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投资500万元、建筑面积5770平方米的县医院门诊大楼和800平方米的CT室投入使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办医模式上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体联办的多条腿走路新格局,全县卫生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截至2011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3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乡级17个,村级280个,民营80个,厂矿企业29个。全县共有医疗用房118118平方米,在职医务人员2136人。县级医疗机构拥有万元以上设备472台(件)3426.4万元,乡镇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79台(件),总价值224.8万 元。部分村卫生所拥有透视、化验、心电、B超等先进医疗设备。农机医疗机构共有医务人员529人,其中执业医师70人,执业助理医师36人,乡村医生387人,执业护士3人。全县疾病防控能力加强。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开展“四苗”防“六病”,四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1993——2002年先后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卫V项目、卫X项目,2004年启动艾滋病防控和乙肝疫苗强制性免疫规划,实施“五苗”防“七病”工程。2005年开展外籍妇女基线调查,2008年开始实施“十四苗”防“十五病”,2011年实施国家免疫规划,9种疫苗接种率达100%。儿童相关疾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妇幼保健工作更上了一层楼,特别是1995年在各医院开展的创建“爱婴医院”活动成效明显,2005年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孕产妇死亡率由48.7/10万下降到25.1/10万。2006年开展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和苯丙酮尿病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2009年,启动全县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井陉县妇幼健康工作处于全市优先地位。中医工作成绩辉煌。1987年6月筹建中医院,1990年6月正式开诊,截止2011年形成中风病科、康复、理疗、肛肠科、皮肤科的特色专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得民心。2006年12月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9——2011年实施5项重点改革。特别是2007年,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实施得到群众拥护。2007年实施新农合制度第一年,全县参合农民就达到了23432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81. 63%。2011年,参合农民达到了26265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95.60%。2007—2011年,5年共计为患者补偿14736.27万元。其中家庭账户补偿336670人次577. 84万元;门诊统筹补偿1423951 人次1024. 14万元;住院补偿94615人次12318. 88万元;正常分娩补偿6205人次193.62万元;慢性病补偿3593人次331.38万元;大额医疗费用补偿423人次、290.41万元。农民参加新农合之踊跃,心情之高兴,拥护之异常,不亚于土改时农民得到土地。老百姓常说:“这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咱老百姓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历时10年,累计投资21万元,建成的南蒿亭卫生院——“花园式卫生院”。(www.daowen.com)
◎井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