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第一职业中专 李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如何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生产需要的第三产业人员,需要我们对以往的职教模式重新审视。只有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职教先进经验,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才有生命力。
1997年,我校经市教委推荐,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与德方专家的实地考察,被省教委、省劳动厅确定为辽宁省第三产业借鉴“双元制”试点学校。1998年被确定为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实验基地”。从1997年8月至2000年7月,历时3年,在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第二、第三研究室和德方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在实验教师辛勤努力下,财经类已经顺利地完成了一个实验周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学校先后共招收九七级、九八级、九九级三个“双元制”试点班,有学生75人,其中九七级28人的试点班中,有22人参加了2000年高职升学,6人直接走上了工作岗位。实践证明:“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一、实验概况
实验时间: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
实验基地:本溪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中国工商银行本溪分行
实验指导单位: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实验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本溪市第一职业中专校长 姜希忠
副组长:本溪市第一职业中专校长助理 李春
本溪市工商银行中专校长 郑志文
成员:本溪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教师 王正喜 王红 赵占莲 唐文
实验年级学生:九七级28人(男:8人;女:20人)
九八级17人(男:7人;女:10人)
九九级30人(男:10人;女:20人)
实验专业:财经专业
实验教学计划:执行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驻所德国专家及实验学校共同制定的计划。
实验教学大纲:执行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驻所德国专家和实验学校共同制订的大纲。变学科体系为职业能力综合教学体系,设置企业会计学、市场经营学、普通经济学三门专业课程。
师资培训:参加由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组织的师资培训5次,25人次参加。
协调小组:以每所实验校为基地,每所学校承办两次工作会议。
课时安排:语文 256学时
企业会计学 320学时
数学 256学时
商务经营学 320学时
体育 80学时
普通经济学 320学时
外语 80学时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 80学时
点钞32学时 珠算32学时
教学安排:1~4学期 每学期16周理论课教学
2周实训课教学
5~6学期 生产实习(欲就业者)
理论教学(欲升学者)
实验评估检查:接受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德国专家的评估、检查7次
二、做法与成果
(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
为使“把握实质,洋为中用,探索规律,立足可行”的“双元制”实验指导思想在试点工作得到明确和具体的体现,学校结合校情,国情,细化指导思想;借鉴“双元制”合理内核,由学科型向综合型转变;加宽专业口径,做到一专多能;把握理论深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二)强化教学管理
“双元制”教学计划、大纲是组织“双元制”教学的依据,我们多次组织教师进行论证、修订。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坚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对于一些不适合的课程进行精减,把原来财经专业16门左右的课程压缩为现在的6门课程。二是在教学内容上注意抓好《普通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衔接;将《普通经济学》中一部分内容放到《政治经济学》中去讲,同时抓好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衔接,结合市场需求,及时补充一些新知识。三是在教学组织与管理上坚持边实验边推广,为引进“双元制”这种成功的教学模式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三)舍得投入,完善实验设施(www.daowen.com)
“双元制”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走过的路程告诉我们:为期3年的实训教学如缺乏一定的教学设施,那么完成教学任务则如“纸上谈兵”。为此我们把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的基地建设纳入开展“双元制”实验基本必备的条件之中。
3年来,在我们的自身努力和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立并完善了适于“双元制”教学的现代办公模拟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室,形成了78个工位实力较雄厚的财会人员、工商管理人员的实训基地,配有586型微机24台、JVC实物显像仪、多实物投影仪、传真机、彩色喷墨打印机、数码相机,价值47万余元。
(四)选聘专业骨干,成立“双元制”教研组
师资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完成好“双元制”实验任务,我们根据“双元制”实验教学特点,选聘了具有本专业丰富教学经验,懂理论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科研型的财经专业骨干教师作为试点班教师,成立专业一体化的“双元制”教研组,一是充分发挥教研组信息反馈的职能作用,使学校及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困难并积累经验;二是充分发挥教研组教学研究的职能作用,为学校提供教改经验。
在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及德国专家从宏观到微观的指导下,我们的实验经过3年艰辛努力,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成功:
1.综合化的课程设置适应了市场经济所需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2.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改革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教材建设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3.“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优化了专业理论课课堂结构。
4.把“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到实处,学生职业能力显著提高。
5.教研培训、协调合作,培养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师资骨干。
6.与教学要求相配套的实训基地,是“双元制”实验的物质保证。
下面通过三组数据来验证本次实验的成效。
表1是实验班(九七级)与非实验班(九七财经二班)2000年高职升学技能成绩比较。
表1 高职升学技能成绩比较
表2是实验班级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成绩一览表。
表2 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成绩表
表3是实验教师近3年取得的教育教学成绩一览表。
表3 教学成绩一览表
续表3
三、思考与启示
思考与启示之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是借鉴“双元制”教学经验的关键。
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都把课程置于培养人才的重要地位。现代课程理论的观点认为,课程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学习者活动的总体,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所有教育活动的总和。可见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必须通过课程这座桥梁才能实现。在实践中,德国“双元制”经验,给了我们这方面更多的思考与启示。
1.围绕培养目标定位的课程设置
德国“双元制”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明确务实,要求具体。“双元制”培养目标定位在职业能力为本位;不仅培养未来劳动者的基本从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而且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做,当职业发生变更时,从业者所具有的重新获取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的能力依然存在。这一培养目标的定位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能形成一定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以及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具有比较正确的生活与发展的能力,使个性与特长能得到开发与持续性的发展。
2.围绕学习内容定位的课程设置
德国“双元制”课程内容综合化的改革,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和方向性措施,是为21世纪培养出全面与专业辩证统一人才的需要。“双元制”的学习内容,是从职业需要出发,以学科为资源,把最必须的知识、技术,重新组织加工成以专业为主线的几门专业课,建立以职业为本位的新教材体系。第三产业实验,把原来的16门专业课,压缩成《企业会计学》、 《普通经济学》、《市场经营学》三门专业课,这样做并非是对原有学科的否定,而是旨在突出职教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中科学、技术生产已形成一个综合体,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融为一体。以《市场经营学》为例,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相近职业的通用性,可以说是现代商业社会服务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学科。
精减课程门类,突出职业特色,为培养目标服务,给学校以更大的自主权,融思想品德、知识技术等素质教育为一体的学习内容改革,也是“双元制”课程综合化的突出特点。
在“双元制”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包括主线和非主线两部分。主线有知识、技术。非主线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做克服了德育内容抽象空洞,与其他学科缺少联系的弊端,便于塑造一个从业者的整体素质,树立了终身教育观念。
3.围绕学生发展定位的学习方式
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要求,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的具体方法,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这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时空的开放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全新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方式,是“双元制”教学的显著特点。
在“双元制”试点工作中,将学生置于重心和中心的位置,让其自行设计、安排、独立实施,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共同参与研究时,为学生解决问题而提供一定的服务指导,并把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外,将整个研究学习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方式系统,“双元制”教学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真正地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通过3年的实验,我校认识到,树立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办学宗旨来培养人才,以社会实践衡量人才质量是进行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改革的思想基础和前提。解决了接受3年职校教育即可享用终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架起了实现培养目标的桥梁——新课程体系。
思考与启示之二:关注社会生活,尊重学生主体,焕发学习活力,是借鉴“双元制”教学经验的核心。
经过3年的“双元制”实验,我们树立了大职业教育观。职业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客观存在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职业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职业教育便失去了意义,职业教育要求关注生活。只有从社会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知识,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只有建设起“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才能改变中等职业教育脱离实际教学的滞后局面。
3年的“双元制”实验,给每一位实验教师一个深刻的理性结论:教师的教学行为实是一种理念。“双元制”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以崭新的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课堂教学。
(一)变“忽视”为“重视”,教学观念变革是关键
在3年的试点工作中,“双元制”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自我学习,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学生创造个性,重视合作、交往等行为的养成,重视学生的直接体验,这些重视正是中国传统教育所忽视的方面,为什么明知是弊端,明知有悖于素质教育,几经呼吁实施还如此缓慢,那就是由于传统的东西驾轻就熟不愿花力气去探索新路。为了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双元制”教师培训做到了)才能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一旦掌握了现代教育思想,就会焕发出极大的改革热情,结合他们的实际工作,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是“双元制”实验最显著的教学效果
“双元制”教学做到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以学生思维活动和学生认识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上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当做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动脑、动手、动口,课堂“活起来”。学生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这是现代社会中最基本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提供了这一最具魅力的教学——创新与实践。
3年来的实验,我校主要在教学领域中进行,在课程设置和课堂结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还存在诸多教学中的矛盾与问题,如关于教学整体优化的问题,关于专业设置现代化问题,关于教材建设适需化与适时化问题等等,尚需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做出我们的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