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践探索: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模式

实践探索: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模式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定实训大纲,分四个阶段进行。这次实习结束后工厂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及完成生产任务的情况评定出实习成绩,成为以后定岗定级的依据。

阜新市电子职业技术中专 董灵均

阜新市电子职业技术中专是阜新市电子局所属的企业办学单位。1980年建校,一直培养电子技术、家电维修、微机的专业人才。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轨后,电子行业效益不好,企业内部富余人员增多,造成我校招生难、分配难,学校走入低谷。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发现企业技改项目很多,每年都在扩大生产规模,搞新产品开发。分析得知企业多的是那些占岗不顶用的工人,而素质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实用型人才非常短缺。因此我们根据东新电容器集团和通讯电缆厂的需求,开设了电子元件和通讯电缆专业,并与企业签订了用人合同。学校负责按企业要求培养,企业负责安排实习,毕业后企业按70%的比例择优录用。

1996年电子元件专业招生46人,1997年通讯电缆专业招生43人。对于这两个新开设的专业,既没有教学大纲,又没有教材。在教学上我们紧紧依靠企业,采取“双元制”教学模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企业需要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经过4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两个教学班的学生毕业后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企业改变了原70%的录用计划,全部接收了两个专业89名毕业生,使学校走出了困境。

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内容步骤

1.确立培养目标

学校和企业共同成立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电容器(通讯电缆)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实用型的人才。具体要求学生要有两个能力、两种意识、两种精神。即:具有岗位应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养成爱岗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

2.改革课程体系

为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实用的必要知识,根据培养目标,把文化课与专业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综合课。比如电容器材料涉及到有机化学内容很多,而高中化学无机化学为主,我们把这两门课综合到一起。再如高中物理电学部分与电工基础有重复,而且一个物理量两个名称,物理名词的提法和符号也不尽相同,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我们把高中物理的电学部分拿到电工基础里去讲。这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基本必要和实用的专业知识,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内容的重复。较好地解决了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问题。

在课程体系上根据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开设市场营销、现代企业管理职业道德等课程,拓宽了知识领域,提高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3.解决师资问题

电子元件和通讯电缆专业没有成形的教学计划、大纲,甚至没有教材。我们请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结合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研讨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在教材处理上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相应专业的教材为蓝本,结合企业及学生实际,由学校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这样使专业课教学增加了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4.强化技能训练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始终把技能训练贯穿在培训的全过程。制定实训大纲,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了解岗位阶段。安排在第一学期,时间为一周。学生入校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内容是从车间的第一道工序到最后一道工序逐个了解熟悉。因为每个工种、工序都有可能是学生未来的岗位。通过这一实习过程学生基本了解了各工种、工序的操作规程、技术指标,并了解了工序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了他们的质量意识和合作精神。(www.daowen.com)

第二阶段:试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时间半年。这是在学习两门专业课程以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同时发现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见习岗位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时间一年。这一阶段学生基本能按操作规程上岗。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这次实习结束后工厂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及完成生产任务的情况评定出实习成绩,成为以后定岗定级的依据。

第四阶段:顶岗。安排在毕业后。

对毕业生根据培养目标进行综合考核。成绩优秀的工厂直接录用,定岗定级,没有见习期和试用期

我校九六级电子元件专业和九七级通讯电缆专业学生经过考核,全部被东新电容器公司和通讯电缆厂录用。工厂认为这批学生进厂后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有活力。综合素质高,为工厂增添了新鲜血液。二是具有竞争意识。使老职工有危机感。三是有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上岗后就能对生产进行小的改进和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益。

二、几点体会

1.增强了企业参与职教的积极性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人才的共同培养,使学校和企业达成共识:学校必须主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而企业应主动支持学校工作,依靠学校得到优秀人才,提高职工素质。在实现育人的目标上,再也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孤军作战,而是找到一支强大的同盟军。这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校企的积极性,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才培养和使用关系这个大问题。

2.培养出一批受企业欢迎的新型人才

实践证明:以企业为主体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实用性。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技术操作水平、合作能力、质量意识等综合素质都比以往的毕业生高,上岗后就迅速成为生产一线上的骨干,深受企业欢迎。

3.初步形成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双元制”教学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1.采取“双元制”教学模式,理论上需要提高,操作上需要指导。

2.没有成形的教材、大纲,难以应付统考。技能鉴定、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

3.企业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设备比较先进,而学校的教学设备比较落后。特别是我们自收自支的学校经费紧张,无力购置先进的设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