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事侵占胶澳及胶济铁路占领区后,始终把长期垄断山东经济命脉作为施政基点,大力在山东发展殖民经济。为此,日本官方和民间机构对青岛、山东以及华北多次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多方研究,形成了将青岛建成日本对华北经济侵略的商业桥头堡和工业基地的基本思想。其中典型的学界观点为[1]:
第一,从青岛与中国经济中心的关系分析,青岛因远离中国经济中心而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日本人按照其思维方式认为,中国之全国性经济中心点为湖北汉口,青岛在其偏北方,距离该中心点的直线距离约200里[2],“难以说是有利的”。但是,从黄河、长江两大经济流域的统一经济区域中心点考虑,青岛与黄河流域经济中心点的河南省郑州直线距离不过140里,这与距离郑州135里的天津、120里的海州比没有太大的差别。就此而言,大连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
第二,从青岛与中国政治中心的关系分析,青岛距离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约为137里,如果与距北京仅27里的天津及56里的清河口相比,其地理位置虽颇为不利,但比海州、上海等诸港远为有利。
第三,从青岛与内陆交通的关系分析,青岛位于山东半岛深入海洋的陆地边缘,与天津、清河口、海州相比有依赖较长距离陆地交通的缺点,且仅有铁路交通——此时仅有一条胶济铁路联系山东内陆地区;与天津有京奉线及津浦铁路又间接具有京汉铁路及张绥铁路相接的便利相比,青岛则更为逊色。
但是,日本人认为,考虑到下述因素的影响,青岛的陆地交通尚有发展潜力,即:山东铁道的延长线济顺铁路(济南府、顺德府间)和高徐铁路(高密、徐州府间)一旦修建的话,预期的济道铁路(济南、道口镇间)、兖开铁路(兖州、开封间)等铁路也按照建议修建的话,对青岛经济地位的影响还是颇为有利的。因为依托济顺铁路与京汉铁路、正太铁路(正定府、太原府间)相连接,依托高徐铁路与津浦铁路南段及海兰铁路相连接,这两大联络线使青岛得以吸引黄河流域的客源、货源,并通过与中国经济中心地域的郑州、汉口及南京相互连接而获得利益。另外,胶济铁路运输能力也有提升的空间。此时客货列车每日不过运行10个车次,如果挖潜改造能达到14~15个车次,也将大幅度提升运输能力;如果将单线改为复线,其运输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第四,从青岛海上交通的价值分析,青岛位于中国中部地区以北区域沿海的岸线上,可以毋庸置疑地断言占据无可企及的绝佳地位。比较而言,天津海上航道甚浅,无法通过大型船舶,非常不便;上海港因长江口满潮时水深25~26英尺,低潮时则为14~15英尺,黄浦江与长江口交汇处还有浅滩,吃水深的船无法驶入,只能在吴淞口外锚泊,通过小型船舶转运旅客、货物。青岛港则较为便捷。胶州湾内有低潮时98英尺水深的开阔水域,通往外海的航道有66英尺米以上的水深,大型船舶可以自由出入。加上青岛作为天然良港,辅以巧妙的人工修筑,有吃水20英尺以上30英尺以下船舶可以直接靠泊的4个码头泊位,无须过驳作业。码头上还有数条铁道专用线,船舶卸下的货物可以直接装上货车。“此点实为青岛在中国沿岸诸港中最为优异之处,虽上海而犹不及之,天津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惟大连略有与之有相近之处。”
基于上述分析,日本学者得出的结论为“从地理及交通方面看,青岛的价值颇为巨大,青岛的前途颇有希望”。
日本外务省派驻青岛守备军的船越参事官赴任前,外务省要求其提出日本在青发展商贸经济方策。1915年2月27日,船越给加藤外相提交报告,其内容涉及铁路政策、奖励航海业、开发富源、扩张商权、增进金融机关等。船越把青岛定位于华北通商交通枢纽之地、对日及对欧贸易的据点和工业基地。[3]他认为:将来在青岛发展日本贸易势力,除继承并利用胶济铁路外,还应“采取低运费的铁道政策,努力利用津浦铁路,尚要计划修建以济南为起点连接顺德或道口镇的铁道预定线,构建与支那中原地区的联络,使青岛成为北部支那通商一大枢纽地,这是最紧要关键之处”。他认为海运、陆运相互呼应是青岛成为华北地区通商交通枢纽之地的基础。他建议开发山东富源,振兴产业,奖励工业,以进一步扩张日本在华北的商权,并通过青岛树立日本对欧洲贸易新商权。另外,船越还建议以招抚之策吸引华商前来青岛投资,并增设金融机构,“以图商品交易之便宜与圆滑”。
1915年2月17日,船越在另一篇报告中提出:应全力发挥军事占领的效果,繁荣一般贸易,开发当地利源,兴办工业,“以图青岛及将来我利权获得圈之繁荣”。[4]
日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在中国市场的经济战早有预感,企图采取更多的奖励政策,使“青岛能作为海外贸易中心地,并使其置于邦人势力支配之下”,以与欧美列强争锋。为此,青岛守备军就发展青岛贸易提出以下奖励办法[5]:(1)尽快开通预定的山东省铁路;(2)积极地调低山东铁道现行运费率;(3)增加津浦铁道与山东铁道联运之便;(4)奖励有助青岛兴起的工业;(5)开设与支那人亲和提携的机关,指导其增进利益的途径,以共同扶植日本经济势力,谋开发山东利源之计;(6)对从事对支贸易的日本贸易从业者具体说明日本的地位,禁止粗恶货物,以图输入与欧美品同等以上价值的货物;(7)以给予绝对有利条件的方法,使山东大宗货物经由青岛港输出;(8)使金融机关更加完备;(9)给予往来日本至青岛间的船舶更优厚的补助。
按照上述认识,日本当局采取奖励和保护措施吸引和支持日本企业在青岛开厂设店,纵容和包庇日商以青岛为据点肆意掠夺中国资源、抢占中国市场,诱发青岛及山东殖民经济迅速膨胀,使青岛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华北第二大商贸城市和工业城市。(www.daowen.com)
鲜满支交通略图(1922年)
欧亚联络铁路略图(1917年)
山东铁道——东京、北京间最短径路
【注释】
[1]神户高等商业学校:《海外旅行调查报告》(大正十三年夏期),明辉社1925年版,第262页。
[2]日本里长度单位,1日本里=3.924公里,下同。青岛至武汉的直线距离约为840公里。
[3]亚洲历史资料中心:B07090808200,《青岛占领后的施政及前后处分杂件》第1卷。
[4]亚洲历史资料中心:B07090810900,《青岛占领后的施政及前后处分杂件》第1卷。
[5]青岛守备军:《青岛军政史》第5卷,日本陆军省1927年版,第407—40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