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等工程地质概论书中的环境地质定义与研究

高等工程地质概论书中的环境地质定义与研究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环境地质这一词的出现和使用较晚。环境地质学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时空变化的观点进行研究。应当指出的是,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是完全不同含义和性质的两个专用名词,两者不能混淆不分。环境地质学是研究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一切地质现象。

高等工程地质概论书中的环境地质定义与研究

环境地质学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质学科的一个分支,它应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解决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遇到的和可能引起的地质问题,探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途径。

1983年再版,由Michael Allaly主编的《地质辞典》中,将“环境地质”一词定义为:应用地质数据和原理,解决人类占有或活动造成的问题(如矿物的采取、腐败物容器的建造、地表侵蚀等)的地质评价。在我国,环境地质这一词的出现和使用较晚。

人类为了达到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的,就必须尊重和适应自然规律,根据地质环境特点进行人类工程建设,适度地改造自然,使其向良性方向发展,造福于人类。所谓环境地质,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用以解决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所遇到的和可能引起的地质问题,探求防治对策,促使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环境地质学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时空变化的观点进行研究。因此,国际上又有人把它定义为地质生态学,即把地质环境作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应当指出的是,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是完全不同含义和性质的两个专用名词,两者不能混淆不分。地质环境仅指环境的空间实体,而环境地质则是人类与环境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是以人-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也就是说,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已经从传统地质学的范畴扩大到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扩大到了高层次的人-地系统。

在地质环境中,人类进行的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自然-技术系统。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决定于地质环境的特点和工程技术活动类型。地质环境是按自然规律发展的,而人类的工程技术活动则是按技术经济规律进行的,所以环境地质工作就要充分考虑这两者的特点,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还要考虑自然-技术系统的空间范围界限,也就是要考虑人类的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的范围。因此,环境地质研究应以各种技术经济活动的长远效应,改变或影响地质环境变化的方向,探讨地质环境潜在的变化趋势、能力、效果等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最终做出地质环境的科学评价,提出防治对策。要有针对性地,对于质量好的地质环境提出保护、预防措施,对于可能有潜在问题的地质环境提出预防、治理措施,对于质量较差的地质环境要提出限制、改进、治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一切地质现象。这些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进步在不断扩大。就现阶段而言,人类的生产活动主要可引起以下几方面的地质作用:

(1)人为的剥蚀地质作用:主要有矿山剥离盖层、工程挖掘土石、农业平整土地等。人工对大自然的剥蚀作用,其速率和强度有时大于天然剥蚀作用。(www.daowen.com)

(2)人类的搬运地质作用:人类为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了某项经济活动,每年要搬运大量不同类型的材料,如填筑工程地基、采矿、开垦荒地和坡地等都会引起人类搬运地质作用。据估计,由于人类地质活动,每年搬运的物质达1万km3,超过全球水流的搬运作用。

(3)人类的堆积地质作用:人类在地球上许多地方的堆积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如布拉格市有一层厚6 m的人工堆积物。

(4)人为塑造地形作用:人为塑造地形作用和经济建设有关,往往形成许多地貌景观,如人造平原、梯田、水库、运河、人工边坡、假山、填平低地、天堑、人工岛等,其速率甚至比天然外动力地质作用更强大。

(5)人类活动所诱发的地质作用:例如大规模开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在喀斯特地区所造成的地面塌陷;水库和深井注水引起的诱发地震等。

上述举例的一些地质作用,常导致天然地质环境失去平衡。深入研究这些人为地质作用发生、发展对改善地质环境是十分有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