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与建筑学、人类学、地理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等学科领域密切相关。“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是纽约的研究者普洛尚斯基和伊特尔森等首先提出的。费舍尔(Fisher)、贝尔(Bell)与鲍姆(Baum)等人认为,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和构造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去研究环境与心理的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的两大任务。由于环境心理学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因此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心理学界定有根本的一致性,都认同或者肯定、重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区别在于对自然环境与物理环境在人类行为和活动中所起作用和重视的程度不同[10]。
环境心理学不能与其他的心理学领域混为一谈。它们之间有两点不同:① 采用的方法不同;② 研究的问题和情境的种类不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大多数是观察性的研究,不是在实验室里面进行研究,因为环境对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大多数是在人工和自然环境中进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人与各种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因此,环境心理学非常关注环境对人的行为、情绪的影响和决定作用[11]。
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如下。
(1) 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2) 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www.daowen.com)
(3) 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实际研究。
(4) 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涵盖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与设计、环境保护、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
(5) 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12]。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在图书馆中的体现是,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使得读者感到舒适、人性化[13][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