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放宽林业政策,实行林业生产责任制,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多林种搭配,推广工程造林技术和退耕还林(草)工程。一是建设三个林业基地。在六盘山外缘阴湿地区建立1.5万公顷针叶林基地;在清水河、葫芦河流域适宜地区建立经济林基地;水源涵养林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吉县月亮山、彭阳县挂马沟等地。二是建设农田防护林和薪炭林。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河谷川道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地埂营造农田防护林。河谷川道区以营造乔木林带为主,丘陵和山地在人、机修造的水平梯田大地埂中间地带营造灌木、乔木两种林带。在硬地埂下沿营造以柠条、沙棘等为主的灌木林带,在软埂中间地带营造以山杏、山桃、花椒、刺槐等为主的乔木林带。三是建设了“2605”防护林工程、“三北”(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工程和绿色通道三大工程。1980年8月,林业部三北林业局提出西吉县防护林工程项目,称中国“2605”工程。该工程1982年4月1日起实施,至1986年结束。共投入各种苗木26 083万株、各种树籽493.37吨、各种草籽1 186.8万吨,共投入劳务5 248.8万个劳动日。1982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至2005年,四期工程累计完成国家投资9 203.15万元,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1.8%。2003年开始,沿公路两旁由机关、学校的干部职工及学生负责植树,建设绿色通道。2条国道,9条主要省、县道共1 476公里,植树98.4万株。四是退耕还林(草)。1953年,固原在开展水土保持的同时,曾尝试退耕还林。1978年,宁南山区“兴牧促农”农林草综合治理,农林牧全面发展,西吉县黄家二岔、隆德县大岔、固原县上黄等村成为种树种草的先进典型。1998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自治区决定退耕还林(草),全面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规划自2000年至2010年为期10年。自治区决定2000年首先在南部山区8县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彭阳、固原、西吉、泾源、隆德5县为试点示范县,退耕任务1.3万公顷,还林还草3万公顷,由山区8县共同完成。退耕还林还草,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坚持“退一还三”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退耕还林比例在70%以上,还草时配置30%的防护林。在试点区实行“五统一分”(统一规划、统一退耕、统一栽植、统一验收、统一管护和分户经营)的管理模式,实施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还草6项政策,国家向退耕户每亩每年提供补助粮100公斤,每年补助20元,生态林每亩补助50元;实行责权利挂钩,长期承包到户、到人。将任务分配到县,由县逐级落实到户,分户建卡,农户凭粮食供应证和验收证领取补助粮和补助金,实施“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位。2007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第二个8年每亩补助现金70元,生活补助费20元,另外70元由自治区作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专项资金统筹安排。(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