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历史及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历史及影响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2年元旦,中央一号文件批转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性质。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全国掀起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高潮。◎小岗村18个红手印井陉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始于1980年。这一年,井陉县委把方岭村作为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试点,推行联产计酬责任制,调动了社员们的积极性,由过去一心追求工分一下子变成一心追求产量,出现了人人“种其田,谋其产,负其责,尽其力”的好势头。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历史及影响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18户农民创造出“包干到户”,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发表讲话,旗帜鲜明的支持农村改革实践。1982年元旦,中央一号文件批转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性质。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全国掀起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高潮。

◎小岗村18个红手印

井陉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始于1980年。这一年,井陉县委把方岭村作为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试点,推行联产计酬责任制,调动了社员们的积极性,由过去一心追求工分一下子变成一心追求产量,出现了人人“种其田,谋其产,负其责,尽其力”的好势头。在此基础上,县委于1980年8月8日发出《关于试行小麦联产计酬责任制的意见》,小麦联产计酬责任制迅速推广,全县1526个生产队有782个生产队实行了这项制度。

1980年11月县委召开了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即75号文件)。1981年的3-4月2个月期间,在县委党校开办了两期全县农村支部书记、大队长和部分公社干部800多人参加的学习班,深入学习75号文件,解除了不少思想顾虑,排除了许多抵触情绪,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

在学习75号文件的基础上,县委又专门召开了夏收分配会议,强调要“联产收打,联产分配”,不准重吃“大锅饭”。1981年7月,县委召开了三级干部参加的“小麦联产增产经验交流会”,县委书记郝建华以大量事实总结出联产增产的五条经验:一、联产的增产,不联产的减产。二、早联产的增产,晚联产的减产。三、联产到劳增产多,联产到组增产少。四、全部土地联产到户增产多。五、分户收打快,统一收打慢。会后,农工部印发了《小麦联产增产10例》,在全县广为宣传。全县“坚决地、积极地、放手地、大面积地推行小麦联产到劳责任制”的局面形成。(www.daowen.com)

从8月8日至13日,县委书记带队在全县42个公社整整转了6天,一天一个区(片),社社都到,听取了公社书记的汇报,面对面地研究解决了联产计酬中诸多具体问题,从而坚定了推行联产计酬责任制的决心和信心。这一年成为井陉联产计酬快步发展的一年。初步实行联产计酬后,各地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城关公社许水滋大队社员感慨“联产到劳力,浑身是力气;承包到农户,户户有干部;联产到社员,人人学技术”。于家公社当泉大队社员们提出三项要求:一是办技术夜校;二是组织拖拉机耕地;三是买一清机,农民开始向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敲门。王庄公社河应大队的社员们反映说:“过去有腿不能走远路,有手不能多干活;现在政策放宽人自由,治穷致富有奔头”。他们总结出“八大自由”(如间作套种、结组变工、家庭副业、修房盖房等),如同又一次得到解放。特别是联产增产的队,多年受苦一年翻身。全县有名的后进队长岗2队,联产到劳后,一年见成效。小麦总产50202斤,比上年增产12685斤,亩产359斤,亩增91斤。过去说“二队二队,活该受罪”;现在说“联产计酬,有了奔头”。这年秋季种麦时,县委在南固底村第四队召开了一次现场会。这个队是一个连队长、会计都是“借用”别队人当的后进队。一联产就唤起社员对土地的亲近感,他们种麦的标准之高让与会人员颇受感动。社员们把地深翻一尺以上,把小石头拣净运到地外,所有的地溃都用石灰拌土夯实填好,把四边荆棘铲除。县农业局副局长、素有“井陉李有才”之称的李锁忠,即兴编了几首《联产如连心》的快板诗,在全县广为流传。“联产如连心,深翻一尺深,石头拣个净,地面平如镜;联产如连心,底肥最当紧,氮肥加磷肥,百担农家粪;联产如连心,密植加优种,八密隔一稀,见缝又插针;联产如连心,垫溃又垒堾,七分成一亩,四边全见新;联产如连心,地边栽圪针,护麦如护子,人畜不准进。”

1982年上半年,井陉县从形式上基本实行了联产计酬责任制,但改革的深度还很不够。当时,领导主张的“联产”是“联产到劳”,而农民向往的“联产”是“包干到户”,干群之间出现了很大的距离。“中央放,农民想,中间有个顶门杠”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时隔不久,中央《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发展形势》的通讯发表,从理论上讲到“从不联产到联产,从包到组到包到劳、包到户,从包产到包干是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是历史的必然”。一下子武装了人们的头脑,排除了重重阻力,拆除了层层设置的“顶门杠”。

1982年12月15日,县委发出《关于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见》的54号文件,要求全县“坚决取消工分分配,根除造成大锅饭的劳动日制度,实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大包干制度”。县委54号文件的发表,震动很大,大包干在全县迅速推广。县委又举办了“完善生产责任制师资培训班”,参加241人,学习了大包干的基本作法,让良都公社介绍了经验。经过半个月的紧张工作,到12月底,全县就基本上停止使用工分制度,由联产到劳改为大包干。并且具体落实了五项工作:一是土地承包到户;二是牲畜作价到户;三是农机具作价到户;四是工副业投标承包;五是林业“两山”(自留山、责任山)下放到户。

为了巩固完善大包干,县委在以后的数年中,根据中央连续颁发的“一号文件”,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向社员颁发了《土地长期使用证》。又进行了“清财拼帐”,使生产队建制自行消亡。最后经“撤社建乡”,废除了沿用25年之久的“人民公社”体制。农村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扭转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1990年,夏粮首次突破亿斤大关,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7259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