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辽宁省铁岭农业学校 编制
前言
为了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探索新的农业中专人才培养模式,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于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在辽宁省铁岭农业学校园艺专业进行了“双元制”试点。在中德双方专家的共同合作下,制订了借鉴“双元制”经验实质,符合辽宁省园艺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并编写了部分实验教材。
在几年的实验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了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双元制”特色,又吸收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因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改过程中,遵循了如下原则。
1.为了确保中专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可塑性,文化课仍然采用学科式课程设置方式。在执行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的前提下,按照专业需要进行了调整,确保够用、适用。
2.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采用综合课程体系。植物及其生理生化、土壤肥料、气象学、生态与环保、遗传学、植物保护几个方面内容综合为植物与环境。果树、蔬菜两大类作物的栽培理论与技术、良种繁育、储藏加工、病虫害则分别综合为果树生产综合技术和蔬菜生产综合技术。数学基础知识和田间试验与统计、测量技术综合为专业计算。物理学基本知识与农业机具综合为农用机电。
3.打破老三段,按照生长季展开专业授课及实训。前一生产季中所获得理论与技能在下一生长季中继续强化。
4.实训时间逐步增加。园艺专业试点班教学计划中理论与实训之比,各阶段分别为:
第1~3学期为1∶1.05;第4、5学期为1∶1.23;第6、7学期为1∶1.26;第8学期为1∶1.64。
本计划及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学时数及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调整。
本计划是根据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农业部“烟台”会议和“苏州”会议精神,吸收“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实质,结合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而制订的。本计划以培养学生岗位综合能力为目标,打破学科式教学体系,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配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培养人才的质量,适应辽宁省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业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园艺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的中级“应用型”人才。
(二)应职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基层,在农业技术推广和生产部门从事园艺植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的育苗、建园栽植、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品种选育及简易贮藏加工等技术、管理或经营服务工作,也可以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
(三)人才规格
(1)具有马列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2)热爱农村、农业和农民,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关能力。
(3)具有下列知识和能力:掌握植物及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农业气象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园艺植物栽培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掌握果园建立、四旁绿化和建园规划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果蔬储藏保鲜加工初步知识;具有综合设计和实施园艺“两高一优”生产的能力及技术示范推广能力;具有熟练的微机操作技能及专业的初步运用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身体健康。
(5)具备较强的现代农业管理、信息处理、技术推广和市场变化应变能力。
二、招收对象、学制
面向农村,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相应学历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有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考生。学制四年。
三、时间分配
四年全学程总计202周,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四年全学程时间分配表
注:理论教学107周,其中每周三下午安排为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共10.7周;每周安排2个下午专业活动时间,共15.3周,实践教学总周数为52.3周。
四、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理论教学部分)
本计划课程设置分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综合技术三部分。每部分的学时数分配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表
注:文化课1030学时,占42.2%;专业基础课558学时,占22.9%;专业课853学时,占34.9%;后两者合计占57.8%。
五、课程教学目标
(一)文化课
1.政治:通过经济、政治、世界观、人生观、法律、国情和职业道德几个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复述马列主义有关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用马列主义观点解释社会现象。知法、懂法,自觉地遵守法纪。增强从事专业工作的政治素质。
2.体育: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的教学,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保证身心正常发育,不断增强体质。
3.语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语法、修辞、逻辑等基础知识,进行应用文写作,并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www.daowen.com)
4.英语: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积累适量词汇,掌握语法基础知识,并能借助工具书翻译专业资料,基本能够进行日常会话。
5.化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
6.计算机基础:讲授WPS文字处理系统及汉字录入方法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学生将具备利用计算机从事办公、业务活动的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分植物及环境、植物保护基础和专业计算三个单元。
1.植物及环境:分植物及其生理生化、土壤肥料基础、农业气象观测技术、遗传变异知识、微生物基本知识五个部分。通过教学,学生应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所需要的气候、土壤条件。具有测土施肥、气象要素观测、微生物的培养及分离、植物生育情况及生理测定方法等技能。
2.植物保护基础:通过本模块学习,学生将掌握:病虫害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学会各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3.专业计算:讲授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土地测量、试验统计及专业生产中常见的体积、面积、用量计算知识。学生将具备土地测量、温室设计及田间试验的设计,实施与统计分析能力。
(三)专业课
1.果树综合技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等有关知识;具备果树育苗、建园、树体及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能力;学会“两高一优”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了解贮藏加工的一般技术。
2.蔬菜生产综合技术: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掌握蔬菜生长发育知识;具有蔬菜生产的基本技能;学会“两高一优”栽培模式和配套技术;初步掌握蔬菜制种技术和贮藏保鲜的基本方法。
3.观赏植物栽培及园林规划:学生掌握,观赏植物分类,生长发育规律、苗木繁殖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我省主要观赏植物的栽培技术、盆栽技术和切花技术;掌握城乡绿化、园林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了解山石水体等综合应用艺术。
4.农业经济:学生掌握农村经济管理和基本方法,农产品营销的基本知识及规律,具有较强的经济预测和按经济规律组织、管理、发展商品生产能力。
5.农业机电:讲授有关的物理知识。学生学会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具有园艺动力机械和农机具的调整、使用和维修保养能力。
六、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为主是“双元制”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本计划所列的实践教学内容,有实验教学(含于理论教学中),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劳动、专业实践活动五部分。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农时季节,对学生进行系统实践技能训练。
内容及时间分配如表3所示。
表3 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及时间分配表
以上四部分总周数为52.4周,学时数为1572学时(每周按30计)。
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时数如表4所示。
表4 各门课程实验教学时数表
实践教学总时数为1572+779=2351学时,理论教学为2133学时,理论与实践时间之比为1∶1.10
七、组织教学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组织教学要突出政治思想教育,除政治课发挥其作用外,其他各项教学活动要渗透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把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工作所要求的思想素质与培养专业能力等同起来。
2.根据农业学校的特点,利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三个生长季,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理论教学按农时季节授课,并在三个生长季中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教学和生产融合。
3.根据生产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4.破除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老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合理地安排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以实践教学为主,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完成理论教学学时,尽可能利用实验室、实习基地或生产现场,组织教学。也要将理论教学中操作性强的内容置于实践教学中完成。
5.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6.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实验基地开展广泛的教学活动,开辟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生产实习成为岗位试就业实习,由单纯实习变为盈利性实习。
八、成绩考核
本计划中所开设的课程均需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并由以理论考核为主,过渡到以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核按百分制评分;技能考核按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在技能考核中,要对学生从劳动态度、技术操作两个方面进行考核。理论考核既可以笔答,也可以口答或辩论等形式进行。每一门课程,理论和实践有一次不及格者视为该课程不及格。
每学期考试考核可于期末集中进行,也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时间进行。
教学实习均需评定成绩并计入相应课程的实践成绩,学期生产劳动也按班评分。
以上各项考试考核不及格者予以补考。
毕业考试成绩包括《果树生产综合技术》和《蔬菜生产综合技术》二门的理论考试成绩和专业专项及综合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有一门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操行评定,毕业时进行德、智、体全面鉴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