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岛港航运概况:日本统治时期的畸形增长

青岛港航运概况:日本统治时期的畸形增长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日本第一次统治时期,青岛港客货运输呈现畸形增长的态势,这是日本在青岛大量开设企业和在山东内地大肆掠夺物资、大肆倾销商品的必然结果。此后,随着青岛港贸易量的增长,运输船舶数量和吨位不断增加。其中日本为30529669万两,日占朝鲜为898609海关两,日本实际对青岛贸易额占据青岛港外贸额的72%。

青岛港航运概况:日本统治时期的畸形增长

日本第一次统治时期,青岛港客货运输呈现畸形增长的态势,这是日本在青岛大量开设企业和在山东内地大肆掠夺物资、大肆倾销商品的必然结果。

受日德青岛之战影响,1915年青岛港贸易额比1913年减少了78%,到1916年才基本恢复战前水平。此后,随着青岛港贸易量的增长,运输船舶数量和吨位不断增加。1913年,青岛港入港轮船达935艘,登记吨数为130.8万吨;1920年达到1284艘,登记吨数为138.5万吨。

青岛海运航线及承运公司一览表(1917年)

日本海运公司航班表(1922年)

日本海运公司轮船

这一时期,青岛港客货运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第一,日本航运企业垄断了青岛海运贸易。1913年进出青岛港的船舶为935艘130.8万吨,分属10个国家,其中德国船舶为321艘57.2万吨,英国船舶为253艘40.7万吨;日本为260艘22.3万吨,船舶数量和船舶吨位分别仅占27.8%和17.1%。1920年,进出青岛港的船舶为1284艘138.5万吨,分属8个国家,其中排在第2位的英国仅为138艘30.2万吨;日本则为1016艘90.5万吨,船舶数量和船舶吨位分别占到79.1%和65.3%。[28]

第二,日本在青岛港的贸易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1913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青岛港贸易额最高的一年,当时日本贸易额已居首位,达到1040万,而德国为517万,法国为346万,沙俄太平洋港口为250万,英占香港为220万,美国为110万,英国为80万,比利时为78万,荷兰为74万。1921年,青岛港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额的次序为:日本3000万,英占香港530万,美国270万,英国148万,日占朝鲜89万,法国58万,德国38万,苏俄各太平洋港口24万,荷兰17万,比利时5万。[29]是年,青岛港进出口货物总值为92553595海关两,去除沿岸贸易额49060527海关两,外国贸易额为43493068海关两。其中日本为30529669万两,日占朝鲜为898609海关两,日本实际对青岛贸易额占据青岛港外贸额的72%。[30]与英、美等国家相比,日本在青岛港外贸中独霸地位不可撼动。(www.daowen.com)

第三,进出口货物具有典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倾销其产品和掠夺中国资源的特点。

以1920年为例:当年青岛港出口货物中,几乎全部为农产品煤炭、盐等资源类物资。其中,向日本出口花生油537万元(为第1位)、花生米519万元(为第2位)、牛皮152万元、牛脂137万元、牛肉113万元、煤炭74万元、桐材68万元、活牛59万元、盐53万元、棉花24万元、烟叶19万元。此外,还向日占朝鲜输出烟叶81万元,向日占大连输出花生油83万元、烟叶57万元,向上海输出烟叶635万元、花生油123万元、煤炭101万元、花生米78万元,向英占香港输出花生米236万元、花生油35万元、花生米29万元。

青岛港进口货物多为纺织、机械、日用产品等工业加工产品及黍类、大米砂糖木材等区域内消费所需的资源类产品。其中,由日本进口纺织品392万元(为第1位)、棉纱308万元、木材118万元、机械类83万元,由日占台湾输入砂糖35万元,由日占大连输入棉纱24万元、黍类23万元,由上海输入烟叶306万元、棉纱232万元、纸128万元、卷烟111万元、纺织品50万元、棉花37万元、石油24万元,由英占香港输入糖125万元,由英属印度输入棉纱22万元,由英国输入棉纱57万元,由美国输入石油617万元。[31]

日本第一次统治青岛时期,青岛港旅客运输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日本人出入港人数一般保持在4万人次/年左右。增长原因除与日本及其殖民地商务性质的人员往来增多外,青岛成为劳工输出港是主要原因之一。

1915—1922年青岛港轮船旅客进出港人数一览表

青岛港旅客进出港人数对比图(1915—1922年)

青岛港进出港旅客性别对比图(1915—192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