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固原丝路风物-固海扬水工程:彻底解决干旱,重点工程

固原丝路风物-固海扬水工程:彻底解决干旱,重点工程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固海扬水工程就是为了彻底解决干旱而修建的。1973年,同心扬水工程方案经原水电部批准,6级扬水共建7座泵站,从七星渠取水,投资2 700万元。1978年5月8日,同心扬水工程竣工通水。东山坡引水工程1977年,固海扬水工程经原水电部批准,给水20个。1978年6月1日,固海扬水灌溉工程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典礼。1995年12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立项,并作为重点工程列入国家“九五”计划。

固原丝路风物-固海扬水工程:彻底解决干旱,重点工程

固海扬水工程

据资料统计,1973年大旱,同心县平均亩产粮食4.1公斤,海原县平均亩产5.2公斤,西海固当年几乎绝产,连播种的种子都收不回来。干旱是这里最明显的气候特征,有的地方因缺水,名字就叫“喊叫水”“一碗水”。为了解决宁夏南部山区人畜饮水,解决干旱问题,解决贫困问题,党中央决定,把黄河水提上山。固海扬水工程就是为了彻底解决干旱而修建的。

固海扬水工程是宁夏建设规模最大的扶贫灌溉工程,由固海扬水工程系统、同心扬水工程系统、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固海扬水扩灌工程和红寺堡扬水工程)等三个系统组成。

工程年运行170天,年调引水量4.4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82万平方米。大小泵站33座,主机240台套,总装机容量19.83万千瓦,扬程800.97米。主干支渠36条,总长431.9公里,渠系建筑物有渡槽、桥梁、涵闸等1 335座,供水斗口400座。固海扬水灌溉区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清水河流域的河谷平原,所涉及中宁、同心、海原、原州区、红寺堡、沙坡头、国营长山头农场中卫山羊场,实际灌溉农田90.4万亩,特色设施农业面积近20.8万亩。渠首设在中宁县泉眼山北麓黄河干流右岸,直接从黄河提水。渠首设计流量为20立方米/秒,经11级扬水到固原市七营,总扬程为382.47米。主干渠自泉眼山泵站起至固原市七营,全长为150.42公里。东支干渠由主干渠5泵站前池分流5.8立方米/秒,经两级提水到同心站五家团庄入盘河水库灌区,全长为50.86公里。下面分别介绍三个扬水系统。

1973年,同心扬水工程方案经原水电部批准,6级扬水共建7座泵站,从七星渠取水,投资2 700万元。1978年5月8日,同心扬水工程竣工通水。

东山坡引水工程

1977年,固海扬水工程经原水电部批准,给水20个。1978年6月1日,固海扬水灌溉工程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典礼。1986年9月3日上午10时15分,固海扬水第一泵站—泉眼山泵房机器轰鸣,黄河水倒流到了固原。

1995年12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立项,并作为重点工程列入国家“九五”计划。这项工程分为红寺堡扬水工程和固海扬水扩灌工程两部分。1999年,固海扬水扩灌灌区工程开工建设,2003年10月26日全线通水,灌溉面积又扩大了55万亩,给27.5万贫困人口带来新生活。如今的灌区粮丰林茂、牛羊成群。

“固海扬水工程彻底改变了西海固吃粮靠返销、吃水靠拉运、生产靠贷款、花钱靠救济的‘四靠’面貌。2006年,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使山区粮食几乎绝产。由于固海扬水工程的保障,灌区粮油产量达到3.2亿公斤,农业总产值6.7亿元,人均收入达2 935.21元,是1980年人均收入30.5元的96倍。灌区粮食、饲草还有力地支援了周边山区群众的抗旱自救,人不缺口粮,牲畜不缺草料,社会没有出现受灾恐慌。”

固海扬水工程对宁夏南部山区意义重大。

持续40多年的投资建设,使清水河流域约50万人解决了温饱问题,解决了大约10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改变了固原山区清水河流域的面貌,使原来因严重干旱而荒漠化的土地变成了万顷良田,改善了人的生活环境,改善了自然环境。

参考阅读

宋家巷的变迁

东海宋家巷

宋家巷很有名,过去的宋家巷是典型的城中村,脏、乱、差、穷,因此很出名;今天的宋家巷,高楼林立,鳞次栉比,清水环绕,树木环抱,半城森林,半城高楼,一个典型的园林社区。街道商铺530家,住户4 800户,楼房167栋。宋家巷社区常住人口1.6万人,其中回族人口近70%。

一场秋雨,固原清凉宜人。街道上彩旗飘扬,整座城市依然沉浸在固原市成立十周年的喜庆气氛中。我们的采访从短短五年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州区宋家巷开始,这里是固原城市面貌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当地人津津乐道的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最佳例证之一。

百年城中心衰败变成“臊臭洞子”,宋家巷位于原州区南河滩,平银公路从此经过,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这里商贾云集,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我们小的时候就知道这里是城里最热闹的地方,以财神楼为中心,南北两条街区,有固原最早的铁匠铺、第一家理发店、第一家照相馆、最大规模的农资公司。全城的人,买布买盐都到这里来。”原州区文物管理所副研究员马东海回忆。“还有咱固原当时最好的餐厅——红星食堂呢,那个年代城里商店不多,就宋家巷的铺子一家挨一家。”宋家巷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于春林补充道。

因所处地段交通便利、人流云集,百年以来自然形成以宋家巷为主的固原商业中心,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固原拉大城市框架,人流物流逐渐向现在的市中心转移,繁华了近200年的宋家巷开始衰落。越来越多的住户搬离,或变卖房屋或将房屋对外出租,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进城务工人员来到固原,把宋家巷作为立脚点。

南腔北调的人多了,私搭乱建的简易房、土坯房也多了起来,宋家巷子被挤占得越来越窄,住户们扔向街面的垃圾越来越多,加上附近沿河建起了许多淀粉加工厂,排出的污水卷着河畔牛羊屠宰后的杂物、粪便堆积在毗邻宋家巷的河滩上,臭味熏天,脏乱不堪。渐渐地,当地人给这里起了个“臊臭洞子”的外号,百年城市中心竟成了固原人最不愿去的地方。

宋家巷到了非得改造不可的地步,否则,无法向历史交代。(www.daowen.com)

2006年前后,原州区在南河滩建设了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清水河公园。杨柳依依、绿水长流的秀美景致与河对岸脏乱不堪、恶臭扑鼻的宋家巷形成鲜明对比,辖区居民也强烈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经过实地调研,2008年,固原市委、市政府拍板,拿出8亿多元改造宋家巷。敢啃硬骨头只是第一步,怎么改造才是真正的考验。结合宋家巷的历史和当地回族聚居、清真寺和古建筑较多等特点,固原市制定了“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等四个原则,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引入东海集团具体实施,连片动迁。道路改造之前,给排水、电力通信、供热管道全部一次性安装到位,率先解决了宋家巷下水不畅的历史遗留问题。随后建设四纵六横的路网,实施大面积绿化。紧接着按照统一的规划、设计和标准,沿街进行商铺开发和四合院民居、低层住宅楼等特色民居建设,并对辖区5座清真寺、财神楼、照相馆、安安桥等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今后,还将对这些特有的文化遗产进行旅游资源开发。

当地住户感慨地说,如今目睹改造前后的变化,他禁不住感慨:“高楼大厦代替了破瓦房,柏油路代替了泥土路,3天不出门变化就看不来了!”

记者走进新建的东海宋家巷小区,67岁的回族老大妈何贵芳正在自家庭院里浇花。“老人家,拆了旧房住新楼,您还习惯吗?”记者问。“哎哟!刚来的时候啥都不习惯,拿做饭来说,用了一辈子大锅土灶,住进楼房用小锅小灶可不习惯了。不过说实话,现在生活方便了,出门就能坐上公交,水电暖都不用操心了,咱们这小区环境也搞得好,干净卫生,住着舒心。”老人说。何贵芳的家距离宋家巷社区居委会不到100米,走进居委会,映入眼帘的就是便民服务大厅。5位工作人员端坐其中,为居民一站式办理民政低保就业帮扶、劳动保障等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事。“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居民得实惠”,宋家巷社区党员活动室里贴着这样一句标语。随着宋家巷改造工程的实施,这句话正在落实。“咱们现在坐下来说话的地方,以前就是个乱河滩,出了小区大门,河对岸就是宋家巷最臭的地方。政府改造工程实施以后,旧的街巷、连片的简易房都拆了,臭水沟填埋了,乱河滩也进行了土地整理,建起了新的小区。垃圾没了,空气清新了,居住环境也大变样了。”于春林介绍。如今,辖区居民的生活好了,社区党组织也开始更多地组织辖区党员进行学习,进而带动身边群众更好地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改造工程最大的受益者是当地居民。在民居安置时,由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按成本价兑付给拆迁户,许多老住户因此住上新房,还极大改善了生活环境。而商业开发,则区别不同地段,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

短短一天的见闻,宋家巷老居民们的喜悦感染着我们。这里的变迁就像一面镜子,照亮了老百姓的心窝,更加深了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感情。

驼巷村脱贫记

宁夏原州区张易乡的贫困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改革开放之前,每逢旱年,村子里就有人出门讨饭,否则无法度过灾年。

驼巷村在张易乡是最贫困的村之一。

驼巷村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的西北,总面积20.3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687户3 099人,其中回族59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5.8%。按贫困的标准去划分,村里有贫困户260户1 165人,其中极度贫困户30户97人。

1978年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02年退耕还林草农民有了稳定的补助收入,2006年国家免除了农民的公购粮,使农民减轻了一定的负担。这一系列好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对张易乡的驼巷村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贫困面貌。

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工作时指出:“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明确提出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3年9月中旬和10月上旬,李克强总理两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扶贫工作时,都对精准扶贫和建档立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2013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的工作要求。

林燕平博士的调查报告出版后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结合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2013年,驼巷村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列为重点扶贫推进村,对待贫困户,党委、政府是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措施,精准扶贫,定期销号,共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381人;2014年,驼巷村被原州区确定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销号”村。市财政局(帮扶单位)紧紧抓住扶贫开发的机遇,与全体村民共谋规划,共绘蓝图,携手创业。首先从发展需要的资金入手,市财政局发挥自身优势,多方整合资金320万元。按照计划,120万元用于建立驼巷村农机服务中心,为村民和周边群众提供农机服务,破解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带来的“种地难”问题,所收服务费用于增加村集体收入。200万元用于建立“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以贷款的方式支持村民发展养殖业利息收入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滚动发展和兴办公益事业。

村民陈生谋回想起2014年带给他家的变化感触最深,他说:“住了大半辈子土坯房,没想到还能住上新房,没想到村子的环境变得这么好,没想到还有能力多养几头牛。”当年陈生谋家与同村200户家庭的房子同期被列入危房危窑改造计划,仅用几个月时间,政府统建的54平方米的新房就落成了。地瓷砖防盗门、塑钢窗、太阳能一应俱全,对于没有条件外出务工的村民,又建了1栋60平方米的牛棚。如今陈生谋老两口儿的小日子过得消闲自在,房屋、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大儿子到上海焊工,二儿子在新疆跑运输,自己种地养牛,再也不用为手头没有零花钱而发愁了。

在羊年的鞭炮声中,张彩霞迎来脱贫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张彩霞家有5口人,丈夫卧病在床,3个孩子上学,全家年收入不到3 000元。以前生活困难,住的是土坯房,每年春节总为办年货发愁,由于收入低,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想买却又不敢买,娃娃嚷嚷着要放炮仗,给买几串鞭炮应付了事。今年过节,张彩霞买了两大纸箱炮仗,一大箱饮料,一箱白酒,六扎啤酒,还有肉、花生、核桃、枣儿一应俱全。在2014年的上半年,为了发展养殖业,张彩霞家在村委会的担保下贷了2万元贴息贷款,买了14只羊,到年底时,羊圈已多了8只羊羔,卖了7只,净赚3 000元,留下一只过春节自家吃。再加上种地和打工等收入,2014年全家总收入3万元,顺利实现脱贫目标。忆起当年,张彩霞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2014年年底,这个曾经村容脏乱、牲畜粪便满地、房屋低矮破旧、村路崎岖泥泞的贫困村,一举成为房屋整齐、道路平坦、环境干净整洁的宜居村,村集体收入从一无所有,到如今已经积累了60余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 416万元,集中做了几件村民所盼所需的大事、急事——建设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等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引导村民种植一级马铃薯种薯、地膜玉米、中药材。改造危房200户,新建标准养殖圈棚171栋,基础母牛补栏444头、基础母羊补栏1 422只,硬化村组道路17公里,建卫生室、文化广场和小学餐厅各一处。筹资200万元作为贷款担保基金,200万元作为贴息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驼巷村脱贫前,每到农闲时节,最盛行的是一些男人各自为政打麻将、掐方(一种简易棋)、捉麻子(一种扑克游戏)、划拳喝酒,一些女人三五成群闲聊串门子。村支书马如俊要改变以往的陋习,他带领“两委”班子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抓手,每年组织群众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评比和村民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村民活动中心和阅览室,通过标语、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方式教育村民,吸引大量村民参加技能培训班,聆听道德专题讲座。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委会筹集60多万元建成了驼巷村文化广场,购置健身器材、音响等文化娱乐设施,组织回、汉村民跳广场舞,成立了村秧歌队等。“现在人的观念都变了,喝酒打牌没意思,趁这节假日大伙儿都在,交流交流外出务工的心得,对谁都有帮助。”村民张世涛说。鲁晓梅是村广场舞健身队的队长,每天清晨和夜幕降临之际,都会带领村子里的妇女们来到广场上跳广场舞。鲁晓梅还期盼着有一天带着自己的广场舞健身队,去市里参加比赛,拿大奖。

如今,我们在张易驼巷村已见不到一个讨饭逃荒的人,农民真正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问题探讨】

在你心中,家乡还有哪些变化,请你写下来,讲给同学们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