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7世纪,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时期,自张骞凿空,长(安)—凉(州)之道的北路途经宁夏境内190多公里,形成了著名的“萧关古道”,而固原就是古道上的咽喉重镇,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外国贡使、胡客商贾、佛都僧侣频繁穿梭、络绎不绝,民族迁徙、文化交流、宗教传播多源于此。至魏晋南北朝,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纽带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横跨亚欧的大动脉,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几大文化的影响通过西域源源不断进入中原,而固原就是这些多元文化的整合和过渡地带。蒙元时期的几次西征,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亚、欧、非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与往来的东西方交流的大通道,全长8 000多公里,仅中国境内就有4 000多公里,翻越六盘山的丝绸之路北道中路亦随之开通,推动了固原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了源远流长、交流融合、多元一体的固原历史文化特点。而丝绸之路奠定了西(安)—兰(州)公路的雏形,对固原今后的交通发展影响很大。
北周李贤墓出土的波斯鎏金银壶
“百达原”,一个见证固原这个时期辉煌历史的地方,被考古者从固原城西南塬的地下挖掘出来。固原在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辉煌一页被掀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部门在固原城南“百达原”的羊坊村、小马庄、深沟、大堡、王涝坝五个自然村和南源一带相继发掘出土了一批北魏至隋、唐时期的墓葬,时间为公元6—7世纪,历经北周、隋、唐三个王朝。这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墓葬群。保护范围总面积1 65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 120公顷,缓冲区面积530公顷。在出土的墓志里,这一片土地被称之为“百达原”,有“原州西南陇山之足”之说。西魏北周以后,戍守治理固原的地方官员竞相选择这里为归宿之地。
自1982年对墓地开始考古发掘以来,至2004年共发掘大、中、小型墓葬50余座,其中著名的墓葬有北周墓3座、隋墓1座、唐墓6座。出土了鎏金银瓶、玻璃碗、金戒指、铁刀、东罗马金币、萨珊银币、瓷器、铜器、壁画、陶俑、金覆面、玉钗、玉环、玉璜、漆器、鎏金铜制装饰、蓝宝石印章、描金彩绘漆棺等大量反映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的珍贵文物,涵盖着中亚文化、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多种文明元素,呈现出中西文化合璧的文化融合特征和多元文化形态,再现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的演进中东西文化交流在固原璀璨的历史画卷。而且,还有能够体现墓主人身世的墓志及两具欧罗巴人即白种人的骨架,证明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传扬是经过了漫长岁月完成的,而这完全是仰仗着丝绸之路这一文明的历史通道而完成的。因为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出土文物历史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涵盖面广,具有不可比拟的历史、考古、民族和艺术研究价值,2008年,被列为中国与中亚五国政府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捆绑申报点。
北周李贤墓出土的凸钉玻璃碗
在“百达原”北魏至隋、唐时期的墓葬群中发现的墓葬尤以北周大型墓葬3座,即柱国大将军、原州刺史李贤夫妇合葬墓,原、盐、灵、会、交五州诸军事、原州刺史宇文猛葬,柱国大将军田弘墓,以及怀宁公、赐姓大利稽氏、原州刺史蔡祐和“昭武九姓”之史姓家族墓葬群影响最大。
李贤,北周声名显赫的大将军,祖上为陇西成纪人,其祖父镇守高平后,举家徙居原州(固原)。北魏时胡琛、万俟醜奴在高平起义后,北魏派大军前来围剿,李贤作为地方势力的代表,为北魏宇文泰等提供战马及军事物资,并成为宇文泰的智囊谋臣。在镇压万俟醜奴起义中战功卓显,晋升抚军大将军、封下邦县公,授左督都、安东将军,镇守高平。又在平息原州人豆卢狼的“叛军起义”后,授原州刺史。此后,地位越来越显赫: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成为北魏的柱国之臣,墓志铭上显赫地写着“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夫妇”。(www.daowen.com)
宇文泰与李贤还有一层特殊关系。北周武帝宇文邕与齐王在襁褓时,为避乱,“太祖(宇文泰)令于贤(李贤)家处之,六载乃还宫”,宇文泰数次狩猎巡西到达“原州”。宇文邕做了北周武帝,更是经常西巡至李贤家中,“朕昔幼冲,爰寓此州……食彼桑葚,尚怀好音,矧兹惠矣,其庸可忘?今巡抚居此,不殊代邑,举目亦然,益增旧想。虽无属籍,朕处之若亲。几厥昆季乃至子侄等,可并豫宴赐”,从侧面看出关陇集团的原州情结。
宇文猛墓,1993年5至8月发掘。出土墓志一合,志盖无文,志石首题为“周故大将军大都督原盐灵会交五州诸军事原州刺史盘头郡开国襄公墓志铭”。部分志文断句标点为:“公讳猛,字虎仁,平高人。其先帝颛顼之苗裔。……唯祖唯父,世为民酋。……十四年,授大都(督)、原州诸军事、原州刺史。十五(年),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乃属。”其内容主要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及任职情况。保定三年七月十五日病逝,同年十月葬于斯原,即固原南郊乡王涝池。
描金彩绘漆棺纹饰(局部)
田弘,字广略,北周时期原州人,《周书》《北史》皆为他立传。他是历经北魏、西魏、北周的三朝元老,勇谋兼备,战功卓著。1996年在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王涝坝村出土的《使持节少师柱国大将军大都督襄州总管襄州刺史故雁门门公墓志铭》载,西魏大统十四年(公元548年),授持节刺史、都督原州诸军事、原州刺史,随宇文泰破沙苑、战河桥等大战后,再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等。之后,再迁骠骑大将军,晋爵雁门郡公,食邑三千七百户。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授柱国大将军。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拜大司空,是西魏、北周时期影响较大且有重要作为的人。建德四年(公元575年),死于襄州(今湖北襄阳市),同年四月归葬于原州。北周著名文学家庾信为其撰写《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隋唐墓考古现场
蔡祐,1994年出土于固原县西郊乡北十里村的大利稽冒顿砖质墓志记载为原州平高县人,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左金紫光禄、都督、赠原州刺史,晋爵怀宁公,赐姓大利稽氏,原州刺史。
三处墓葬中出土随葬品上千件,仅李贤出土随葬品700多件,彩绘的陶俑就有200多件,尤其是鎏金银壶、玻璃碗、漆棺画、陶俑等珍品都是从西方传入的手工艺制品。鎏金银壶是反映东西文化交流的极为重要的遗物。鎏金银壶周身是由三组人物图像辗转构成的,壶底沿有连珠一周,口部有流,柄部和口沿相接处有一个带有两撇胡须的胡人头像。壶的造型别致,图像精美,是国宝级的精品。玻璃碗、大量的波斯银币,更是显示了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的繁荣。田弘墓中出土4枚东罗马金币,距今最早的1枚属利奥一世(公元457—474年)时期,尤其是数百枚玻璃珠、玻璃残片对研究萨珊玻璃器传入中国有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