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爱国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不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爱国主义的内涵也在与时俱进地完善更新。因此,爱国主义的内涵应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国家的总体目标任务相结合,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2)爱国主义的理解
有学者认为爱国主义首先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同时还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物质和心理基础上的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双向整合与展现,爱国主义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一种政治情感,也是一种政治规范。还有学者从经济和文化角度提出了经济爱国主义和文化爱国主义。也有学者从逻辑学角度分析“爱国主义”,认为“爱国主义的内涵应为一定国家、阶级所倡导的对自己祖国、民族、人民、亲人、故乡、山河、文化、语言及各种优良传统和习俗习惯的认同与热爱,具有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并乐于为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献出自己一切甚至生命的系统理论或思想作风”。(www.daowen.com)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改革开放成果显著、继续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爱国主义的教育目标应该与新形势下中国的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不仅要传承承载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精神,还要发扬深化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2009年4月,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祖国最深厚、最神圣的情感,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爱国主义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最本质的时代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