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西大槐树:西海固的聚集地

山西大槐树:西海固的聚集地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称山西人为大槐树人。因此广济寺大槐树则成为晋民外迁的集散地。落居于西海固一带的大槐树人西海固古为陇头,明属陕西所辖,这里山势峭拔,横亘连绵,素有“秦凤咽喉,关陇要地”之称,是西北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关隘门户。落足于西海固一带的大槐树人,除明朝军屯之外,大部分是原屯于陕西、甘肃的槐乡人,因战争和灾荒自行辗转流入西海固的。陕甘之难民,东逃西颠,不少大槐树人流入西海固一带。

山西大槐树:西海固的聚集地

山西大槐树纪念园

固原市各县、区的一些汉民村庄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每与群众闲谈,询问他们的祖籍在何处?不少人就会说:“问我祖籍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庄叫什么?古槐树下老鹳窝。”自明朝初年移民屯边以来,这种说法在西海固一带人中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大槐树人的由来,人们不禁要问,为何称“山西大槐树人”?原来,古时我国有一种风俗,人们乐于在宅院门前栽植槐树,槐即“怀”字谐音,源于《论语·雍也》中“少儿怀之”之句,“怀”指少年后生眷怀父母尊亲之义,因此人们为提醒自己时刻铭记孝敬宗亲,永不忘本,则广植槐树,以寄寓缅怀祖宗之情。这种现象在三晋之地殊为突出,所以在山西的一些州府县衙门、村庄、户里和道旁,遍有槐树广植,郁郁葱葱,蔚然成风。由此称山西人为大槐树人。至今在山西的蒲县、侯马市、垣曲县、介休市、夏县、大宁县等县市,皆有古槐遗存,而最有名气的是洪洞县的大槐树,蜚声海内,久有声望。《洪洞县志》载,县城北二里广济寺有株树身数围,荫遮数亩之槐,乃汉之所植。冬去春来,年旷日久。这株槐树,参天而立。距洪洞县城不远的汾河滩头,有一种以食鱼虾为生的白色大鸟,俗称“老鹳鸟”,多在广济寺的大槐树上驻足憩息,构筑巢穴,繁衍后代。年长时久,老鹳鸟窝层层垒架于大槐树之上,甚为壮观。由此,亦称洪洞县人为“老鹳鸟窝人”。唐宋以来,在广济寺大槐树处建有宏大驿站,房舍宽广,设施完备。常有人马浩浩荡荡从大槐树下通过,于是这里就成为一条通往边地的交通大道。明初移民屯边时,便在大槐树下设移民局,编发开拔移民。每当所迁之民启程时,人人眷怀故土,一步一回首,一里一徘徊,不忍离去,直到望不见大槐树上的老鹳鸟窝时,才依依惜别。

山西大槐树纪念园

移民屯耕的缘由

山西大槐树人移至西海固,最早始于北宋,大规模的还得从元朝说起。元朝末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广大民众揭竿起义,反抗元朝的暴虐统治。元朝为镇压农民起义军,调集重兵围剿。

西海固一带横遭战争蹂躏,部分地方道路榛莽,人烟断绝。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大将徐达追击北遁元军,来到六盘山地区,攻克开城州(治今原州区开城)。元豫王北逃时,大肆烧杀,十室九空。而在三晋地区相对安稳。曾广钦在《增广山右洪洞大槐树志序》中说:“元时,各省战乱迭起,杀人如麻,户口消减,独三晋表里山河四境安谧,物阜民殷……洪洞富庶,甲于他郡。”

明王朝建立后,首先着手解决其劳动力和土地问题,采取的办法是移民屯田之策,其原则是将人口密集之地的民众移迁于人口稀少的地方,而边关战略要地则是屯耕的重要地区。因此在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下的古驿站设移民局,派员司理移民事宜。于是从洪武二年到永乐十五年(1369—1417年)的40多年间,明王朝进行了一项浩大的移民工程。据《增广大槐树志序》记,所迁之民由上分配,诏令森严,条款备细,有功则赏,抗拒严惩。同一大姓散迁者往往一村数十户,百来口。为日后相遇为凭,大家都破锅或破镜,各持碎片为标记。《明太祖实录》也载,被迁者多在晋南,汾州府(7县)、辽州(2县)、沁州(2县)、泽州(4县)、潞安州(8县)、平阳府(28县,即今临汾市)。以上51县,而平阳府竟占55%,由此可见,移民最多的是平阳府,而洪洞县则是移民之冠。每当移民诏令颁下,动辄数十万,皆驱于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下,编排队伍,发放“川资凭证”,在这里分期分批迁出。因此广济寺大槐树则成为晋民外迁的集散地。

斗转星移,沧桑嬗变。600多年过去了,迁往各地的槐乡人,人更几十代,民增百十万,大家都不清楚被迁之前居住在何村何地,但都知道洪洞县大槐树是他们的故乡,大槐树老鹳鸟窝下是他们的祖地,年头节下,人人无不眷怀。正如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迁居于山东曹县桃源的槐乡人韩伯年赋诗追怀曰:

四百年前,中原凋伤,连年战乱,旱涝泛蝗。

道路榛塞,田畴草莽,千村薜荔,魂哭鬼狂。

大明昭立,生息休养,洪武年间,移民垦荒。

山西洪洞,广济寺旁,群鹳绕树,槐荫蔽光。

设局驻员,督徙迁放,出具凭照,发放银两。

赋税徭役,三年免粮,晋南移民,俱集庙堂。

穷家难舍,牵肚挂肠,扶老携幼,珠泪汪汪。

步履艰难,回首翘望,鸟巢点点,暮色茫茫。

故里风物,后世难忘,老鹳窝下,自此名扬。

赫赫槐祖,吾族肇创,子孙繁衍,人丁兴旺。

豫鲁秦陇,四面八方,数十村寨,槐裔堂堂。

胄胄社绵,岳峨河荡,虽处异地,世代相望。

每逢佳节,倍感神伤,祭飧列祖,聊表衷肠。

落居于西海固一带的大槐树人(www.daowen.com)

西海固古为陇头,明属陕西所辖,这里山势峭拔,横亘连绵,素有“秦凤咽喉,关陇要地”之称,是西北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关隘门户。元朝末年,连年战争及灾害侵袭,使这里田园荒芜,人迹稀少,城郭堡寨废弛,防卫空虚。明王朝建立后,为巩固政权便积极加强边防军事防卫建设,即实行军屯耕田。洪武二年正月,迁山西马步官兵27 600余人赴塞北筑城屯田。景泰三年,在开城置屯田守御千户所,由千户所司理军屯之耕。1448年,迁开城县于故原州(今固原城),升固原卫为镇,置平虏守御千户所、镇戎守御千户所、西安州守御千户所、甘州群牧千户所。固原一带的军屯之民,不仅垦荒发展了生产,而且修筑了头营、二营、三营……八营的堡寨。今天头营镇的南屯、上北屯、下北屯的村名,皆是当年军屯时命名而来。《宁夏通史》说,洪武九年后,明王朝由山西向宁夏南部移民屯田,他们不只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而且生活习俗仍保留着河东之风。

落足于西海固一带的大槐树人,除明朝军屯之外,大部分是原屯于陕西、甘肃的槐乡人,因战争和灾荒自行辗转流入西海固的。明末清初,秦陇一带常常是干旱水涝并发,蝗虫成灾,五谷无收,黎民百姓生活无度,逃荒者不计其数。《陕甘青宁史略》曾载,崇祯十年(1637年)后,灾害频仍,战争连年,民众大饥,米价腾贵,斗麦银二两,灾民多采山间蓬草剥树皮为食,死者枕藉。陕甘之难民,东逃西颠,不少大槐树人流入西海固一带。

民国年间,兵荒马乱,内战连年,苛捐杂税繁多,加之土匪蜂起,杀人越货,苦不堪言。民多逃难、躲债、逃避抓壮丁,纷纷流落西海固。而这些流入者多是从周边地区而来,其中不乏大槐树人。

年复一年,落足于西海固一带的大槐树人越来越多,异乡遇故人,无不亲近。至今这里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哩呀哩,你我家乡在哪里?祖籍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齐齐散。去呀去,去到老鹳窝下寻祖坟,活着常念大槐树,死了魂灵归洪洞。”

600多年以来,落足于西海固的大槐树人,生生不息,繁衍发展,而今这里是户增人广,瓜瓞绵绵,族望千里。就西吉县而言,马建乡王家大湾、田坪乡碱滩和三合乡王垴村王氏,皆源于洪洞县的王家滩之地。马建乡刘家沟、田坪乡路家沟和苏堡乡东岔的刘氏,由甘肃通渭会宁迁入,祖籍山西平阳府一带。苏堡乡李家章、白城乡嘴头、红耀乡大堡子和田坪乡万羊李家李氏,明初由朝廷军屯实边,从洪洞县移民站迁来。红耀乡二方河、新营乡小甘井和白城乡石砚子村的宋氏,由甘肃省通渭县迁入,源于山西平阳府。苏堡乡蒙家集、白城乡腰庄和将台乡五沟村的杨氏,皆是明初由朝廷军屯实边迁入,源于山西平阳府。三合乡张家新堡子、平峰乡南湾、新营乡万达川和西滩乡西滩村的张氏,由甘肃庄浪迁入,源于山西洪洞县。新营、田坪、白城、红耀、三合和平峰乡的康氏,源于洪洞县庙儿村。偏城乡大庄马氏,由甘肃天水迁入,源于山西汾水。

源于平阳府洪洞等县,而后陆续落居于隆德县的有,陈靳乡的陈氏、靳氏,高阳铺的高氏、杨氏,城关乡吴山村吴氏、金山村金氏、董山村董氏,沙塘乡李盘家张氏、李氏,马家河马氏,神林乡阎家庄阎氏,辛家湾辛氏,联财乡周家嘴周氏,好水乡红土路赵氏,黄家垴黄氏,观庄乡谢家堡谢氏,上梁乡魏家沟魏氏,温堡乡的杜氏、温氏,山河乡菜子川朱氏,崇安乡大漫坡万氏,奠安乡梁堡梁氏,杨沟乡杨沟村杨氏、孟氏等。

民国《固原县志》记载,县城内张、李、赵、刘、王、韩、田、白、杨、陈等姓氏,明初由西屯边迁入。南郊乡羊坊村陈氏,开城乡五里村李氏,红庄乡宋家洼宋氏,河川乡康家村康氏,头营乡头营村杜氏,黄铎堡乡王氏、韩氏等,多是由屯边迁入。

辗转流徙,落居于彭阳县的大槐树人有古城镇刘高庄刘氏、高氏,彭阳乡双磨村赵氏,城阳乡刘和村刘氏、柳氏,白岔村黄氏,冯庄乡冯庄村冯氏,王洼乡王洼村王氏,孟塬乡山沟庄杨氏、孟氏,草庙乡刘湾村刘氏,红河乡红河村韩氏、魏氏等,多由甘肃镇原、静宁诸县迁入。

至今,大槐树人不会忘记当年被捆绑着跋涉千里的艰难困苦。据说现在他们脚小趾甲复形、背手走路、称小便为“解手”,就是当年移民时所遗留下的痕迹。当初,移民诏令颁下,大槐树人哭爹叫娘,不愿离开故土,而官兵强迫他们登记发放凭照,凡登记者,即令脱掉鞋袜,在脚小趾甲处砍一刀,作为标记,以防漏登和逃走,所以,不少人脚小趾甲处还留有复形痕迹。背手走路的形成是,移民时,为防止其逃跑,将移民一一反绑起来,然后用绳索连成一串串押解着上路。初绑时绳索入肉,疼痛不已,渐渐麻木,失去知觉。这样长时间反绑上路,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便形成了背手走路的习惯。至今,许多人还喜欢背手走路。同时,在反绑长途押解过程中,每当小便,便要请示官兵,就要解开绳子。时间长了,就简化为“解手”。从此以后,“解手”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长风似旗,岁月如歌。600多年过去了,落居于西海固一带的大槐树人,生息繁衍,民多众广,筚路蓝缕,自强不息,同当地回汉人民团结一道开发建设着这方乐土,为固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问题探讨】

1.简述须弥山石窟艺术价值

2.谈谈固原古城突出的普遍价值。

3.谈谈在固原的长城的军事价值。

4.简述回中道的经济、军事和文化意义。

5.简述瓦亭城的军事地位。

6.简述安西王府建立对固原的影响。

7.李贤、蔡祐等墓的挖掘,发现了哪些具有影响的文物

8.论述固原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

9.谈谈山西大柳树移民工程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