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改革: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成果

高等教育改革: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成果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敬业爱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对工作充满激情,在敬业爱生方面往往具有较高的热情。

高等教育改革: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成果

青年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未来。提升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改善高等教育现状的重要举措。

(1)青年教师师德的内涵

高校教师师德是指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基础之上,为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价值及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职能,而对高校教师做出的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调节高校教师与学生、与同事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是与高校教师身份相符合的一系列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的总和。高校教师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这一属概念下的一个种概念,是针对高校教师这一群体所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规范与要求。从概念的内涵来看,高校教师师德在本质上与教师师德是相一致的,都反映了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所做出的道德规范与要求;从概念的外延来看,高校教师师德是针对高校教师这一特有群体的,概念的外延窄于教师职业道德。

作为高校教师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师德的内容和要求与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包括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以及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分别从教师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以及教师自身层面对其思想与行为做出了规范。青年教师师德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包括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具体目标的设置、相应原则的遵从以及实际的建设路径等,要充分考虑到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接受能力以及内心诉求等方面,以更好地实现对师德内容与要求的践行。

(2)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主要是指,社会与高校为培育合格青年教师,以及青年教师为实现自身成长,通过多种途径,贯彻落实青年教师师德内容与要求,实现师德规范与要求内化的过程。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其过程既要体现高校教师的整体要求与原则,又要充分考虑青年教师自身的特殊性,本着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原则,切实做到“因材建设”。

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主体的系统性工程,有着自身明确的目标与实施原则及方法,需要协调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中既包括应然层面的内容与目标的确立,又包括具体的师德建设对策层面的建设原则与对策措施,其最终的落脚点是实现既定目标,使青年教师的师德表现呈现出一种与预设目标相一致的状态。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各个环节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在此基础上才能发挥师德建设系统的应有功能,实现师德建设的目标。

(3)青年教师师德的主要内容

①爱国守法,服务社会

爱国守法。爱国守法这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爱国,既包括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支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客观地评价我们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守法,既包括公民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也包括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议,开启中国法制新时代。知法、守法、用法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高校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青年教师对大学生思想以及行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是代表着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对于青年教师来讲,爱国,不仅意味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与政治立场,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青年教师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在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当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与政治立场,做学生前行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与指路明灯。守法对于青年教师来讲,亦不能仅仅停留在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层面上,用法律来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是教师的基本修养。青年教师要提高自身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以实际行动捍卫法律的尊严;要将守法意识融入课堂教学与大学生日常教育中,时刻不忘向大学生传递法律常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服务社会。服务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服务社会是从社会角度对高校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要求。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程度,由于教师特殊的职业定位,社会对于教师的期望值也普遍高于其他职业,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对社会的影响更广泛,更应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青年教师多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在未来的工作中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是否能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服务社会,首先表现为要积极承担职业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与进行科学研究,这是高校教师的本职所在;其次表现为青年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传播优秀文化,积极提供专业服务,服务大众。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担负起高校教师的基本责任;学会运用自身所学,为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②敬业爱生,教书育人

敬业爱生。敬业爱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敬业,意味着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尽职尽责;要有勤勉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要有不断进取的意识,锐意创新;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公而忘私。爱生,意味着教师在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也要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向灯。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对工作充满激情,在敬业爱生方面往往具有较高的热情。对于青年教师来讲,敬业,就是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师职业,忠诚于教育事业,以饱满的热情与激情投身教育,以学生的成长为己任,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以科学研究推动社会进步;坚定职业理想,甘于奉献,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爱生,就是将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来看待,真心关爱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与权益,将学生视作平等权利的主体,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书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是教师工作的第一层次,主要是专业知识方面的教与授;育人则是教师工作的最高层次,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益于社会的人才。教书与育人分别侧重知识层面与价值观层面的教育,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对于青年教师来讲,教书就是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传授给学生。传授知识要做到坦诚、真诚;一位优秀的教师会以学生的出色而自豪,会以学生的成功而欣慰,而不是因为担心学生超越自己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保留。育人,相较于教书属于更高层次的教育。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小,对待某些事物的观念与想法相近。相较于中年与老年教师,青年教师更容易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在育人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承担育人责任,用人格魅力与道德行为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培育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价值追求的合格人才。

③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严谨治学。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自我求知与传授知识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自我求知过程中,要态度严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二是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做到坚持真理,求真务实,一丝不苟。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不久,所承受的来自工作与生活压力相较于其他教师更大。正是因为面临的压力较大,青年教师才更应树立严谨治学的意识。对于青年教师来讲,严谨治学首先体现在科研方面,端正学术态度,发扬探索精神,勇于追求真理;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坚决抵制学术不端与失范行为,这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在教学方面,力戒浮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着眼于长远,紧跟时代步伐,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秉承科学严谨的执教原则,传递给学生不断求索与自我创新的科学态度与信念。是否做到严谨治学是关系到青年教师能否成长为优秀教师,能否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关键,是衡量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人师表。师表即榜样、表率。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模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知识与学问方面要做学生学习的榜样,二是在人品与修养方面也要做学生学习的榜样。青年教师由于在年龄、阅历等方面与大学生相近,更易与学生交流,相应地对于学生的影响也较大,因此青年教师更应时刻树立师表意识,切实做到为人师表。首先在知识与学问方面,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青年教师要及时充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学生学业方面的榜样,这是作为教师、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其次在人品与修养方面,青年教师要提高自身道德意识,以身立教,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来感染学生;品德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以身为先,做好表率,从严格的自我要求开始,做学生人格与人品修养方面的榜样。

(4)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目标

①总体目标

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加强与改进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提升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引导青年教师将外在的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准则,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水平,培育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党和人民满意、学生尊敬的合格的高校教师。主要包含了三个层次,即师德规范行为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青年教师的行为,这是师德建设最基础的环节;师德规范内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将师德准则内化为青年教师师德的自觉行为,这是师德建设的关键环节;师德规范自觉阶段,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使之逐渐成长为热爱教育事业,党和人民满意、学生尊敬的优秀高校教师,这是师德建设的提升环节。

②具体目标

良好的政治素养。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包括其政治立场与政治理论素养。政治立场是否坚定关系到青年教师能否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政治理论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青年教师政治素养的高低,关系到青年教师能否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合格高校教师。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不仅直接影响到其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还会影响到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影响到高等教育能否真正为党和人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事业。坚定的政治立场与良好的政治理论修养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首要目标。

高尚的职业修养。青年教师的职业修养主要包括职业责任与职业理想。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也是高校教师的职业责任所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能否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基础。职业选择与职业规划是青年教师职业理想最直接的表现。青年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初衷以及是否有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关系到其能否以正确的态度以及饱满的热情来完成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只有热爱教师这份职业,热爱学生,才能甘愿奉献,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高尚的职业修养是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目标。

规范的职业行为。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术行为。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行为,也是教学系统中最具能动性的部分。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是否高效,决定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学术行为是由高校教师的双重身份决定的,是指高校教师作为学者在科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包括其科研态度、学术规范等行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保障;规范学术行为,恪守学术道德是青年教师学术人格的重要体现。高效的教学行为与严谨规范的学术行为是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所必需的能力与素质,也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必须要实现的目标。

(5)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原则

①政治性原则(www.daowen.com)

政治性原则是指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过程中,要突出政治性,即要充分重视青年教师的政治信仰确立以及政治素养的培养,培育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的合格的社会主义高校教师,这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政治性原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扎根于中国大地,被实践证明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我国的高校是社会主义的高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各项工作能否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展,决定了其是否真正是社会主义的高校,能否真正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甚至决定了其是否有发展前途。

政治性原则是由青年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青年教师由于其年龄和阅历与大学生群体之间差距较小,其行为与思想将会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与规划产生更重要的影响,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及立场也会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青年教师代表社会高级知识分子阶层,青年教师的政治立场与思想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们精英群体的政治立场与行为,而精英群体是否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社会建设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②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是指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各方的努力,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青年教师自觉自发地去践行师德规范。人性化原则,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人性化原则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职业道德在本质上属于心理范畴,更多的是靠人自身心理层面的自我约束来实现。因此,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同于其他工作,必须遵循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到青年教师的心理需求与现实需要,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使青年教师能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来自职业的满足感与归属感,从而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加强对自身职业道德行为的约束,这样,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人性化原则是由青年教师职业阶段的特殊性决定的。青年教师大多刚参加工作,职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而这时的青年教师大多刚组建家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家庭开支与子女的教育问题,要承担较大的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以及其他家庭琐事压力。如果这些来自多方面的诸多压力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青年教师就很难将精力投入工作中,处理不好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更谈不上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问题了。

③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多方努力,能够准确定位到每位青年教师,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与行为表现,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及时纠正师德建设工作中的偏差,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充分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性原则,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效率的基本要求。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既具有矛盾的普遍性特征,也具备每一个体的特殊性。青年教师也是这样的群体,每个青年教师既具备群体的普遍性,具体到每个人又会体现出其特殊性,因此,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既要在青年教师具有的普遍性特征的基础之上开展普遍性教育,也要充分考虑到其作为个体的特殊性,创造条件密切关注每位青年教师的表现,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偏差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与谈心活动,确保师德建设工作具体到每个人,确保工作的实效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性原则是确保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落实针对性原则,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与表现进行实时追踪,及时发现青年教师群体中教师职业道德的模范践行者与师德缺失者。针对师德模范践行者,要及时进行表彰与宣传,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而针对师德缺失者,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开展有效的针对性教育,及时纠正师德行为偏差,切实维护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成果。

(6)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方法

①刚性规范与柔性关怀相结合

刚性制度规范是指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权威部门的相关师德建设文件为保障,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等权威部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师德建设的相关文件。

柔性人文关怀是指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必须在充分考虑青年教师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促进青年教师的长远发展为目标,所采取的具有人文关怀性质的举措。青年教师多为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年轻教师,往往面临着结婚、生子、赡养老人等生活压力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也会面临职称晋升、人际交往等工作上的压力,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态度,不利于青年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实现刚性制度规范与柔性人文关怀相结合,首先要做到高校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文件精神为保障,严格按照法规文件精神来执行,对于违反法规文件精神的行为要按照规定追究法律责任以及承担相应后果;其次,各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青年教师群体所面临的直接压力与困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青年教师缓解压力、克服困难,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使其没有后顾之忧,能够自觉提升自身修养与素质,自觉以师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专心投入教书育人与学术研究

②模范表彰与失德惩戒相结合

模范表彰是指对于自觉践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种激励措施,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模范典型要予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从而树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模范,充分发挥师德模范的带头与激励作用,以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广大青年教师自觉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师德缺失惩戒是指对于违反师德规范,具有严重的师德缺失行为,并对社会、公众带来不良影响的高校教师,要予以相应的处罚与惩戒,对于情节严重者,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更多地起到一种警示与警醒的作用。

实现师德模范表彰与师德缺失惩戒相结合,首先要高度重视树立师德模范的重要性。其次对于师德缺失行为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出惩罚,对于部分情节严重、对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当事教师的法律责任。对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行为零容忍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警示后人、守好师德底线具有重要意义。

③机制构建与反思内省相结合

机制构建是为保证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与活动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而建立的制度体系,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得以正常运行并实现预期效果的制度保障,是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反思内省是师德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效果的重要环节,一日多次反省自身,是追求完善人格之道。

实现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与青年教师反思内省相结合,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师德建设机制体系。其次,在制度保障之外,青年教师要时刻反省自身行为是否与师德要求与规范相一致,是否有不当行为,在哪些方面还可以继续改进。只有青年教师发自内心地自我认识与评价,认识到自身与师德规范要求之间的差距,才能促使其不断改进自身、提升自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