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期性和发展性原则
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专注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工作的管理人员,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一样,始终是一个持续性和长期积累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在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规律中,在教师个体和学校总体两个层面上,呈螺旋式上升势态,进行高度上的提升。
(2)阶段性原则
根据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五阶段理论,高校教师经历从新手教师、高级新手教师、胜任教师、熟练教师到专家教师的五个发展阶段,学校需要分别针对每个阶段的教学能力发展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发展机制。
(3)关键期原则
青年教师在入职前几年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表现在:
①最迫切需要提高教学能力,在本实验对新上岗教师的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新上岗教师认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是上岗前最大的障碍;
②意愿性最高的阶段,愿意为教学付出努力,在关于培训必要性的调查中,97%表示愿意参加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培训;(www.daowen.com)
③坏的习惯尚未养成,可塑性强。
如果在这一阶段能提供及时的平台,制定鼓励措施,可以及时激发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自主意识,事半功倍。
(4)自主性原则
柏拉图认为,“凡是自动的才是动的开始”。除了需要教师本身对教学能力发展的最原始的、自我的、主动的意愿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上面所提及的一些机制(如评价、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反思)等,明晰现状和差距,唤醒和强化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和意愿,产生认同感,培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因,借助于学校提供的平台,认清方向,制定目标,“用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用未来的发展目标支配今天的行动”,通过自我的监控、学习和调整,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5)全面性原则
从本研究所建构的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可以看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多维的,相应地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机制也应该是全面的,覆盖结构模型的各个部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