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本第一次统治青岛8年,施暴侵略引发中日矛盾和中国反抗

日本第一次统治青岛8年,施暴侵略引发中日矛盾和中国反抗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第一次统治青岛的8年间,这一战略从未有任何改变。为达到上述目的,日本当局采取蛮横施暴的军事侵略政策和明目张胆的殖民政策,这必然激化中日两国矛盾和引发中国人民强烈反抗,最终走向失败。租借地略图[1]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外交部:《中日问题之真相——参与国联调查团之国代表提出之二十九种说帖》,1933年,第19页。

日本第一次统治青岛8年,施暴侵略引发中日矛盾和中国反抗

1915年1月13日,日本外务省配属青岛守备军的参事官船越在给加藤高明外相的报告中提出日本统治青岛的两大目的:“第一,军政施行时期,从青岛驱逐德国人势力并根绝之;第二,军政施行时期,在青岛扶植日本人势力,使青岛成为日本在北支那一带经济雄飞的出发点。”“以青岛作为我势力之根据地,日本对北支那、南支那中间大市场的山东、河南、山西方面的贸易霸者的策源地。”“而其唯一的手段,首先是驱逐德国势力,同时使支那人只依赖于我而无他。”[28]在指示青岛守备军实施青岛军管办法的《青岛之军政及山东铁道的管理经营》中,日本当局更加明确地规定在青岛占领地必须树立“甲、保障帝国臣民的通商、营业、居住优越权;乙、支那国民,以不动产所有权在帝国领土一并安固经营其生意;丙、实行德国人自行退出青岛的方针”[29]的三大施政目标。在日本提出的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及中日《民四条约》谈判中,逼迫“中国政府允诺,凡山东省内并沿海一带之地及岛屿地区,概不让与或租与别国”。这一排他性的条文充分暴露了日本独霸山东并防范欧美列强染指山东的真实意图。

上述情况说明,第一次日本统治时期,日本政府在胶澳及胶济铁路占领区的施政,立足于根除德国势力、利用中国势力、防范欧美势力和扶植日本势力四大基点,以战后归还残骸化的青岛为砝码,以长期殖民青岛并将山东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其侵略亚洲的大陆政策。这在日本占领青岛期间的施政方针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交还青岛是日本必须履行的国家承诺,但在中国追求日本利益最大化和在山东排斥英、美等战略竞争对手势力成为日本以退为进的政治外交战略。对此,虽然日本官方与民间的诉求和表达方式不尽一致,但在以青岛为跳板和砝码推行大陆政策的基本目标方面是完全一致的。日本第一次统治青岛的8年间,这一战略从未有任何改变。

为达到上述目的,日本当局采取蛮横施暴的军事侵略政策和明目张胆的殖民政策,这必然激化中日两国矛盾和引发中国人民强烈反抗,最终走向失败。

日本对胶澳及胶济铁路占领区的统治,与德国相同的是采用由军队直接管理的军事统治殖民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德国是海军部管辖胶澳租借地,而日本则是由陆军成为这块殖民地的治理者。为防止日本陆军与外务省在辽东半岛争权夺势的闹剧重演,日本政府赋予陆军绝对的管制权,外务省只能派出外交官作为青岛守备军配属人员处理外交事务,或对陆军的治理能力低下予以批评,或只能在张店以西胶济铁路地区领事管辖权上争夺权力,但难以撼动日本陆军对青岛及胶济铁路占领区的绝对统治权。

租借地略图(1919年)

【注释】

[1]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外交部:《中日问题之真相——参与国联调查团之国代表提出之二十九种说帖》,1933年,第19页。

[2]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C14061024600,《日本帝国之国防方针》。

[3]井上馨侯传记编纂会:《世外井上公传》第5卷,内外书籍株式会社1934年版,第367页。

[4]伊藤正德:《加藤高明》下卷,加藤伯传记编纂委员会1929年版,第77—79页。

[5]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大本营陆军部》上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2页。

[6]井上清、铃木正四:《日本近代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321—322页。

[7]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6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42、43页。

[8]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6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42、43页。

[9]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6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44、44—45页。

[10]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94页。

[11]亚洲历史资料中心:B03030268800,《支那政见杂纂》第1卷。

[12]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6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44、44—45页。(www.daowen.com)

[13]刘彦:《欧战期间中日交涉史》,全国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第6页。

[14]伊藤正德:《加藤高明》下卷,加藤伯传记编纂委员会1929年版,第101页。

[15]刘彦:《欧战期间中日交涉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第7页。

[16]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6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49、52页。

[17]亚洲历史资料中心:B07090628500,《日德战争之际在山东的帝国军事行动一件、山东铁道占领》第1卷。

[18]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6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52页。

[19]刘彦:《欧战期间中日交涉史》,全国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第8页。

[20]保罗·S·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9—100页。

[21]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B07090808200,《青岛占领后之施政及前后处置杂件》第1卷。

[22]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B07090808200,《青岛占领后之施政及前后处置杂件》第1卷。

[23]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B07090809600,《青岛占领后之施政及前后处分杂件》第1卷。

[24]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A03023079300,《公文别录·明治十九年至大正七年》第1卷。

[25]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B07090808200,《青岛占领后之施政及前后处置杂件》第1卷。

[26]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B07090808200,《青岛占领后之施政及前后处置杂件》第1卷。

[27]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B03030284200,《日德战争之际帝国臣民对华政策其他意见书杂纂》第2卷。

[28]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B07090810100,《青岛占领后之施政及前后处分杂件》第1卷。

[29]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B07090810100,《青岛占领后之施政及前后处分杂件》第1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