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津机器铸造工业的中心-天津城乡百年巨变

天津机器铸造工业的中心-天津城乡百年巨变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境内的三条石大街,是天津铁业和机器制造业中心。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受到日军侵略者的严重摧残,处于停滞衰落状态。国民党统治时期,洋货充斥市场,通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呈现一派萧条景象。天津解放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处理了外商遗留的工业企业。一方面组建国营工业企业,另一方面大力鼓励扶植民族工业企业和个体手工业恢复发展生产。民营科技企业424户,年收入4亿元。

天津机器铸造工业的中心-天津城乡百年巨变

自元朝起,随着漕运、海运的兴盛,境内手工业应运而生,逐年发展起来,至1840年前后,沿河“舟车欣会”之处,已有数百个小手工业作坊。除为过往舟楫、商贾制作加工船用铁木器件、帆蓬缆索外,还为周边农村和沿海渔村制造农具、渔具和一些生活用品,许多产品由于制作精良,质量好,还远销华北、东北及东南沿海一带。境内的三条石大街,是天津铁业和机器制造业中心。1914年,铁工厂达到71家,其中铸铁厂有36家。1918年前后,全聚成铸铁厂、郭天成和郭天祥两家机器厂已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是制造弹花机、轧花机、织布机、打包机等机器的厂家。外国洋行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收购棉花小麦、花生等原料,通过水路运到三条石集中,于是又出现了轧花机、榨油机、磨面机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1925年到1936年,三条石民族工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工厂已达300余家,规模扩大,产品增加,质量提高,分厂、分号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号称“铁工街”。

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中期,境内的纺织印染业、食品、化学、制革、日用品工业也相继发展起来。1936年已有工厂60余家,机器600多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受到日军侵略者的严重摧残,处于停滞衰落状态。国民党统治时期,洋货充斥市场,通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呈现一派萧条景象。

天津解放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处理了外商遗留的工业企业。一方面组建国营工业企业,另一方面大力鼓励扶植民族工业企业和个体手工业恢复发展生产。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按照“一化三改”方针开始对私营工业企业和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全区1451户私营工业企业全部实现了公私合营;7148户个体手工业户基本实现了合作化。1958年进行工业管理体制调整,一批驻区中央部管、市管国营工业企业党的组织关系下放到区,使全区工业企业达到251家,成为市区内工业最为集中、实力最强的市区之一。1962年起按照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区企业几经变更,先是将原下放到区的国营工业企业划归市各工业局管理;1965年将区管企业和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街办企业上交市二轻局;1968年,天津市又将117家小型工厂下放本区,增强了区管工业的实力;1976年成立区工业局;1978年按市里统一部署撤销区工业局,所辖的64个企业分别上交市有关工业局管理。(www.daowen.com)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1980年后,区办工业开始起步,逐步形成了区办工业、街办工业、私人工业、劳动服务公司办工业、民政办福利工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特别是“八五”期间,区街工业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了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断开发新产品。至1995年底,区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312家,共有职工8422人,工业总产值30576万元,利润总额3699.6万元,并且已经形成了门类众多,行业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生产体系。1998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区域经济跨上一个新台阶。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4%,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14.19%。广辟渠道,招商引资,全年引进项目108个,内联引资到位额5.2亿元,引进外资403.4万美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1988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15900余户和1256家。民营科技企业424户,年收入4亿元。扶植组建了首家私企集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