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津河东百年发展与革命斗争

天津河东百年发展与革命斗争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后,河东一带沦为沙皇俄国和比利时的租界地。河东是天津重要的工商业基地。河东工业的发展是在近代。直到解放,河东工业才获新生。河东区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时,大直沽、田庄的村民、武备学堂的学生,配合义和团和武毅军在河东一带奋力反抗,给侵略者以重创。当沙俄军队抢占老龙头火车站时,河东人民又配合义和团毙伤俄军数百人。河东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地区之一。

天津河东百年发展与革命斗争

河东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河东区因地处海河东岸而得名。东与东丽区连接,西南隔海河与和平区、河西区接壤,全区人口60多万,面积4.25平方公里。

追溯天津历史,人们常提“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这句话。早在800多年以前的金代,河东这一带叫直沽寨,到元朝时,这里已成为南粮北运的转运中心,“舟车悠会,聚落始繁”,有“接运厅”和“临清万户府”等官府管理漕运。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建造了大直沽天妃宫,这是我市最早的庙宇。明清两代在大直沽又兴建了一些庙宇,如龙王庙、玄帝庙、药王庙、西大寺、菩萨庙、观音堂、卧佛庵等。

那时海河东岸除大直沽外,大部分都是沼泽地,海河沿岸多为屯盐之地。据《津门杂记》载:“盐由海滩运津,堆积之地多在河东,名曰盐坨。”致富的盐商们为感谢朝廷的恩惠,于乾隆三十年(1765)在河东沿河一带(即今十一经路至第一发电厂)建了一规模宏大的皇家别墅“柳墅行宫”,专供皇帝出巡驻跸。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大王庄、李公楼、唐家口、郑家庄、田庄、小孙庄等村居相继形成,后又相继出现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旺道庄等村居。居民多择高台建房,依靠猎取野鸭、铁雀,捕鱼捉虾,撑船和做泥瓦匠为生。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河东区成为天津乃至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清政府于同治七年(1868)在河东建立了大型兵工厂——天津机器东局(俗称东局子),除生产大量军火供给北洋海防和淮军使用外,还造船、炼钢、铸造钱币等。此外,清廷在河东还开办了一些为洋务事业服务的新式学校光绪六年(1880)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在东局子旁开办了北洋水师学堂,培养各式海军人才。光绪十一年(1885)在柳墅行宫旧址,创设了中国最早的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培养训练新式陆军人才。这两所院校培养的学生中有许多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津水师学堂生活了20年,此间翻译了著名的西方进化论哲学著作《天演论》。河东区还是天津最早修筑铁路的地区。光绪十四年(1888)津沽铁路全线通车,河东旺道庄成为终点站。光绪十八年(1892)在旺道庄建成了天津最早的火车站——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所在地)。

河东是近代天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见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后,河东一带沦为沙皇俄国和比利时的租界地。其中俄租界占地7971亩;比租界占地1427亩。当时俄、比租界当局强迫租界内居民迁到铁道以北(现李公楼、唐家口及和平村一带),为列强开洋行、建工厂、设码头所用。1924年俄租界收回改为特别三区。1931年比租界收回改为特别四区。

河东是天津重要的工商业基地。早在元代大直沽就有了造酒业,但直到清代,大直沽的造酒业才发达起来。诗人崔旭有诗“名酒同称大直沽,香如琥珀白如酥”。当时大直沽造酒烧锅以“三大同”即同源涌、同兴涌、同华涌和“三大丰”即永丰玉、永丰大、永丰成最为著名。光绪八年(1882)兴建的义聚永烧锅又成为众烧锅中的佼佼者,不仅销往国内各地,而且还远销东南亚。解放以后经扩建成为直沽酿酒厂。

河东工业的发展是在近代。如前所述的官办天津机器东局,培养了天津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这些工人把技术传遍天津,其中一些人还创办了自己的工厂,如当年机器局工人孙恩吉,出了机器局后,创办了孙恩吉铁工厂。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后,帝国主义列强把洋行、银行设在海河西岸的英、法租界,而在海河东岸的俄比租界内广建工厂、仓库、码头。其中英国商人在俄租界大王庄六经路开办了英美烟草公司天津工厂(即建国后的天津卷烟厂);在比租界河沿路开办了英商和记洋打蛋厂(即建国后的食品一厂);在俄租界大王庄建了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油库和开滦矿务局储煤厂;在俄国花园后开办祥太木行锯木工厂。俄国商人在大王庄六经路开办华蒙屠牛场;在十经路开办了光润华俄造胰公司和天津啤酒公司;在项家胡同开办了巨康洋行;在六经路开办了中西公司。美国商人在俄租界开办了美孚石油公司洋烛厂;在比租界开办了德士古石油公司仓库及白兰洋行、华美洋行、大来木行锯木厂等。日本商人在河东小孙庄开办了大町洋行肥料厂;在俄租界内开办了生产火柴的东亚磷寸会社天津分厂等。一些民族资本家也在河东开办了一些工厂。1920年,由原北洋政府农商部司长陈承修发起,北洋政府财政部长王克敏、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以及社会名流穆藕初等人合股在郑庄子开办了裕大纱厂;大实业家刘伯森开办了宝成纱厂(今棉纺三厂);1930年由化工专家赵雁秋发起,由万国宾(前黑龙江督军万福麟之子)、倪世迁(前安徽督军倪嗣冲之子)等参股在大王庄开办了利中酸厂。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占领军为达到他们所谓“以战养战”的目的,以河东为基地开办了一系列工厂。有制作味精的天津工业株式会社(今天津味精厂);制作胶鞋为主的福助护膜工业株式会社(今天津胶鞋厂);以生产自行车为主的昌和制作株式会社(今天津自行车厂);以生产植物油为主的日本赛璐珞株式会社兴化化学公司(原天津合成化学厂);以炼钢为主的中山钢业所(今天津钢厂);以发电为主的天津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发电厂(今天津第一发电厂);以织布、纺纱为主的裕丰纺织股份公司天津工厂(今棉纺一厂);双喜纺织公司天津工场(今棉纺五厂)等,从天津掠取了大量财富。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忙于打内战,很少在工业上投资。直到解放,河东工业才获新生。

河东区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时,大直沽、田庄的村民、武备学堂的学生,配合义和团和武毅军在河东一带奋力反抗,给侵略者以重创。当沙俄军队抢占老龙头火车站时,河东人民又配合义和团毙伤俄军数百人。1921年奋起将比国巡捕赶走,挫败了比利时当局扩界的野心。1937年3月,大王庄、凤林村一带居民乘日军不备爬上军需列车,毁掉大量军需物品。河东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地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张太雷在俄租界从事过建党活动。彭真同志曾在河东领导过工人斗争。在历次革命斗争中,河东的工人阶级表现了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1925年原宝成、裕大两纱厂的工人群众为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1928年,英美烟草公司的工人,掀起了为期一个月的反压迫、争自由的罢工斗争,震惊中外。1946年1月至1948年底,中纺五厂、英美烟草公司、铁路东货场(六号门货场)等处工人多次举行反饥饿、反内战的罢工斗争。天津解放前夕,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河东区工人阶级积极开展护厂斗争,与天津人民一道迎来了天津的解放。

建国半个世纪以来,河东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50年来河东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战争的废墟上恢复和发展生产,建设自己的家园。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各行各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东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了发展步伐,在40平方公里的河东大地上,描绘着最新最美的图画。

解放以前,河东区的住宅建设发展很慢,随着海河沿岸工业的发展,一些资本家及富豪在河东区建造成片的平房出租,大部分贫苦群众都自建土坯房。外地来天津做工、逃荒、扛河坝、拉胶皮的都自建窝棚居住,这类房屋在解放以后到60年代在大直沽、小孙庄、郭庄子仍有留。到解放前夕,河东区的住宅面积约24.7万平方米。(www.daowen.com)

解放后,居民住宅建设发展较快。1952年,市政府在全市新建7个工人新村,首先在河东区中山门兴建全市最大的工人新村。1952年4月19日,在中山门工地举行开工典礼时,天津市市长黄敬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山门新村建筑面积366000平方米,建有中心花园等各种公共设施,住宅系成排的简易平房。其后唐家口工人新村也建成,一些企业在大直沽、大王庄、唐家口等地段盖起了工人新宿舍。

改革开放以后,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到1998年,完成了对旧平房的改造。人均居住面积得到了很大提高。截止1998年底,全区住宅面积为644.32万平方米。

解放前夕,河东区只有43条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解放后,市、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道路建设,逐步改造旧路,建设新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东区加快了道路建设步伐。从1979年起,共修建道路39条,总长度33.25公里,改造拓宽道路84条,总长103.58公里。先后拓宽了六纬路、津塘路、张贵庄路、程林庄路、新开路、红星路等道路,随着全区新建住宅区的形成,先后为万新村、常州道,鲁山道,程林里等新建住宅区修建了配套道路,同时对原有道路进行了提级改造。从1985年起,在全市开展的修筑“三环十四射”的规划中,河东区先后改造拓宽了津塘公路、张贵庄路、新开路、十一经路、东兴路、红星路、卫国道、华昌大街等道路。区内道路、炉灰路、渣石路全部改造为柏油路。一些主干路,拓宽了三至六倍,截止1996年河东区有道路198条,长度为158.35公里,面积为225.4万平方米,其中高级路面积占98%以上。

到1995年,河东区19个街的里巷胡同甬路,共计3292条,总长为300.24公里,总面积94.06万平方米,实现了柏油化。

截止解放前,河东区境内只有木结构小桥3座、铁路地道2座、渡口5处。海河河东区段,1959年以前自解放桥以下没有桥,两岸往来主要靠摆渡,当时河东区段有大同道、大光明、刘庄、挂甲寺、杨庄子等五处渡口。解放后,河东区于1959年开始修建第一座跨海河桥——刘庄浮桥。到1999年河东区已建各种桥梁21座。其中跨海河桥4座:刘庄斜拉桥、光华桥、大光明桥、赤峰桥;跨月牙河桥5座:卫国桥、程林庄桥、南大桥、一号桥、张达庄桥;铁路桥5座:新开路地道、唐家口地道、东风地道、程林庄地道、李公楼人行地道;立交桥7座:十一经路、中山门(蝶桥)、东兴、东风、李公楼、顺驰、天钢等。

建国前,由于河东区界内坑塘较多,长期排放污水形成臭河、臭坑,居民生活环境非常恶劣。1902年俄国人在俄租界内(现河东区大王庄一带),建合流管,使雨、污水直接排入海河。1946年9月天津市国民政府工务局,在河东地道外的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一带和新开路修下水道,将雨、污水排入金钟河。至天津解放时,河东区界内排水干管只有12.288公里。

解放后,市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至1979年河东区域内埋设各种水干管总长155公里,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水设施建设迅速发展。至1995年河东区境内共有排水干管298.255公里,比1949年增加了24.27倍。

到天津解放时,河东区没有一座公园,没有一块绿地。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市人民政府在河东区唐家口、中山门建新村,随之兴建了占地8亩的唐家口公园和占地36亩的中山门公园。同时,在津塘公路、东局子、月牙河堤等处进行了树木种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绿化工作加快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1980年在津塘公路、十经路口建成我市第一块街景绿地,占地2000平方米,修建了阶梯式花坛草坪,种植了花卉、灌木。以后在中环线东半环、卫国道交口处、程林庄交口、东风地道、都建有数千平方米以上的街景绿地,特别是津塘公路成为区境内名符其实的高水平绿化路。蝶桥绿化成为津门一景。居民区绿化,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其中常州道街庭院绿化,在1985年被评为市级小区绿化一等奖,其仿古式江南园林风格的组团园林——鹤园,被评为市园林优秀设计。进入90年代后,又在万新村居民区、福东里、程林里片、卫国道益寿里、电传东里、真理道泰兴小区、春华里建成了面积达135公顷的绿化区。河东区的公园建设至1997年已有大型公园1处、中型公园4处、小型公园12处,面积达56.36公顷。现全区人均绿地达2.85平方米,超过市区平均水平。

建国50年来,河东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是高楼林立,绿树成荫,道路四通八达,众桥飞架南北,人民安居乐业。21世纪的河东必将成为更加绚丽多彩,更加现代化的新城区。

(赵宝隆 曲振明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