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实验探索:借鉴双元制对财经中专课程改革的意义

职业教育实验探索:借鉴双元制对财经中专课程改革的意义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们对国内外各种职教课程模式进行了综合对比,感觉到“双元制”经验对财经中专学校的课程改革有着积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引进“双元制”课程模式,完善学科中心模式,对实现财经中专的教改一定是大有裨益的。“双元制”课程结构是采用综合课程论。

职业教育实验探索:借鉴双元制对财经中专课程改革的意义

辽宁省财政学校 满希明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就业方式,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财经中专教育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财经中专课程改革应满足两种需要

财经中专课程改革应立足于教育的两大社会职能,既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服务,又为人的存在与发展服务,课程改革要兼顾社会需求与人的生存发展两方面。

1.课程改革要满足当前人才市场的需要

财经中专教育要为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基层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培养动手能力和适应性强的实践应用型人才。目前,财经中专教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不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要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就要根据现实岗位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因此,课程改革围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是一个基本出发点。

2.课程改革应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由此带来的劳动组织形式的变革将进一步使得原有的学科或行业界限被打破,产生许多新的复合型职业岗位,现代管理需要宽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不可能通过在校学习获得其未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劳动者必须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以适应生产技术的不断变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不再是从一而终,劳动者会经常转换职业。可见,财经中专教育的课程改革要考虑未来社会的需求,新的课程方案要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一个较为宽厚的基础,要注意拓宽知识面,进行必要的技能储备,使学生具备多方面的就业转岗能力。

总之,财经中专教育的课程改革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进行的,旨在培养符合当前和未来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意义十分深远。

二、财经中专课程改革的借鉴模式

课程模式是一定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依照一定目的和方式组成的结构体系的外在标准形式。财经中专教育传统的课程模式是学科中心模式,该模式以专业所涉及到的相关学科为中心设置课程,以单科分段为特征,强调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该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这种模式也曾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财经专业人才。但该模式的问题在于:(1)重理论、轻实际应用,往往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不利于针对工作岗位要求有效地、系统地培养各种应用能力;(2)各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衔接,内容时有重复;(3)各科知识往往偏多,毕业生上岗就业适应期较长。长期以来,财经中专的课程二年制多达20门以上,四年制多达30门以上,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大学本专科的压缩和翻版,致使理论教学时间长,专业实习时间短,不能同步进行且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学校一直探索建立新的课程模式,并相应进行了课程改革,但始终未能有效解决学生技能水平尽快提高以适应就业上岗需要这一问题。(www.daowen.com)

确定一个合理的课程模式对于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改革目标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对国内外各种职教课程模式进行了综合对比,感觉到“双元制”经验对财经中专学校的课程改革有着积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该模式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标准,经校企共同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胜任所从事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结构及其形成特点来设计课程,以各专业能力作为教学单元,编写模块式教材,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较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符合财经中专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

实践证明,财经中专长期以来实行单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引进“双元制”课程模式,完善学科中心模式,对实现财经中专的教改一定是大有裨益的。“双元制”虽然突出了岗位能力培养,课程内容针对性强,校企紧密结合,能及时反映社会、经济、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但从中国目前国情出发,完全照搬“双元制”做法也还存在一些客观局限性,如该模式强调按岗所需来组织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准则,忽视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教学分别由企业和学校承担,二者缺乏法律和利益上的内在联系,工作不易协调等等。可见,单纯采用哪种模式都难以全面地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们的策略是,顺应当前国际上职教课程模式综合化潮流,以是否符合实际需要作为衡量课程模式正确与合理的标准,博采众长,形成一个多元整合型的课程模式。具体内容是:对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采用能力本位模式,进行课程门数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根据培养目标将相关课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少而精原则,克服学科课程强调系统性而造成的内容偏多、偏深、单科教学周期过长、课程内容重复、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弊病。对于文化课、公共课及实践性不强的专业基础课,仍采用学科中心模式,但应对学科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造,做到知识面宽,专业口径大,强调必要的知识系统性,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为学生奠定一个较为宽厚的知识基础。

三、借鉴“双元制”模式后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有效配合和组织,是课程内部相互联系、制约的各种基本要素的组织形式,主要表现形式是各门课程的设置。财经中专教育传统的课程结构是建立在学科中心模式上的,按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来实施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已如前所述。

“双元制”课程结构是采用综合课程论。除设立必要的公共课外,专业课只设三门,这三门课程内容围绕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来安排,综合性很强,既分工明确,又相互联系,能有效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及衔接不好的问题。该模式对财经中专教育最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就是对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改革,它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相关配套改革应与之同步进行,从而实现按能力本位培养学生,增强毕业生就业和发展的能力。

我校对“双元制”校内实验班(1999年9月开始实验)采取的是多元整合分段式课程结构。多元整合,是指将原来全部学科课程按照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度,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的思想整合四个课程模块:专业整合模块、学科公共课模块、技能工具课模块和选修实践课模块。其中,专业整合模块由普通经济学、商务经营学和企业会计学三门综合课构成,囊括了过去的政治经济学、财政学、国家税收、金融国家预算经济法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股份制会计等20余门专业课程。学科公共课模块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四科,仍采用学科中心模式。技能工具课模块包括微机、计算技术、书法、礼仪四科。选修实践课模块中的选修课是指根据社会调查和预测情况开设的以适应就业需要的相关理论课和实践技能课;实践课则包括专业整合课的阶段模拟实习、毕业模拟实习和社会综合实践锻炼三部分内容。

上述四个模块的课程分三个阶段组织教学:即基础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和职业方向教育阶段。在一、二、三学期实施基础教育,重点完成学科公共课模块各学科的教学任务;同时进行专业整合课、技能工具课模块中的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学生奠定一个较为宽厚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能力,使其能适应广泛就业需要。四、五、六学期实施专业教育,重点完成专业整合课和技能工具课模块中相关内容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通过学习,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就业上岗能力,满足今后谋职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六、七、八学期,重点进行职业方向教育,完成选修实践课模块的教学任务。学生可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结合自身的兴趣选择特定的专业模块学习,其课程以选修为主,最后则围绕职业方向进行专业训练和社会综合实践。这样有利于组织个性化学习,灵活适应社会对财经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们认为,多元整合三段式课程模式与结构,既发扬了我国的传统,又吸收了“双元制”经验的合理成分;既实现了学科中心本位课程体系与能力中心本位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也实现了学校课程改革与社会环境的有效衔接。“双元制”对于我国财经中专教育教学改革可资借鉴之处是多方面的,我们将以课程改革作为突破口,逐步推动教学内容、办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向纵深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