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图书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图书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大学图书馆空间中,学生的学习一般与年级无关,而是与他们的学习需求密切相关。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A和学生B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带有目的性来到图书馆的,他们认为图书馆可以提供完成他们目标的空间。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图书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理论概述

认知主义者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克勒(W.Khler)、托尔曼(E.C.Tolman)、皮亚杰(J.Piajet)、布鲁纳(J.S.Bruner)、奥苏贝尔(D.P.Ausubel)、加涅(R.M.Gagné)等。克勒与魏特墨(M.Wertheimer)、科夫卡(K.Koffka)为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他们发展了格式塔理论,提出了顿悟说。主要观点有:① 学习是组织、构造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② 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顿悟说重视的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认为这种组织表现为知觉经验中旧的组织结构(格式塔)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顿悟。

托尔曼认为学习的结果不是S与R的直接联结,主张把S-R公式改为S-O-R公式。在后一公式中,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有两大特点:① 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② 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托尔曼用“符号”来代表有机体对环境的认知,认为学习者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学习的是能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是形成一定的“认知地图”,这才是学习的实质。

认知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布鲁纳。他们认为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是学习者全部观念或某一知识领域内观念的内容和组织。他们认为,学习使新材料或新经验和旧的材料或经验结为一体,这样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

而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受完形说、托尔曼的思想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思想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www.daowen.com)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种将外部输入的信息转换为记忆结构和以人类作业为形式的输出过程,要经历接受神经冲动、选择性知觉、语义性编码、检查、反应组织、作业等阶段,反馈及强化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习受外部和内部两大类条件所制约。外部条件主要是输入刺激的结构与形式,内部条件是主体以前习得的知识技能、动机和学习能力等。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图书馆空间的关系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并不是一个空的容器,而是带着先前获得的信息遇到新的学习内容,之后将新的学习内容融合到他们的已知内容中去。在高等教育中,可以在课程教学中明显地观察到认知发展。入门级别的课程适用于不熟悉内容的学生,而高阶课程则要求学生对先前的介绍性课程(先决条件)熟悉之后才可以参加。

我们可以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大学图书馆空间中,学生的学习一般与年级无关,而是与他们的学习需求密切相关。大学图书馆空间需要在设计和布局方面与学生学习需求相符合。不管是大学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都会开展独立学习或者是小组学习,因此对于图书馆空间来说,应该更重视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需求,而不是针对年级开展设计和布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A和学生B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带有目的性来到图书馆的,他们认为图书馆可以提供完成他们目标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