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制动力分配极限:决定制动强度的要素

制动力分配极限:决定制动强度的要素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连接各点,可得由制动强度决定的制动力分配极限曲线,如图5-19所示。显然,若前后制动器制动力Fμ1、Fμ2值所决定的点在该线上方,则可以满足式关于制动强度的要求,以保证汽车的制动效能。同样,在确定了汽车的总质量m或汽车的总重G、汽车的质心位置后,便可作出制动强度决定的制动力分配极限曲线。

制动力分配极限:决定制动强度的要素

Ⅰ曲线上各点所决定的Fμ1Fμ2值,都能使前后车轮在相应附着系数ϕ的道路上同时抱死拖滑。此时,既能保证制动稳定性,又能充分利用道路的附着能力,所达到的制动强度最大(Z=ϕ)。若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Fμ1Fμ2所决定的点不在I曲线上时,则前后车轮不能同时抱死拖滑。显然,如果该点位于Ⅰ曲线上方,不能保证汽车的制动稳定性,应当避免。反之,如果该点位于Ⅰ曲线下方,则能使式(5-13)得以满足,前轮先于后轮抱死拖滑,可使制动稳定性得以保证。但由于此时前后车轮不能同时抱死拖滑,不能充分利用道路附着系数,汽车的制动效能将受到影响。而且,Fμ1Fμ2所决定的点距Ⅰ曲线越远,汽车制动时所能达到的制动效能较可能得到的制动效能越小。因此,必须对汽车的制动强度提出要求,以保证汽车的制动效能。

为了保证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并有足够的制动效能,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制定的ECE R13法规,对双轴汽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在附着系数ϕ=0.2~0.8的道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其制动强度应满足:

Z≥0.1+0.85(ϕ-0.2) (5-18)

同时,还应满足制动稳定性要求,即Fμ1Fμ2所决定的点在Ⅰ曲线之下。此时,必有前轮先制动到抱死拖滑。前轴的制动力为

978-7-111-40123-0-Chapter05-51.jpg(www.daowen.com)

由式(5-15),若使制动强度达到Z,其后轴的制动力为

978-7-111-40123-0-Chapter05-52.jpg

这样,在道路附着系数ϕ=0.2~0.8范围内确定若干个ϕ值,据式(5-18)得在不同ϕ值的道路上所应达到的最小制动强度Z。然后,据式(5-19)和式(5-20)可求得在各种道路上达到最小制动强度Z时所需的Fμ1Fμ2值。对于若干个ϕ,可求出若干对Fμ1Fμ2值。每对Fμ1Fμ2值对应图5-15中的一个点。连接各点,可得由制动强度决定的制动力分配极限曲线,如图5-19所示。显然,若前后制动器制动力Fμ1Fμ2值所决定的点在该线上方,则可以满足式(5-18)关于制动强度的要求,以保证汽车的制动效能。

同样,在确定了汽车的总质量m或汽车的总重G、汽车的质心位置(L1L2hg)后,便可作出制动强度决定的制动力分配极限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