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类专业借鉴“双元制”经验的改革试点工作是辽宁职业教育研究所继机械专业试点之后,于1994年开始的,至1997年7月结束。沈阳市电力学校和大连市电子职业中专参加了该项实验。
一、实验方案要点及说明
(一)实验方案要点
教育实验法理论指出:所谓教育实验,是指教育科研人员沿着既定的教育目标确定的方向,控制干扰教育目标实现的因素,操纵导致教育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确定被操纵的因素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获得提高教育水平的科学依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确定教育实验目标,明确“控制”与“操纵”的因素(对象),是我们进行试点实验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加强实验的形成性研究,最后确定实验的因果关系,则是试点实验的最终目的。
在电类专业借鉴“双元制”改革实验方案中我们提出:开展改革实验的目的,是全面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省情,探索职业技术教育新模式,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可资参考的咨询和建议。并由此提出了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要坚持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及实验应遵循的具体原则:整体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
实验方案中还明确了如下实验目标和实验变量等。
1.实验目标(教育目标)
(1)实施广泛的职业基础培训;
(2)强化实践技能培训环节,探索实践技能培训方法;
(3)形成综合课程体系;
(4)培养高素质的电类专业中级技术工人。宽泛的职业基础知识,娴熟的职业技能,一定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等。
2.实验变量(被操纵因素)
(1)教学计划与大纲;
(2)教学方法;
(3)教学手段。
3.相关变量(被控制因素)
(1)学校内部条件;
(2)学校外部条件。
4.实验方法
不改变现行学制,借鉴“双元制”经验,对现行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进行改革,着重从教育思想、办学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此外,方案还对实验的实施步骤(操作程序)进行了设计。这其中包括:实验的前期工作、实验过程安排及实验的评价验收。
(二)关于实验方案的一些说明
1.关于实验课题确定的依据
选定课题是开展教育实验的第一步。“电类专业借鉴‘双元制’经验改革试点实验”是作为中德职教合作项目的辽宁职教所的工作内容之一,又是与德国驻所专家组合作进行的研究任务之一。因此,该项课题具有特殊的双重意义,也是该课题的选题依据。
2.关于实验课题的实验假设
所谓实验假设,简言之,就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性假定。我们认为,德国“双元制”作为一种职教模式对其经济的腾飞发展起到了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多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从培训目标、课程结构,到教学内容、培训方法等,都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通过改革实验的验证,这些经验有可能为深化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改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及探索我国企业参与办学的新的办学体制提供借鉴。这就是电类专业借鉴“双元制”经验改革试点实验的基本假设。
3.关于编制电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电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以德国现行相似或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为基础,在德国专家指导下,由试点学校的教师和辽宁职教所的科研人员共同制定的。主要体现了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电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是在广泛征求企业界的意见和要求,在德方专家、教师和辽宁职教所科研人员经过充分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制定的。
(2)是严密性与灵活性的双重体现。在确定教学大纲的具体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尽可能使计划和大纲的内容具有预见性。尤其在处理对我国尚未普遍运用的高新科技内容上,大纲的规定比较概括和宽泛。目的是使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教学和企业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深浅度,以适应教学内容要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要求。
(3)是方向性与可行性的有机结合。电类专业教学计划、大纲的制定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方向性与适合国情的可行性。例如在充分考虑试点学校现存条件的前提下,将机械专业的钳工培训内容列入第一学年的教学计划。
4.关于实验过程中的“操纵”与“控制”问题
从实验的严格定义上讲,所谓实验的“操纵”与“控制”,实际上是指“纯化”实验条件与“强化”实验变量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易于科学地确定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教育现象是极其复杂的,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实验条件的“纯化”是相对的,而实验变量的“强化”也是有条件的。这种情况又由于中德两国之间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和距离,而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在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注意突出实验变量及注意把握相关变量,而对实验的无关变量的干扰作用,则在实践中设法去减弱乃至抵消其影响。
电类专业借鉴“双元制”改革试点实验是一项采用自然实验法的准实验。这一性质的确定,要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本着认真求实的精神组织实验工作,尤其要加强和重视实验的形成性研究,注重日常管理,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实验工作。
二、实验实施过程及说明
(一)实验对象的选择
电类专业选择了两所学校分别在动力电工和家电维修专业实施这一改革实验。动力电工专业招收学生30名,家电维修专业招生72名,共3个教学班。为保证实验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实验班学生招生仍按常规方法进行。
(二)实验的组织落实
为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两所学校均组建了由校长(或副校长)、教导主任、专业组长参加的领导小组。并根据实验工作的要求,建立了由理论课和实训课教师组成的实验教研机构,即“双元制”实验教研室。为充实实训教学力量,沈阳电力学校特选派2名工人技师及1名电气工程师担任实训课的教学及研究任务。
(三)实验人员的培训
根据实验工作的需要,我们对参与实验工作的有关领导和实验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
1.在素质方面
(1)高度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2)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3)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研究能力。
2.在理论与专门知识方面
(1)对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与现状,尤其是对“双元制”培训模式应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2)对实验教师来讲,还要有一定的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教学法的理论知识。
从1994年3月起,在驻所专家的直接参与、协助下,由辽宁职教所有关研究室组织了如下几方面内容的培训:对试点学校校长的培训;对试点学校专业教研组长的培训;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德国“双元制”概况及基本经验;“双元制”改革实验的意义;“双元制”模式及教学体系;教学法讲座。培训方式主要为:专家讲座;培训班、研讨班;实地参观,亲自操作。
上述各项培训,基本满足了实验的要求,为实验的顺利启动与开展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四)实验的操纵与控制
1.实验的操纵(www.daowen.com)
所谓实验的操纵,是指实验人员按照既定的实验目标,操纵那些实验变量,使实验按计划方案顺利实施的过程。
在电类实验方案中,我们确定的实验变量是教学计划,达到了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这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实验变量系统中的基本要素。教学与实训计划、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由于没有试点教材,所以教学与实训内容这两个变量就集中体现在电类教学与实训计划和大纲上。这也是实验中改革力度最大,设计也较完善的实验变量。电类试点实验在3年时间中,按照计划与大纲组织和实施教学。
从3年的实验过程看,两所学校,两个专业都较为顺利完成了教学与实训计划,达到了大纲的要求。对调整和修改部分,也作了详尽的记录。可以说,电类试点实验操纵是成功和符合实验要求的。
2.实验的控制
实验离不开控制,这是由实验性质决定的。由于电类实验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又由于该实验有“全方位”的要求和出发点,因此,可以说,电类试点实验没有无关变量。我们认为将除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能够影响实验的因素称为相关变量,是比较符合实际,也是科学的。
那么如何对实验的相关变量进行控制呢?我们在实验中分别采取如下的措施。
(1)在学校外部环境方面。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积极的工作态度,争取上级领导及行政部门的支持,协调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签订协议,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确定下来。
(2)在实验教师方面。教师是教育改革实验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教师既是教学与实训计划、大纲的参与制定者,又是实验的具体实施者,另外还是实验最具权威的评价者。因此,不可不重视教师这一影响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加强这一因素的控制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方案要求和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培训。
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由全体教师参加的实验研讨会和实施新计划、大纲的培训班。并充分利用项目条件,为教师外出培训提供机会。
第二,与德国专家共同为教师提供教材、参考资料和音像资料。同时开展与教师思想感情方面的交流与了解,也对实验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实验的成果及初步评价
以首届毕业生通过实训结业考试暨技术等级考核鉴定为标志,电类专业“双元制”试点实验完成了一个实验周期。学生结束了二年学校培训与一年的企业实训,即将走向社会接受检验和评价。这期间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和省劳动厅有关文件精神,组织了理论和实训中间考试及理论和实训结业考试。并在第三年到实训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得到了一定的反馈意见。现分述如下。
(一)毕业生全部通过双工种或双专业技术等级鉴定考核
参加技术等级鉴定考核的毕业生共98名。其中,动力电工为主工种(中级工),辅助工种为钳工(初级工)的为29人,主工种(中级工)为家电维修,辅助工种(初级工)为电工的69人。经考核,有29人达到了动力电工中级工水平并同时通过了钳工初级工考核,69人达到了家电维修专业中级工水平并通过了电工初级工考核。成绩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九四级试点实训结业成绩分析表
(二)毕业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与试点学校非试点班毕业生相比,试点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职业技能基础面拓宽,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加强职业基础培训,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一条重要经验。结合电类专业特征,考虑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电类实验突破了职业和工种界限。在基础培训阶段,动力电工和家电维修两个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了电类行业中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增加了机械行业中的钳工基础培训内容。这在我国以往职业教育中是史无前例的。考核结果表明,参加辅助工种钳工技能考核的动力电工班学生,均达到了钳工初级工水平,其成绩得到机械行业专家的首肯,从而证明了在电类职业培训中融入机械职业培训内容的可行性。
2.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得到加强
在改革实验中始终贯穿着对学生加强独立工作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这一基本要求,同时体现在技能鉴定考试内容中。考核结果表明,试点班学生在独立制定工作计划能力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第3学年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试点班学生较非试点班学生更受企业的欢迎。其主要原因,就是试点班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较高职业技能而且对工作岗位和企业环境的适应期较非试点班学生明显缩短,这是所有接受试点班学生实训的企业人士的一致评价。
3.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明显加强
环保与安全意识的培养,是贯穿整个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过程的另一主导思想,这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尽管这部分教学内容不多,培训条件尚不具备,但可以肯定的是,安全意识,尤其是环保意识对实验班毕业生已不陌生,而且已经融入他们的职业综合能力之中。
(三)教师的改革意识得到增强,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1.教学是一项计划性、稳定性和连贯性较强的工作,任何关于教学方面的改革,都与教师有最直接的联系。
参与实验的教师大都经历了从抵触到了解、从困惑和动摇到认同、从探索到树立改革的意识,并以科学态度和奉献精神完成实验教学工作的这样一个思想认识过程。教师们思想认识的转变是电类实验的一项难以估量其价值的软成果。
2.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本项实验中改革力度最强的一个实验变量
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验过程的正常进行和培训结果表明,实验教师已基本达到了承担教学改革实验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这样一批教师,将是我省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一支生力军,其本身就是实验成果的具体体现。
以上所述实验结果是明显和确定的,而实验成果及影响却是初步的。对实验班毕业生质量的客观评价,应来自企业等用人单位,而不是培训及实验部门,其评价结果将是调整与改进实验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
四、结论与建议
(一)关于实验的几点结论
1.“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借鉴意义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2.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上已被实验结果所证明。同时也表明有进一步调整与完善的必要。
3.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训时间比例和培训新内容,能够达到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和综合能力的目标。但全面推广,资金设备将是不可排除的制约因素。
4.借鉴“双元制”经验尚有更宽更深的领域,使“双元制”经验本土化,将是下一步实验工作的重点。
(二)深化实验,推广成果的建议
作为一项教学领域的改革实验,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然而,由于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这项实验的每次改革及所取得的成果,都会引起教育这个系统中其他环节或要素的变化。同样,学校内外部条件也必然会对实验的实施产生制约和影响。对此,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这对我们正确客观科学地评价实验成果和推广实验的成功经验都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1.学校内部环境条件是制约教学改革实验的直接因素
在实验设计方案中,我们将学校内部条件作为实验的相关变量而进行控制,目的是突出实验变量的作用,从而确定实验变量,即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实验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电类实验设计中最初的指导思想。
在实验的具体操作中,研究人员逐渐观察到,诸如学校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改革态度,对实验的认同水平,师资水平及特质条件等,有时是实验组织者难以控制的。而这些因素对实验进程和成效的影响却是很大的,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因此,具体承担改革实验任务的学校,应该注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
2.学校外部环境条件是制约教学改革实验的不可忽视的间接因素
学校外部环境条件也是实验的相关变量而成为需要控制的因素。但正如本报告第一部分所述,该实验是采用自然实验法的准实验。学校外部环境的影响必然会反映到实验工作中。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就业形势及升学政策等,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实验的进程和最终结果。这些问题,应该引起企业界、行政部门尤其是实验组织部门有关领导及科研人员的重视。
3.培养一支合格的实验教师队伍是深化改革实验和推广成功经验的关键因素
3年的实验过程及成果都表明,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实验的操作者,也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在改革实验中的作用,把师资培训做为深化改革和推广经验的先决条件。
4.培养意识、转变观念、改革体制、加快立法是深化改革,推广成果的基本策略
(1)企业界参与职业培训,是“双元制”的成功经验之一,也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要吸引或引导企业自觉参与职业培训,首先应该提高企业、主要是企业领导者的职业培训意识。
(2)任何领域的改革,首先都是观念领域的改革。转变观念不仅解决的是改革态度的问题,还是加强各有关部门沟通,培养合作精神和消除改革障碍的有效手段。
(3)体制问题,同样是困扰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发展的问题。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广成功经验,也要结合教育体制乃至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进行。
(4)改革实验和推广经验的目标之一,是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教育体制和模式。加快和加强职业教育立法,是保证和促进这一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