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守备军是1914—1922年日本陆军派驻青岛的军级守备部队,也是胶澳及胶济铁路占领区的最高统治机关。
军是日本陆军位于师团之上的具有战略性质的作战单位。日本陆军平时在本土仅以师团作为基本作战单位,大规模战争爆发后才以数个师团编成军级作战部队。为管辖海外占领地,七七事变之前,日本陆军曾设朝鲜军、台湾军、关东军、支那驻屯军及威海卫占领军、鸭绿江军、辽东守备军、青岛守备军、浦盐派遣军、苏卡林州派遣军等“军”或“守备军”等军事占领部队。
1914年11月26日,日本大正天皇发布陆第8号军令[1],宣布在胶澳及胶济铁路占领区设置青岛守备军司令官,除负责占领区军事守备职责外,还承担实施所谓“军政”的职责。军令规定:青岛守备军司令官直隶天皇,由陆军大将或中将担任,统帅守备陆军诸部队及特别指定诸机关,负责占领地警戒与防备,统辖当地民政,保护山东铁路及其附属矿山并对其管理经营相关事宜实行监督。同日,原陆军第18师团长神尾光臣中将出任青岛守备军司令官。
刊载设置青岛守备军司令官军令的日本政府《官报》
日本陆军隶属关系图解
日军参谋本部1914年11月28日编制《青岛守备军勤务令(征询意见稿)》,详细规定了青岛守备军职责。《勤务令》规定:青岛守备军司令官直隶天皇,统帅守备陆军诸部队及青岛军政官衙并特别指定的各机关,担任占领地的警戒和防备及特别必要的电线保护,统辖其民政,且统监经理、卫生事宜;军司令官监督并保护山东铁道及其附属矿山管理、经营;军司令官在军政及人事方面受陆军大臣指挥,在作战及动员计划方面受参谋总长指挥。
青岛守备军先后有5任司令官,即神尾光臣中将(1914年11月—1915年5月任职)、大谷喜久藏中将(1915年5月—1917年8月任职)、本乡房太郎中将(1917年8月—1918年10月任职)、大岛健一中将(1918年10月—1919年6月任职)、由比光卫中将(1919年6月—1922年12月任职)。此5人中,除曾任陆军次长的大岛健一外,神尾光臣由青岛离任后晋升陆军大将,大谷喜久藏、本乡房太郎、由比光卫在任职期间晋升陆军大将。
青岛守备军第一任司令官神尾光臣(1914年11月—1915年5月任职)
青岛守备军第二任司令官大谷喜久藏(1915年5月—1917年8月任职)
青岛守备军第三任司令官本乡房太郎(1917年8月—1918年10月任职)
青岛守备军第四任司令官大岛健一(1918年10月—1919年6月任职)(www.daowen.com)
青岛守备军第五任司令官由比光卫(1919年6月—1922年12月任职)
《青岛守备军勤务令》(1914年11月28日征询意见稿)
青岛守备军职员表(1914年12月)
青岛守备军职员表(1918年)
青岛守备军司令部
青岛守备军司令官官邸
1914年11月24日,日本陆军发布《青岛守备军编成要领(军令陆甲第13号)》[2]及其细则。25日,青岛日军开始青岛守备军编成事宜。12月1日,军编成事宜完成。
按照日本天皇签署的《青岛守备军编成要领》,设立之初的青岛守备军部队包括:(1)军司令部;(2)独立步兵第1—8大队;(3)独立骑兵中队;(4)独立野炮兵大队;(5)独立重炮兵中队;(6)独立工兵中队;(7)临时铁道联队;(8)青岛守备军电信队;(9)青岛守备军兵器厂;(10)青岛守备军病院。其中,青岛守备军司令部由军司令官、幕僚(军参谋部、军副官部)、军宪兵、军递信部、军经理部、军军医部、军兽医部、军理事构成,有军官、士兵及文职人员共计275名;独立步兵第1—8大队编制549名,共计4392名;独立骑兵中队124名,独立野炮兵中队104名,独立重炮兵大队225名,独立工兵中队140名,临时铁道联队1315名,青岛守备军电信队128名,青岛守备军兵器厂29名,青岛守备军病院51名;另有铁道联队留守队562名,铁道联队留守队材料厂22名。青岛守备军最初的编制合计有7367名。
青岛守备军部队没有自己专属的作战部队,所辖部队均由日本国内或殖民地部队抽调人马混编而成。例如:青岛守备军设立之初的独立步兵第3—8大队(每个大队含4个中队)系由日本陆军第34、67、46、55、48、56联队各派出1个大队编成。
青岛守备军不仅对胶澳及胶济铁路占领区实行军事占领,还管理当地行政事务。为此,青岛守备军下设青岛、李村军政署(后合并为青岛军政署,下设李村出张所,即分署),履行军政管理职能。1917年9月30日,青岛守备军设民政部,对胶澳及胶济铁路占领区(不含胶济铁路张店以西地区)实行所谓的“民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