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原大地震: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全球也受影响

海原大地震: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全球也受影响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原大地震是六盘山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又被称之为“环球大地震”(因地震发生时,全世界当时有96个地震台同时探测记录了这次大地震。海原大地震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地震之一。海原大地震后,余震活动非常强烈,就在大震当晚,发生的有感余震就达数十次之多。这次特大地震由于当局缺乏有力的救助措施,致使人民惨苦万分。

海原大地震: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全球也受影响

海原大地震六盘山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又被称之为“环球大地震”(因地震发生时,全世界当时有96个地震台同时探测记录了这次大地震。在日本东京,仅用放大12倍的地震仪也探测记录了这次地震绕地球两圈的震波。所以被世人称为是“环球大地震”。兰州市北塔公园的庙碑上刻有“环球大震”四个大字,其所指即为海原大地震)。海原大地震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地震之一。

海原大地震遗址

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09秒(民国九年即农历庚申年十一月初七日晚),宏观震中位置在西华山北麓的石卡关沟至哨马营一带,地理坐标:北纬36°38′,东经105°21′。震中烈度12度,震级8.5级或8.6级,震源深度约18公里,极震区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极震区呈长轴作北西走向,造成的地震构造变形带有两条:一条为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硝口—李俊—小南川—老虎崾岘北,长约60公里,主要表现为草皮冻土拱起及呈串珠状分布的大量崩山和滑坡;另一条为海原县胡家套子—乱堆子—芦子沟—菜园—干盐池—边沟—李家沟—邵家水(过黄河)—景泰县兴泉堡,长约237公里,主要显示为地堑式下陷、地震陡坎及许多次一级裂缝和鼓包。地震出现的断裂带干盐池南部升高,盐湖向北移动1 000多米;李俊堡之东的两山崩塌十余里,合为一处,将旧有的河谷堵塞,其上流造成十数丈的积水潭,即李俊乡海子震湖。极震区内边缘地区为固原、隆德、静宁通渭会宁、靖远6县;烈度在10度以上的地区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烈度在8度以上的共有48个县,面积约为20多万平方公里。这次地震造成破坏的范围,东至山西太原市、西至青海西宁市、南至陕西汉中市、北至内蒙古包头市,影响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震感面积更大,约400万平方公里,除西北各省外,河北、河南、四川、湖北、安徽、江苏、福建和北京、天津上海香港等均有强弱不同的震感。据史料记载,地震时,北京“电灯摇动,令人头晕目眩”,上海“时钟停摆,悬灯摇晃”,广州“掉灰泥片”,汕头“客轮动荡”,香港“大多数人感觉地震”,甚至在越南海防附近的观象台上也有“时钟停摆”的现象。

据专家测算,海原大地震新释放的震波能量为3.55×14尔格,相当于2.2亿吨TNT黄色炸药爆炸时释放的能量,也相当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释放能量的11倍。如果换算成电能,相当于刘家峡水电站(122.5万千瓦)8—9年的发电总量。

地震发生时,大风黑雾,天际间红光闪现,地下响声如雷,地动如船只摇晃,人畜不能站立,转眼间,山崩地移,河道沟谷堵塞,交通断绝,房屋倒塌;顷刻间,城乡变成一片废墟,村堡覆没,人烟全无,鸡犬灭迹。海原、固原、隆德等县城全毁,景象十分凄惨。海原大地震后,余震活动非常强烈,就在大震当晚,发生的有感余震就达数十次之多。大震发生后的第9日,在海原震中西边的甘肃打拉池一带又发生了一次7级强余震。以后逐日有余震,大大小小断断续续的地震活动一直持续到1923年9月,持续时间长达3年之久,仅5级以上的余震就发生过6次。劫后余生的人们,一日数惊,人心惶恐达到了极点。据地震各县调查登记,在当时这块人口稀少而居住散疏的黄土高原上,因一次地震竟死亡人数高达234 117人之多,其他财产损失则无法计算。从统计数据看,大震中海原县死亡73 027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约12万人)的60%,受伤4 523人;倒塌房屋26 912间、土窑洞26 698孔;压死大家畜41 638头,伤2 854头。县城内除一座钟楼与一孔极小的土坯拱窑完好外,其余建筑物均被彻底毁坏,城墙绝大部分倒塌。固原县死亡39 176人,占全县人口的45%,受伤10 700人;压死大家畜260 260头;固原城塌陷41处,毁坏衙署公所14所、学校9所、庙宇31处,城关倒塌房屋5 164间,乡村房屋土窑倒塌者十不存一,无法清查。隆德县死亡21 30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6%,受伤1 812人;压死大家畜52 291头,房屋倒塌59 046间;山崖崩裂291处。化平县(即今泾源县)死亡4 000余人,压死大家畜12 000余头。

海原大地震时,正值隆冬冬月,震后第二天,当地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继而又是大雪纷飞,天地寒彻。据当时《地学杂志·陕西地震纪略》一文报道,大震后灾区人民“无衣、无食、无住,流离惨状,目不忍睹,耳不忍闻。人们多依火坑取暖,衣被素薄,一日失所,复值严风,忍冻忍饥,瑟瑟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恃饿殍,亦将僵死。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震后3个月,仍有未掩埋的尸体。

大震后,灾区各地纷纷向省府告急求援。地瘠民贫的甘肃省根本无法应付这次突然发生的特大灾难。震后第25天,甘肃省省长、督军张广建和议长王世相代表全省官吏、绅民向全国通电,呼吁北京政府和社会各界紧急援助。甘肃省成立筹赈公所,专事集募。但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国力匮乏。北京政府面对奇灾浩劫竟茫然无措,唯独以总统徐世昌之名捐大洋一万元。因没有采取及时有力的救灾措施,致使灾情进一步加重。面对这一情况,甘肃旅京人员和学生一再呼吁,要求救济灾民。震后第70天,他们仍在《中国民报》上发表文章要求政府救济,并抨击当时无任何救助措施的北京政府。旅京甘肃同乡会组织了甘肃赈灾救济会,向社会各界求告,包括向军政要人黎元洪曹锟张作霖等84人呼吁慨施捐助。赈灾救济会从1921年1月到12月整整一年时间,向全国各省发出募捐函件390件,发电报210件,但反馈信仅100件,反馈电报仅20余件,只收到捐款3.1万大洋,如此结果,令人心寒。这次特大地震由于当局缺乏有力的救助措施,致使人民惨苦万分。(www.daowen.com)

海原大地震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除了生灵涂炭,造成巨大损失外,大地震还创造了中国近代史的几个第一。地震时旧中国没有一台现代地震仪和地震台,震后谁也弄不清震中在哪里。直到一个月后才将震中圈定在海原。地震后,北洋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立即建立自己的地震台。并于1921年派员赴法国学习,1923年开始筹建,历经7年,直到1930年终于在北平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地震台,拉开了中国地震观测工作的序幕。中央地质调查所的著名地质科学家提交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份地震科学考察报告;绘制了我国第一张震区烈度等线图;他还首次在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划分了地震危险带。1922年,世界万国地质大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中国学者第一次站在世界讲台上宣读了关于海原大地震和中国地震活动构造带内容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的重视和极大的兴趣。

海原大地震给西北人民,特别是西海固人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损失。地震过去快一百年了,至今,人们还谈震色变,心有余悸。但由于这次地震规模特别巨大,特征典型,地震遗迹大部分保留原貌,便于科学考察,因而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自地震发生至今,已有不少著名专家学者来西海固实地考察。如1921年4月,当时的中央政府命令内务、教育农商三部派翁文灏、谢家荣、王烈、苏本如、易受楷、杨警吾六位委员来地震区调查,并提出专题报告;国际饥饿救济协会的霍尔·克劳斯、麦克考尔密克等及一批外国专家曾先后来地震区进行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等先后多次选派专家对海原大地震进行专题考察和研究,并出版发行了《一九二零年海原大地震》《海原活动断裂带》等一批专著。

那次地震后,“海原活动断裂带”在240公里范围内出现的断头沟、断尾沟、断塞塘、槽形谷等异常地貌,屡见不鲜。现存的典型地震遗址景观有:海原县干盐池唐家坡田埂错动遗迹;海原县干盐池解家庄地震地表破裂带遗迹;海原县干盐池城垣遗址;海原县西安镇袁家窝民房遗址;海原县城关镇小山地震地表遗迹;海原县李俊镇联合村海子遗迹;海原县盐池乡石卡沟地震最大水平位移遗迹;海原县高台镇刺儿沟探槽剖面;西吉县震湖乡党家岔堰塞湖遗迹;固原市彭堡镇石碑塬塌山遗迹。

其中,西吉县(过去属海原版图)党家岔堰湖是固原地区最大的地震堰塞湖,也是宁夏最大的堰塞湖。现有水面南北长3 110米,东西平均宽600米,水面积达186.6万平方米。平均水深6米,最大水深11.5米,蓄水量1 120万立方米。湖内生长着鲢、鲤、草鱼等近10种鱼类,其中有彩色鲫鱼。每年春季有成群的野鸭到这里“落户”,直至湖面结冰后才恋恋不舍地南去越冬。还有大山雀、猫头鹰等近10种野生鸟类。堰塞湖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湖中生长着五彩缤纷的鲫鱼,在科学界仍然是个谜。

海原大地震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对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海原地震旅游带位于国务院2000年4月批准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扶贫实验区六盘山旅游区,地震旅游的开发和利用与六盘山生态旅游、浓郁的回乡风情、灿烂的丝路文化和丰富的古迹遗存紧密联系、互补,这种多元性与独特性的有机结合必将为本地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