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御河帆影与天津城乡百年巨变!

御河帆影与天津城乡百年巨变!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清县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大运河的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清文化就是大运河文化。自此,处在大运河北部兼有海河运输之便的武清,地位日趋重要。大都官俸银米,军需民用,无不仰给于江南,为此朝廷恢复大运河全线通航,并组织海运。为充分利用、开发北运河水利资源,人民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河道进行整治。通过整治和建设,大运河为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御河帆影与天津城乡百年巨变!

贯穿武清全境的京杭大运河开凿于隋代,北通神京,南连齐鲁,直达苏杭,历千年不衰。通过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的货物,更交流了文化。武清县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大运河的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清文化就是大运河文化。

据史载,隋统一中国后,为不断向东北征拓,便利河北地区的军事运输,炀帝大业四年(608)“正月,发河北诸郡民男女百余万人”,开凿了永济渠,“引沁水进达于黄河,北通汲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两千余里。”自此,处在大运河北部兼有海河运输之便的武清,地位日趋重要。大运河又历经诏、辽、金几代建设,至元代,定都于燕京(今北京),亦称大都。大都官俸银米,军需民用,无不仰给于江南,为此朝廷恢复大运河全线通航,并组织海运。无论使用海运河运均把三沽作为中转枢纽,三沽时为武清所辖,每年夏秋,粮艘孤船,昼夜往来,风帆上下,为县境一壮景。

清朝,大运河漕运兴盛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县境一段潞水,更加兴旺。嘉靖时期为鼓励漕运,允许准带商货二成,可在沿途码头就地销售,自由贩卖,并可兜揽客商,代运商品,从而促进了御河两岸乡镇贸易物资的交流和武清县域的经济繁荣。

咸丰五年(1855)由于黄河改道冲毁了大运河河堤,致使运道涸竭,自此漕粮改折现金或改海运。光绪二十七年(1901)终于将漕粮全部改折现金,停止漕运。繁荣达450余年的潞水漕运,自此再也见不到“野水千帆浆”,“灯火一河船”的壮观景象。

民国时期,境内河道仅见天津、通县等地少数过往船只,河西务、杨村、北蔡村等码头时有民船停靠。夏秋时节,尚有零星渔船泛舟河上。但“车舟辐辏,商民攒聚”的盛况和“画中流起棹歌”、“斜日鱼罾两岸多”的壮观,从此一去不返。(www.daowen.com)

解放后,为开发杨村至天津航运,利用境内永定河等河道发展水上运输,曾于1960年5月至1962年5月间筹建两个航运站,但河水盈涸无常及闸涵阻隔,至1964年5月停办。

为充分利用、开发北运河水利资源,人民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河道进行整治。1950年春,修筑了北蔡村至杨村的右堤大型子埝以防溢决;1955年修建了筐儿港左堤分洪溢流堰;1959年建北运河六孔截制闸以控制北运河、龙凤新河汛期向大黄堡排沥分洪;1960年拆除八孔闸,续建11孔分洪闸;1971年修建并列于六孔闸西侧的三孔节制闸;1972年修建老米店防洪闸;同年,进行北运河全部清淤和裁弯取直工程,北郑庄南至杨村镇南3.3公里河道开卡改线,两岸浆砌与干砌护岸,拆除双龙桥,新建杨村大桥……通过整治和建设,大运河为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港北大片稻田年年获得丰收,成为“鱼米之乡”。周恩来总理邓小平总书记、西哈努克亲王等都曾到此参观。后因工业的发展,北运河水时有枯涸,且污染加剧,遂改水田为旱田。

武清县境内运河两岸名胜古迹甚多,虽历经兵燹、水患、地震之灾祸,大多已失修、毁坏,但仍有许多遗迹。今天我们追寻古迹遗踪,采其一鳞半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