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自秦置县至今近2300年,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环境,培植和孕育出了自己的文化艺术。
晋剧和拉花就是两朵艳丽的奇葩。晋剧,俗称山西梆子。由于井陉与山西山水相连,民间交往源远流长,很早以前山西梆子便深深植根于井陉这块土地。建国以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晋剧的传承发展。1953年井陉成立专业剧团——“井陉星火晋剧团”。1954年11月剧团分两批招收50名少年学员,开始培养自己的子弟班。为了让学员得到深造,分期分批派遣学员到太原市戏剧学校学习深造,得到晋剧艺术大师丁果仙、著名演员牛桂英等艺术家的教授和指点。1961年冬天,井陉剧团参加太原市戏剧会演,上演的《挡马》《教子》《折桂斧》三个折子戏,相当成功。自此,扬名晋中和太原市。1962年,太原市文化局主动邀请井陉晋剧团去 演出。山西电台还转播了《雏凤凌空》的演出实况,井陉晋剧团从此在山西省城挂上了号。为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剧团先后有13位演员分别拜山西省晋剧院和太原市晋剧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丁果仙、张美卿、牛桂英、花艳君、冀美莲、郭凤英、马兆林以及山西戏校的教师、晋中晋剧团的主演等为师学习晋剧。1964年后井陉晋剧团开始排演现代戏,其中,《战洪涛》参加了1964年石家庄地区现代戏会演,连演25场,场场爆满,一举获得编、导、演、音乐和舞台美术的全部奖项。之后,继续创作排演了《太行新屋》《心向绵右渠》《新风赞》《梨乡曲》等大量现代戏,反映了时代风貌,弘扬了主旋律。
◎1963年1月丁果仙夫妇与县剧团演员合影
井陉晋剧团自建国以来,一直坚持扎根农村,全年下乡演出多在10个月以上,足迹遍及山西、河北两省的数百个县、千余个村,太原市周边县、区,晋中地区各市、县都多次飘荡起井陉晋剧团的锣鼓声。一次在孝义市演出,曾出现一个剧目连演75场还未满足观众需求的局面。(www.daowen.com)
井陉县不仅是“戏剧之乡”还是“拉花之乡”。建国后,“井陉拉花遍地扭”的现象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1953年冬,石家庄地区文化部门专程到拉花传承较好的村落进行调查。经过挖掘整理,1954年井陉拉花一举荣获“河北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挖掘演出奖”。时隔两年,1957年2月,东南正村和庄旺村拉花队荣获了河北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一等奖。3月9日,井陉拉花参加全国音乐舞蹈汇演。并在全国28个参演队1500余人、近300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节目第二名,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的亲切接见。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续建绵右渠、开挖张河湾水库时,井陉县委宣传部组织建立了“银河宣传队”,“拉花”重新被“拾”起来。此后,井陉拉花在中国知名舞蹈家赵宛华、资华筠的指导下得到进一步改进。1978年,新拉花《咱去西柏坡看亲人》,第一次脱去陈旧的晚清服装,换上富有青春活力的秧歌服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咱去西柏坡看亲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