页。

[26]谋乐:《青岛全书》,青岛印书局1912年版,第11页。

[27]高桥源太郎:《最近之青岛(附山东沿线小记)》,东京印刷株式会社1918年版,第15—17页。

[28]高桥源太郎:《青岛案内》,东京印刷株式会社1919年版,第24页。

[29]泉对信之助:《青岛二年》,日本行政学会印刷所1921年版,第50页。

[30]叶春墀:《青岛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第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