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馆藏资源利用分析及策略研究结果

馆藏资源利用分析及策略研究结果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馆藏资源利用分析结果截至2018年底,我馆保有馆藏纸质文献62.7万种,251万册,其中图书61.8万种,约239万册;期刊10.53万册。2018年,进馆人次和人数均有下降。2018年电子资源平均日访问量达到了9726次,说明本校师生对数据库的利用程度较高。外文电子资源的使用量没有明显的走势,总体使用情况与中文电子资源的差距较大。

(一)馆藏资源利用分析结果

截至2018年底,我馆保有馆藏纸质文献62.7万种,251万册,其中图书61.8万种,约239万册;期刊10.53万册。图书和期刊的保存量(按册)占到全部馆藏总量的99.5%。录音录像资料等其他文献类型在2018年未有新增,与2017年数值一致。中外文数据库33个,自建特色数据库17个,共有电子图书约311万册,电子期刊约48万册。

2018年,进馆人次和人数均有下降。与2017年相比,本科生的进馆人数减少了24.5%,硕士生的进馆人数减少了26.0%,博士生的进馆人数减少了19.9%,教职工的进馆人数减少了11.6%。包括教师、学生、职工、临时人员等在内的全体读者的进馆比为80.9%。其中,本科生的进馆比例最高,可以达到92.2%,硕士、博士的进馆百分比均低于本科生,分别为79.6%和68.6%,教职工的进馆比例最低,为49.7%。单从教职工群体来看,科研机构教职工的进馆比例略高于教学机构和校部机关教职工的进馆比例:教学机构的进馆比例为47.5%,科研机构为56.1%,校部机关为47.8%。就学院整体看,法治信息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儒学院的进馆百分比最高,MPA教育中心和体育教学部进馆率最低,分别为8.3%和17.1%。所有学院的平均进馆比为84.2%。

2018年全馆可借中图分类法文献约155万册,共借阅了28.7万册,全馆文献外借率为18.5%,相对于2017年降低了一个百分点,意味着有81.5%的文献并没有读者使用。在所有借阅的中文图书中,政治法律类占据了总体借阅量的一半,借阅百分比为56.5%,其次,文学类图书占据了11.2%,哲学类和经济类紧随其后,分别占据8.1%、7.9%。西文图书借阅中,政治法律类占据了西文总体借阅量的78.7%,文学类图书排在第二位。整体借阅规律与2017年一致。

近五年我馆共新增图书18.2万种,42.5万册。从种数上来看,其中共有72.8%的图书未被读者借阅,从册数上来看,有55.6%的图书未被借阅。从类别上来看,零借阅率最高的三种分别为U交通、A马列、X环境类图书,零借阅率最低的为Z综合类、D政法、I文学。

从近五年的借阅数据来看,借出和归还的数量逐年下降。2018年,全校读者共借阅29.3万册图书,其中学生读者借阅27.8万册,平均借阅量19册。博士研究生整体的平均借阅量最高,达到34.8册。从借阅比例来看,人文学院的本科生借阅图书的比例最高,占据了该院的85.6%,国际儒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借阅图书的比例最高,该院有96.7%的读者借阅了图书,社会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达到百分百借阅。

从读者所在的年级来看,大一本科生借书比例最低,仅有50%的读者借阅图书,大四本科生借阅比例为77.9%;研二的读者借阅的百分比最高为81.8%,研一和研三的借阅百分比基本一致,在66%左右;博一的读者借阅百分比最高为65.1%,博三的借阅百分比相对来说较低,为52.8%。2018年在有借阅记录的读者群体中,全馆读者持有图书的平均天数为32天,相对于2017年减少了3天,读者借阅流程越来越规范,按时还书的意识也逐步提高。

从借阅行为看,2018年借阅的中文图书中,政治法律类占据了中文总借阅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文学类与哲学类,分别为11.2%和8.1%;西文图书中,政治法律类占据了西文总借阅量的78.7%,文学类、经济类紧随其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借阅类别与学院和专业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硕士生的最大借阅率高于本科生,博士生的最大借阅率高于硕士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学历的上升,借阅种类变得更加集中。

本科生中,I2中国文学、I5各国文学、D9法律种类的图书能被较多专业借阅,其中,I2中国文学被20个专业所借阅,说明文学类图书的通用性。而B2中国哲学,B9宗教,D5世界政治,D6中国政治,F8财政、金融,R3基础医学,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只被一个专业借阅,说明本科生对非自己专业相关图书的借阅量有待提高。

硕士生中,D9法律、D6中国政治、F2经济计划与管理种类的图书能被较多专业借阅,其中,D9法律被40个专业所借阅,与我校法科强校的定位一致。与本科生相比,I2中国文学类的图书已经不再是具有通用性的借阅类型。C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C8统计学,E1世界军事,E2中国军事,I7各国文学,K9地理,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种类只被一个专业借阅。

博士生中,D9法律、B5欧洲哲学、H3常用外国语种类的图书能被较多专业借阅。表明与本科生和硕士生相比,博士生更多关注哲学与语言。而大约四分之一的图书种类只被一个专业借阅,说明博士的借阅更具有专业性。

2015~2018年度各数据库总体使用情况基本保持稳步上升趋势,从数据库总体的情况来看,在访问量、浏览量、下载量以及检索量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增长。2018年电子资源平均日访问量达到了9726次,说明本校师生对数据库的利用程度较高。中文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在全部电子资源的比重较高,在中文电子资源中,使用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中国知网、万方、北大法宝、读秀知识库、元照月旦法学知识库。外文电子资源的使用量没有明显的走势,总体使用情况与中文电子资源的差距较大。在外文电子资源中,使用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Lexis、HeinOnline、Westlaw Next、Ebsco、Westlaw China。(www.daowen.com)

图书馆目前的自助设备包括自助借还、自助文印以及座位管理系统。①自助借还:自图书馆在2015年3月正式启用以来,利用率逐年提高,自助借还占全馆借还量的比例从2015年的60.5%,上升到2018年的93.6%。②自助文印:2014年在学院路校区配备了自助文印设备,文印量逐年增加。2018年在昌平校区图书馆也配置了自助文印设备。全馆整体打印页数大幅度增长,比2017年增长了近438%,复印页数和扫描页数均大幅度提升。③座位管理系统:2015年在昌平图书馆引进,从近四年的数据看,服务人次在2016年出现低谷,2017至今持续上升,2018年法渊阁的服务人次27万,文渊阁的服务人次7.7万左右。2018年,约70%的读者使用座位时间在2小时以上,使用座位5小时以上的读者约占50%。

(二)策略研究

针对馆藏资源利用情况的数据分析,提出以下措施提升我馆馆藏资源利用:

1.建立学科化采访方案,实现“读者导向”与“馆员导向”相结合的多模式采购机制

根据我校学科特色进行文献资源采购,采用学科馆员以及读者推荐购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科不同载体、不同语种文献资源的一体化建设;拓宽读者参与学科资源建设的渠道与途径,有条件的情况下试行“用户驱动的采购”即基于用户和读者需求驱动的采购方式,推进学科资源建设专家团队深度参与,或与学科采访馆员一起主导资源采选。在保证采购质量的前提下,争取2019年馆藏资源采购实现“读者导向”和“馆员导向”相结合。读者需求与馆藏资源建设体系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应依据读者需求适时调整采访策略,实现馆藏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2.结合ERM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分析数字资源利用情况

充分利用数字资源管理系统,采用科学的管理流程,将已购买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调研等多种手段,摸清数据资源的收藏情况和利用情况,帮助我馆充分利用有限的采购经费选择合适的资源产品,优化资源配置比例,支撑馆藏学科资源建设。

3.擅于利用技术手段深化服务,提升馆员核心技能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撑,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手段拓展和深化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如利用云计算技术细化文献资料与数据信息的整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图书馆数据的利用率等。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图书馆提供智能化的知识服务创造便利的条件,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实现服务的创新和升级。另一方面,馆员应当注意更新自身的学科知识与技术储备,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专长,强化对技术的敏感性,提升服务能力,特别是信息检索能力、学科分析能力等专业技能,以适应现代智慧图书馆的变化,做智慧馆员。

4.树立宣传推广意识,注重个性化服务

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宗旨,但图书馆一直以来没有树立起宣传服务的意识,虽然重视用户需求,但更多的是对用户提出的某方面需求,图书馆做出相应的被动服务,缺乏主动进行宣传推广的服务意识。因此,应将技术与图书馆的宣传服务结合起来,加大数字资源使用的宣传、培训力度,强化宣传效果。在智慧图书馆时代,提倡主动宣传,主动了解用户需求,特别是主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图书馆应在推进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上,对读者信息和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挖掘,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决策智能化与个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