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七十年代社会生活:井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七十年代社会生活:井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度过困难,当时实行“低指标,瓜菜代”的办法,根据情况,每人每日平均口粮4至6两,最少的只能吃到3两。从1962年起,根据上级指示,生产上实行“三包一奖”,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加照顾”,“人劳比例”或“基本口粮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六十条”,允许社员种自留地、闲散地,开放自由市场等,至1963年,全县饮食用品基本好转,“低指标,瓜菜代”自然消失。

七十年代社会生活:井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1958年大跃进以后,在全县刮起了“共产风”。在生活上,大办食堂,吃饭不要钱,人为地造成极大浪费。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的侵袭,到1960年,是建国以来经济上最为困难的时期。当年冬季,由于口粮缺乏,营养不足,浮肿现象极为普遍,严重时达27个自然村。为了度过困难,当时实行“低指标,瓜菜代”的办法,根据情况,每人每日平均口粮4至6两,最少的只能吃到3两。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整顿食堂,清仓过秤,大搞代食品的运动。整顿食堂的标准是:(1)实行“低指标,瓜菜代”的办法,保证吃饱吃好吃细;(2)做到粮、菜、代、柴“四落实”,维持到1961年6月底;(3)政治进食堂,干部下伙房,实行大家管,大家做,大家吃;(4)以人定量,凭票吃饭,节约归己,要粮给粮,要钱给钱,日清月结;(5)家庭生产要搞好,种菜养猪要落实。在整顿食堂的同时,从县到村,层层召开“吃饭大会”,挖掘代食品门路,交流代食品加工经验,补充代食品份量,降低吃粮标准。

通过“吃饭大会”,全县找到代食品有玉米全身,山药全身,苋草根,黄、白草,皮片籽和一切无毒可食的树叶数十种,做出几十种代食品种,如:“三鲜糕”“甜丝糕”“甜馅火烧”“多层花卷”“五合面饴饹”“六合面饺子”等等。但是,在物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举办全民食堂,绝非群众意愿,“低指标,瓜菜代”的方法也非长久之计,1961年下半年,群众食堂已全部解散。

从1962年起,根据上级指示,生产上实行“三包一奖”,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加照顾”,“人劳比例”或“基本口粮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六十条”,允许社员种自留地、闲散地,开放自由市场等,至1963年,全县饮食用品基本好转,“低指标,瓜菜代”自然消失。1965年,农民除完成征购任务外,各户略有结余。此期间,全县建成绵右、绵左、人民三大灌区,三大干渠水地面积增加两倍多。人们不仅吃饱了肚子,白面、油、肉也比过去有所增加。(www.daowen.com)

1966年“文革”开始,收回了闲散地,取消了自留地,关闭了自由市场。在生产上实行“大概工”“大呼隆”,在分配上实行“大锅饭”,严重影响了社员生产积极性,群众口粮仍徘徊于6-9两之间。不少农户只好到黑市购麸皮,萝卜片,掺糠搅菜度时光。有的村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