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大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历史教育,增强大学生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建立起继承爱国主义传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不能把爱国主义置于不可及的地位而应将其普遍化和大众化。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

(1)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

①增强使命意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大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历史教育,增强大学生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建立起继承爱国主义传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邓小平曾说:“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不行的,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外没有别的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了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不要说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青年只有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发展,才会体会到中国发展到今天的不容易,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从而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他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到底的决心。

高校既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学习曾为中华崛起而英勇奋斗的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又要对大学生进行国耻教育,从反面来提醒大学生勿忘国耻,为国争光;要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他们自觉将朴素的爱国情感付诸实践行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建设祖国的本领,凭借真才实学报效祖国。

②加强国情教育,明确奋斗目标

国情教育是引导青年学生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正确认识问题,从而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自己行动的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高校需要通过国情教育使大学生们了解到我国现在依然面临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科技教育落后、环境恶化、老龄化严重、就业压力大、治病难等社会难题,可以增强大学生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爱国热情,鼓励大学生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幸福中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③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性、时代性,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高校应鼓励大学生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为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完成振兴中华伟大使命而付出最大的努力。

(2)探索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代技术与方法

①加快教学改革,确保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担负着完成爱国主义教育使命的重任。传统的教育方式简单、死板,达不到教育目的。高校必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入手,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增加播放爱国教育影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览等课外活动,不再单单以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多和学生互动,多听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以此来引起大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的兴趣,加深其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②采取借古喻今,将传统教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www.daowen.com)

只要一提到爱国主义教育最先想到的是历史中涌现出的许多革命先烈、爱国志士、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虽然这些人物事迹深受大学生们的钦佩,但由于成长和生活的历史条件不同,爱国感悟也不尽相同。那些为祖国的解放、为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轰轰烈烈的爱国之举似乎离大学生很遥远。因而,不能把爱国主义置于不可及的地位而应将其普遍化和大众化。要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体现当代人爱国主义的典型事迹,宣传作为一个普通人应有的爱国主义行为,并结合我国当前最前沿的主流思想,如中国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改革等对学生开展启发式、鼓励式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自愿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中去。

③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在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存储和搜索功能使得当代大学生见多识广,知识面丰富。这对高校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要想培养大学们学习爱国主义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只依靠讲理论、看课件、读报刊的传统教育手段,要开拓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依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建立起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实效的长效机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基地游览、观看爱国影片、宣传拍摄爱国行动微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们传递爱国正能量,将爱国主义观念全面、深刻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同时利用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祖国现代化建设成就,抓住时机,组织学生开展群体性爱国主题纪念活动,使大学生们产生爱国共鸣,达到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3)拓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道路与途径

①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阵地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高校必须利用好这个阵地,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大学生们深入学习爱国主义相关知识,开设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另一方面要对互联网“垃圾信息”进行协同监管,及时发现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阻止“垃圾信息”进入大学生的视野。“高校要用富有时代精神、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内容充实网络,建设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天地。”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网站,进一步完善网络建设,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在发布重要通知的同时也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图片或视频,还可开设爱国主义教育专栏供学生浏览。高校要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传播爱国情感,传递正能量。

②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教育资源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族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应当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加深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理论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践行爱国主义的能力。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教育引导,通过播放爱国教育影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览等课外活动,与大学生进行互动教学,不仅使学生系统掌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国情和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认清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

高校要切实利用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等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直观形象地在再现爱国主义历史,激发大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既要宣传爱国主义典型,也要利用重大事件节点及时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机会与素材,唤起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自觉性,使大学生认识到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正确方式,指导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③采用多种有益教育模式相互补充

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当代爱国主义教育中采用启发性灌输教育与隐性渗透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显得尤为必要。启发性灌输教育是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方式,学生应该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高校应该把重心放在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机制上,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们爱国主义观念的形成。渗透式教育可采用举行重大纪念日庆典活动、文艺作品展示、观看教育影片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目标和要求渗透到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工作学习活动中去,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现代教育力图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从而使学生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要改变十几年成长过程中已经接受和熟悉了的学习模式何其难?爱国主义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采取启发性灌输教育与隐性渗透教育相结合,既可以顾忌学生多年形成的学习惯性,也可以使大学课堂丰富活跃起来,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实现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