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改革建设-高教师教学能力模型

高等教育改革建设-高教师教学能力模型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模型主要包括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学特质、社会责任4个主范畴和16个子范畴。专业化的学术能力是构成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高校教师全面深入地掌握本专业知识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教师教学特质教师教学特质包括个人智力、教学意识、教学兴趣和教学态度四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辅相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高校工作的教师应具有卓越的智力水平,成为社会发展的脊梁和精英。

高等教育改革建设-高教师教学能力模型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模型主要包括教学知识(文化、专业、教学法、实践)、教学技能(设计、实施、管理、评价、教育技术应用)、教学特质(素养、意识、兴趣、态度、智力)、社会责任(发展观、价值观、公平、师德)4个主范畴和16个子范畴。

(1)教学知识

所谓教师教学知识是指教师掌握的、能够有效支撑自身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是“教师在揭示其教学哲学以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观念、见解以及理解”。专业知识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和自身素养的集中体现。高校教师想要能够较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必须具备较为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完备的教学知识体系。

教师的教学知识体系一般由普通科学文化知识(通识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四部分构成,其体系结构如下。

①通识性知识

通识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拥有的、有利于开展有效教学工作的普通科学文化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学之树的庞大“根系”,是营造“教书育人”氛围的主要内容。教师的通识性知识需要通过广博的阅读才能获得,广泛阅读可以最大可能地汲取人类的优秀文化和科学智慧,为教师的教学培育底气、滋养灵气。宋代大儒朱熹先生曾经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成长的力量可以从前人的智慧中得到,教师热爱阅读,必将带动他的学生也热衷于阅读。

②学科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高校教师而言,其知识结构要求博大而精深——清楚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历史沿革、当前发展、趋势与前沿。

专业化的学术能力是构成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高校教师全面深入地掌握本专业知识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教学过程中,避免照本宣科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学术功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需要学术敏感性,对学生产生感染力需要高深学识。

③教学知识

教学知识也称教学的方法性知识。它不但包括从事教师这一教学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科学理论等最基本规律性知识,还包括教授某一具体学科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基本知识,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④学科教学法知识

学科教学法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中早已成熟的概念。其提出者第一次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联结起来,形成了教师的专业核心知识结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技术知识”也是教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技能

所谓教师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得以顺利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须具备的教学活动能力,具有实践性、稳定性、发展性和差异性等特征。它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五大方面。

①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分析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精选和补充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方式和方法,编排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等能力。

②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进程的调控、应变突发情况等能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对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方式,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实现教学活动方式的具体方法;教学手段,是配合方式和方法借助的工具。不同的教学方式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支持。

③教学管理能力

教学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有效控制教与学的进程,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主要包括:激发学习动机、带动积极参与、管控教学过程、调节教学进程和监控教学活动的能力。

④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是指教师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学习过程的原则,将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构建一个多元、连续、注重表现的评价体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能力。通常教师应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重点突出定性评价。除了给出评价和等级评分外,还应根据平时观察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写出有针对性的总结性评语,使学生明确前进的目标。教学评价能力包括:选择或编制评价工具的能力、实施评价的能力、获取反馈信息的能力。(www.daowen.com)

⑤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参照“教育(学)技术”概念的AECT定义,包括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

(3)教师教学特质

教师教学特质包括个人智力、教学意识、教学兴趣和教学态度四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辅相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教师个人智力是教师教学意识、教学兴趣和教学态度的基础;教学意识和教学兴趣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态度;而教师的教学态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

①个人智力

根据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可以将智力分为分析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性思维能力。在高校工作的教师应具有卓越的智力水平,成为社会发展的脊梁和精英。

②教学意识

能够敏锐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有良好的专业发展和团队合作意识。

③教学兴趣

热爱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十分关切;将从事的教育工作视为终身事业,勇于追求事业上的成就。

④教学态度

尊重、关爱、信任学生,有强烈的教学理想和敬业精神

(4)社会责任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的责任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使其具备必要的技能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教师的社会责任包括:师德修养、教师对于教育公平的执着、教师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和教师的教育全面发展观。

①师德修养

师德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公德、教师道德、教学道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教师教学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②教育公平观点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高校教师必须执着于教育公平,致力于教育公平,并通过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

③教育核心价值观

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中的具体反映,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

④学生全面发展观

我们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这里的全面发展有一个范围的要求,即“德智体”等方面:德,要求学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智,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体,要求学生是一个具有健康体魄的人。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更是一种和谐的发展。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